浙江省人大常委會近日批準的《嘉興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針對“低頭玩手機”過馬路做出了禁止性規(guī)定:“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穿道路時瀏覽手持電子設備或者嬉鬧的處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以提升市民文明素養(yǎng)和社會文明程度。此前,自2019年1月1日施行的《溫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將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穿道路時低頭看手機、嬉戲等,影響其他車輛或者行人通行列為需重點治理的不文明行為,違反規(guī)定者,將處警告或者十元罰款。低頭看手機過馬路,該處罰嗎?該禁令能執(zhí)行得下去嗎?
?正方:
行人通行的交規(guī)很簡單:綠燈亮時過,紅燈亮時,禁止行人進入人行橫道,但是已經(jīng)進入人行橫道的,可以繼續(xù)通過或者在道路中心線處停留等候。只要行人根據(jù)信號燈指示通行,不違反這一交規(guī),那他就是安全的,在通行時低頭看手機并不會使他變得更不安全、不低頭看手機也不會使他變得更安全。如果他一邊低頭看手機一邊闖紅燈,那給他帶來生命危險的主要還是闖紅燈。所以對低頭玩手機過人行橫道進行處罰的必要性值得商榷。另外,對低頭玩手機進行處罰,那過馬路時低頭干其他事或只是低頭要不要處罰?
?反方:
低頭玩手機過人行橫道對個人的安全肯定是有影響的。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你過馬路時低頭看手機,一是會影響通行效率,二是有可能會忽視信號燈的變化、前后左右交通狀況的變化,給本人帶來安全問題,低頭看手機更有可能不知不覺中闖紅燈,從而發(fā)生交通事故,害人害己。2017年5月,女子胡某低頭看手機闖紅燈橫過馬路,與一輛摩托車發(fā)生碰撞,摩托車乘客最后搶救無效死亡。后來胡某被中山市第一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緩刑1年,并向死者家屬賠償20萬。低頭玩手機過馬路就應該受到處罰。
?正方:
這個案子,胡某被入刑,還是因為出了交通事故、死了人。也就是說,是對胡某低頭看手機闖紅燈行為造成的后果進行懲罰,并不是對這一行為本身進行懲罰。如果這一行為沒有造成后果,胡某不可能受到這樣的懲罰。現(xiàn)在嘉興、溫州等地對低頭玩手機過馬路的行為進行處罰,那是對行為進行處罰,哪怕行為本身沒有造成任何后果。如果處罰低頭看手機過馬路是因為分神影響安全,那要處罰的可不只是低頭看手機,可能沒完沒了。
?反方:
過馬路分神影響安全的情形很多,沒法一一加以禁止與處罰,但事情得分主次。雖然邏輯上存在著低頭干別的事情甚至什么也不干而分神的情形,但顯然,智能手機人手一臺,普及率高,低頭看手機分神是高頻現(xiàn)象,已成為影響交通安全的不可小覷的因素,另外也容易通過攝像頭留影與識別,能避免處罰的主觀性與任意性。對某些高頻、有可能產(chǎn)生較大危害的行為加以處罰,利大于弊。就像醉駕入刑也是對行為而不是后果進行處罰。
?正方: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guī)定,行人橫過機動車道,應當從行人過街設施或人行橫道通過;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不得在車行道內(nèi)坐臥、停留、嬉鬧等,并無不得低頭看手機或不許分神的規(guī)定。地方性法規(guī)是否有權(quán)制定這樣的交規(guī)值得探討。
?反方:
首先,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明文禁止“開車玩手機”,違者罰款200元,扣2分,把這一規(guī)定延伸到行人是合理的。其次,制定這樣的地方性法規(guī),是地方立法權(quán)的體現(xiàn),可以因地制宜,局部探索即使出問題不良影響也有限,如果成功了其他地方也可以學習。
【點評者說】有沒有數(shù)據(jù)表明低頭看手機過人行橫道有多大的普遍性?產(chǎn)生了多大的危害?會不會出現(xiàn)法不責眾的情形?在執(zhí)行一段時間后,有必要對其安全收益與執(zhí)法成本進行全面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