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有人把開會當成一種負擔,一說開會就煩。也有人把開會當成一種樂趣,覺得開會就是享受。
有一次,在上海參加了一個筆會。第二天外出參觀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們的團隊里,多了一個誰也不認識的人,而且是個女士,40多歲的樣子。于是有人去問她:“是誰給你的會議通知?能不能拿出來看看?”她支支吾吾,找個借口就溜走了。大家納悶,混進會場,難道就為了蹭個午飯,再領個百十元的紀念品?
一位朋友講起,他們單位,就有一個特別喜歡開會的領導。從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開會。有時一天一個會,還有時一天開兩個甚至三個會。最煩人的,是臨到下班的時候開會。而且每次開會,他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有一天,他老婆因病住院,大家想,今天總算不用開會了。沒成想,晚上下班前半小時,他給辦公室打來電話,讓通知全體開會,一個都不能走。他來了,要每個人匯報當天的工作,一直開到晚上9點。
有人猜測,這樣的領導,是不是患了開會強迫癥?一天不開會,心里就難受,好像幾頓沒吃飯沒喝水一樣,總覺得缺點什么,少點什么。只有讓他坐在那兒,面對著一群人慷慨激昂地講一通,才能得到滿足。
《北京日報》7月17日發(fā)表一篇文章,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有一些人,已經“愛上了開會”。他們以開會為榮,以開會為樂。組織開會的人,忙在其中,樂在其中。工作的壓力,在開會中得到了化解;自己的權威,在開會中得以充分的展現(xiàn)。參加會議的人,把開會當作一種“美差”。在本地開會,簽個到,打個盹,半天就過去了。到外地開會,不僅可看一路的風景,而且還能享受免費的美食,同時又能結交幾個新的朋友。
有些人開會,是為了刷存在感。開會是最能體現(xiàn)領導權威的一種形式,所以越是新上任的領導,或者需要樹立個人權威的領導,就越愿意開會。那一刻,他們是絕對的主角。所有的目光,都注視著他們;所有的掌聲,都送給他們。那種感覺,對他們來說真的是非常美妙。
有些人開會,是為了推卸責任。上邊開了會,布置了一大堆的任務,怎么辦?最簡單、最省力、最安全的辦法,就是開會。層層分解,層層加碼,層層施壓。話說的比上邊還狠,圈劃的比上邊還圓。然后,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坐享其成。完成了,是自己的光榮;完不成,是下邊的責任。
有些人開會,是為了消磨時光?;蛘邲]有能力干事,或者沒有機會干事,或者本來就不想干事,于是就把開會當成是干事。無論什么會,叫去就去。坐在那兒,就當是修身養(yǎng)性,不管講什么,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蛘吒纱啻騻€盹,走個神,想想美事。
實事求是地說,有很多的會議,都是很重要的會議。也有很多的會議,是很無用的會議。比如那些走過場的會議、盲目性的會議、發(fā)泄性的會議、吹牛性的會議、老生常談的會議、拖泥帶水的會議等。開會代替不了干事,干事不一定非得開會。
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種會議甄別機制。看看哪些會議,是非開不可的會議;哪些會議,是可開可不開的會議;哪些會議,是形式主義的會議。讓那些濫開會議和享受會議者,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