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430068)
泰國的漢語教學規(guī)模與成效都有長足的發(fā)展,從幼兒園到大學均設有漢語課程。針對泰國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體驗式教學等特點,漢語課堂的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漢語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漢語教師要具備基本的對外漢語教學能力,能夠因地制宜地選擇適用的漢語教學方法。教師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要因時、因地、因人、因教學內容而定(趙金銘,2010)。筆者根據自身的實踐經驗,結合任教學校漢語興趣班的課程設置情況、學生特點以及現有教學條件,在初級階段的漢語詞匯教學過程中,采用簡筆畫教學方法輔助課堂教學,并分析該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及其局限性,以期豐富現有的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方法,為后續(xù)執(zhí)教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簡筆畫是用盡可能少的線條來塑造形象、表達思想的一種有效方式(吳丹,2016)。教學法具有層次性,可以依據其側重的方面分類。高燕(2019)提出,根據采用的具體方式的不同,直接法可分為直觀法和定義法。用簡筆畫這一形象化的教學手段來解釋詞義即是直觀法。吳勇毅(2012)指出,從語言與非語言的角度,我們可以把用語言手段解釋詞語的意義跟用非語言手段解釋區(qū)分開來。用簡筆畫來解釋詞語的意義即屬于非語言手段。用這種方法來解釋詞語是直接法所提倡的,其目的是希望通過圖畫直接建立起聲音與概念(意義)之間的聯系。
綜上所述,筆者采用的簡筆畫教學方法即是一種通過圖畫這一形象化的非語言的教學手段來解釋詞義的直觀法。
一直以來,簡筆畫教學方法大多應用在國內英語教學或其他學科教學中,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及相關研究鮮有涉及。筆者嘗試在任教學校的漢語興趣班教授漢語詞匯時運用此方法,從課堂反饋以及課后作業(yè)中可以確認,該方法比較適用于初級漢語詞匯教學。
詞匯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簡筆畫在解釋單個詞語或某一類詞語時發(fā)揮著作用。利用其生動形象的特點可以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董潔,2017)。
例如,筆者在教授《體驗漢語》(初中用書第一冊)中的第四課《我喜歡大象》時,按照其教學目標之一“學會表達各種動物的名稱”,運用簡筆畫教學方法進行本課的詞匯教學。
首先,用簡筆畫的方式把“貓、魚、狗、老虎、大象、熊貓”詞匯呈現在黑板上,此時學生會很容易說出他們的泰語名稱。在此基礎上,筆者再將每種動物的漢語名稱及拼音書寫在簡筆畫相應位置,并用較慢語速清楚地重復三遍,并要求學生跟讀;第一輪的初步認知過后,筆者增加了難度,讓學生大聲說出各個動物(按照簡筆畫的順序)的中文名稱,筆者不再領讀,如果學生發(fā)音出現錯誤,筆者給予及時糾錯;第二輪認知結束后,筆者再次增加難度,即按照各個動物簡筆畫的亂序來讓學生說出其中文名稱。經過以上三輪的認知,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上述幾種動物的中文名稱。接下來,筆者設計了課堂活動,一是“魔力轉圈圈”,每兩位學生為一組進行競賽,筆者先示意學生閉眼并原地轉三圈,然后此時筆者說出動物中文名稱,兩位學生轉圈結束后作出迅速反應,指出對應的簡筆畫,又快又對者獲勝。二是“拍蒼蠅”,即每三位學生為一組進行競賽,筆者選出一位學生說某動物的中文名稱,另兩名學生做出及時反映并用手在黑白上拍到相應動物簡筆畫,又快又對者獲勝。兩輪游戲結束后,學生對動物名稱的漢語發(fā)音和意義之間的銜接更為牢靠。再次,運用之前學過的句型“我喜歡+N”來表達自己對某種動物的喜愛之情。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進行了拓展,讓學生用簡筆畫的方法畫出自己喜歡的其他動物,比如海豚、馬等。最后,筆者布置的作業(yè)為: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物,并用所學句型表達給自己的同學、家人、班主任老師和漢語老師。
綜上所述,筆者在運用簡筆畫進行教學時,能夠明顯地感覺到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與筆者的配合度也很高。學生的當堂習得效果和課后作業(yè)完成度也比較理想,部分學生還模仿筆者的板書寫出了句子。
此外,筆者在《五個香蕉》《這是我媽媽》《我的眼睛很大》《看,我的電腦》等課程中教授相關詞匯時也采用了簡筆畫教學方法來輔助課堂。
1.形象直觀,利于漢語詞匯音義結合
利用簡筆畫的教學方法,更容易幫助學生建立起漢語詞匯語音和意義之間的聯系,特別是部分名詞。漢語不像泰語那樣屬于表音文字,看到字形即可知道讀音。這給漢語學習者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用這種直觀的手段更容易幫助學生建立漢語音形義的概念系統。與此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詞義,另一方面也通過圖畫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
2.生動有趣,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
筆者教授的該班學生多為11-12歲的青少年,活潑好動又充滿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漢語詞匯教學與簡筆畫教學方法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尋找到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最初的認讀到操練以及后期的課堂活動,學生都呈現出比較積極的狀態(tài),配合度很高。筆者在下次課上做了簡單測試,習得效果比之前傳統方法(單純的聽說模仿)更為理想。據筆者實踐,教師在課堂中合理運用簡筆畫教學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從長遠來看,可以促進學生漢語詞匯學習。
3.操作簡便,利于課堂操練
泰國諸多學校的教學條件遠不如國內,因此很多時候是無法使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的。筆者任教的學校即是如此。手繪簡筆畫方式更靈活,教師可以因地制宜(董潔,2017)。有鑒于此,簡筆畫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室中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黑板或是紙筆,能夠不被有限的教學設備所限制,從而順利的開展相應教學活動。簡筆畫使得教學內容變得形象具體也讓一些枯燥乏味的音義邏輯變得生動起來,因而學生在操練的過程中,他們更愿意參與其中。在布置作業(yè)時,也給學生一種更為生動的呈現方式,相較于傳統的讀寫背誦甚至死記硬背,這種用簡筆畫來完成作業(yè)的方式更便于學生接受,完成度也優(yōu)于前者。
4.打破隔閡,利于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筆者發(fā)現,相當一部分漢語教師志愿者的任教國語言運用十分有限。例如筆者的泰語水平就十分有限,在沒有助教老師且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教師只能教授事先備課的內容,很難再根據實際上課情況進行靈活拓展。但使用簡筆畫作為輔助教學方法,教師能夠相對容易地傳達一些社會約定俗成性的知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實際課堂教學內容。
1.受詞匯的性質及意義的限制
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選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簡筆畫教學方法多適用于漢語初級詞匯中的實物性名詞,比如“學校”“醫(yī)院”“蘋果”“香蕉”“鉛筆”“書包”“魚”“貓”“狗”等。其次是一些初級動詞,比如“上學”“下課”“走路”“跑步”等。而對于更高級別的詞匯以及意義復雜的其他實詞和虛詞,這種教學方法難以發(fā)揮其作用。
2.受學生的學習水平或階段的限制
該方法比較適用于零基礎和初級的漢語學習者,比如筆者任教學校的M1年級的漢語興趣班的學生。而對于中高級的漢語學習者該方法不太適用。經過兩三年漢語專業(yè)訓練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漢語基礎,他們更傾向于用漢語來講解漢語。
3.受教師自身素質的限制
使用簡筆畫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具備相應能力,否則得不償失。因此這種教學手段并不適用于所有對外漢語教師。此外,設計簡筆畫需注意簡潔性、目的性、啟發(fā)性與針對性。在備課時要認真設計,多加練習,這樣才能更好的運用簡筆畫以輔助課堂教學。
通過將簡筆畫教學方法應用到初級漢語詞匯教學中,使得詞匯教學更加直觀形象,并且搭配相應的課堂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整個課堂生動有趣。但不可否認的是,筆者在運用此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例如那些不愛繪畫的學生就不太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再如特別喜歡繪畫的學生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簡筆畫本身而忽略了與之相對應的詞匯的學習。這些問題的出現,都需要漢語教師做出及時的調整。如有可能,建議將他們分為繪畫組和非繪畫組,分別采用簡筆畫教學方法和其他教學法對其進行詞匯教學。如沒有條件分組,則要在課堂中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反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調整。此外,該教學方法比較適用于漢語初學者,而對于中高級的漢語學習者則不適用。簡筆畫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應用在詞匯教學,也可以應用在其他方面,這需要廣大專家學者以及教師們的不斷實踐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