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燕
(上海申宏農藥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屬鱗翅目、菜蛾科,是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蟲之一[1-2]。小菜蛾低齡幼蟲在甘藍葉背取食下表皮和葉肉,留下上表層透明小斑點,被風一吹成孔洞,從而降低了甘藍的品質和食用價值,對甘藍生產造成了較大的影響[3-4]。為了合理使用一些不同作用機制的新型殺蟲劑治理抗性害蟲,防止和延緩抗性的產生,筆者選擇5%氟鈴脲、12%甲維·蟲螨腈、30%茚蟲威等環(huán)境友好殺蟲劑進行了田間比較試驗,并且與常用藥劑5%氟鈴脲、1%甲氨基阿維菌素、10%除盡、15%茚蟲威進行了對比分析。
1.1 供試藥劑及劑量5%氟鈴脲(日本石原產業(yè)株式會社生產):600mL/hm2、900mL/hm2、1200mL/hm2;對照5%氟鈴脲(毫州市中野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生產):900g/hm2;清水空白對照。12%甲維·蟲螨腈(江西正邦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525mL/hm2、600mL/hm2、675mL/hm2;對照1%甲氨基阿維素(河北威遠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300mL/hm2;對照10%除盡(德國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產)600mL/hm2;清水空白對照。30%茚蟲威(成都皇牌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生產):75mL/hm2、105mL/hm2、135mL/hm2;對照15%茚蟲威(杜邦公司生產):270mL/hm2;清水空白對照。
1.2 供試作物甘藍品種為“戀春”,于2013年2月7日播鐘,4月5日移栽,栽植密度為45000株/hm2,株行距為47cm×52cm,5月11日實施試驗時,甘藍處于12~14葉,作物長勢均衡、良好。
1.3 供試方法試驗地設在上海奉賢海灣鎮(zhèn),選擇小菜蛾2~3齡幼蟲發(fā)生較重的蔬菜地進行,所有小區(qū)的栽培條件一致,每個小區(qū)試驗面積15m2,小區(qū)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4次重復。采用原昌有限公司生產的PB-16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噴孔直徑1.0mm,針對小菜蛾的發(fā)生部位(葉子正、反面)均勻噴霧,折噴藥液量750kg/hm2。
1.4 調查方法和數據處理每小區(qū)定點10株,整株調查。藥前調查基數,藥后3、7、10d,分別在定株上調查殘留活蟲數;同時觀察各處理小區(qū)作物生長是否有異?,F象。各處理區(qū)藥效(校正防效)采用DMRT法,按P=0.05、0.01標準進行顯著性檢驗。
2.1 5%氟鈴脲對甘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5%氟鈴脲對甘藍小菜蛾田間防效見表1。由表1可知,藥后7d,對小菜蛾的防效在89.57%~92.05%,與5%氟鈴脲(對照藥)900mL/hm2的防效無差異。藥后7d、10d,中劑量600mL/hm2和高劑量用1200mL/hm2處理的防效優(yōu)于600mL/hm2低劑量處理,但3者之間差異均不顯著。與5%氟鈴脲(對照藥劑)900mL/hm2劑量處理相比,藥后7d、10d的防效分別為91.46%、94.95%,差異不顯著。
表1 5%氟鈴脲對甘藍小菜蛾防治效果
2.2 12%甲維·蟲螨腈對甘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12%甲維·蟲螨腈對甘藍小菜蛾防效見表2,由表2可知,所設用量525mL/hm2、600mL/hm2、675mL/hm2,低、中、高3個藥劑量處理藥后7d、10d中劑量和高劑量處理的防效優(yōu)于用量525mL低劑量處理,但3者之者差異不顯著。與1%甲氨基阿維素(對照藥劑)所設用量300mL/hm2、以及10%除盡(對照藥劑)所設用量600mL/hm2劑量處理相比,藥后7d和10d1%甲氨基阿維素(對照藥劑)中、高劑量處理的防效優(yōu)于10%除盡(對照藥劑)處理的。
表2 12%甲維·蟲螨腈對甘藍小菜蛾防治效果
2.3 30%茚蟲威對甘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30%茚蟲威對甘藍小菜蛾防治效果見表3。由表3可知,所設使用75mL/hm2、105mL/hm2、135mL/hm2,低、中、高3個藥劑量處理藥后7d、10d,中劑量和高劑量處理的防效優(yōu)于75mL/hm2低劑量處理的,但3者之者差異不顯著。與對照藥劑15%茚蟲威所設用量270mL/hm2劑量處理相比,藥后7d、10d,30%茚蟲威135mL高劑量比對照藥劑15%茚蟲威處理的防效好,差異不顯著。
表3 30%茚蟲威對甘藍小菜蛾防治效果
本研究通過對小菜蛾施用3種環(huán)境友好農藥,結果表明,5%氟鈴脲、12%甲維·蟲螨腈、30%茚蟲威殺蟲劑對甘藍小菜蛾均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施藥后10d對小菜蛾的效果可達89.73%以上,且對甘藍生長安全,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在小菜蛾幼蟲2~3齡前,施用5%氟鈴脲用600mL/hm2(低劑量)或12%甲維·蟲螨腈用525mL(低劑量),或30%茚蟲威用75mL(低劑量)防治,經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