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子坤,董子文,李 銳
(湖南工學院 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煤炭是一種非可再生資源,我國的煤炭消耗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占絕大比例,約59%,在我國能源結(jié)構(gòu)上占主要地位,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2]。煤炭自燃發(fā)火始于多孔介質(zhì)松散煤巖體的吸氧蓄熱,煤的化學性質(zhì)由成煤時期的有機組分和分布于煤體中的水分含量決定[3-4],同時煤的化學性質(zhì)對煤自燃難易程度起決定作用[5-6]。煤與O2反應過程中會產(chǎn)生H2O,而煤在自熱階段的過程中需要有少量的H2O參與化學反應,煤的低溫氧化反應從煤開采到運輸和貯存過程中一直存在,無形中促進了或加快了煤自燃的形成[7-8]。國內(nèi)學者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水浸煤過程中煤的自燃特性變化,如文虎等[9]通過程序升溫實驗對水浸煤體的自燃特性進行實驗研究;郝朝瑜等[10]從熱平衡關(guān)系式出發(fā),建立了基于熱平衡的水分潤濕煤體過程對煤自燃影響的模型;鄧軍等[11]針對水分對孟巴煤礦的煤氧化自燃進行實驗研究;李雪明等[12]研究了堿性水對煤自燃特性的影響規(guī)律;張占存等[13]自行設(shè)計了煤樣加溫裝置,針對水分對不同煤樣瓦斯吸附特性規(guī)律進行實驗研究;秦小文[14]針對浸水煤在低溫條件下的氧化特性進行實驗研究。這些專家學者主要是通過對煤體直接浸水,針對不同的含水率煤樣進行實驗研究,分析其自燃特性。而煤礦采區(qū)發(fā)生火災緊急情況后,往往采取用水封密閉采區(qū),等火情穩(wěn)定或消除后再重新啟封采區(qū)。此時采區(qū)的煤被水浸泡形成了水化煤,而在采區(qū)啟封放水過程中,水化煤脫水就相當于水化煤的飽和-風干的疏水過程,而煤被水浸泡后,形成的水化煤在飽和-風干過程中,會形成次生孔隙,使煤體孔隙率進一步增大。在這個過程中,不同風干時間水化煤的自燃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對缺乏,因此,研究水化煤飽和-風干過程中自燃特性對煤礦采區(qū)水封區(qū)域啟封或透水區(qū)域的疏水以及采區(qū)防滅火技術(shù)等方面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
本文選取馬營煤礦9104工作面的原煤為實驗煤樣,原煤樣工業(yè)分析見表1?,F(xiàn)場取煤樣并密封,并郵運至實驗室,在實驗室先剝離煤體表面的氧化層,再用粉碎機破碎,用標準篩篩取0.177~0.297 mm的煤樣,放入錐形瓶中,并加入蒸餾水,先用玻璃棒緩慢均勻攪拌,后靜置密封浸泡60 d,在氮氣保護的干燥箱中,干燥箱內(nèi)維持50 ℃,在這種條件下加速水化煤的自然風干速度,得到風干時間分別為0,10,20,30,40,50,60 min的水化煤樣含水率,如圖1所示??紤]到風干30 min后,煤樣含水率變化不大,則本次實驗選取風干時間分別為0,10,20,30 min的水化煤樣與原煤樣進行程序升溫實驗。
表1 馬營煤礦9104原煤主要煤質(zhì)指標Table 1 Main coal quality indexes of raw coal from 9104 working face of Maying coal mine
煤氧物理吸附可當作二維的氣固吸附模型。在溫度恒定的情況下,用Gibbs吸附等溫公式表示[15]。
圖1 不同風干時間水化煤的含水率變化規(guī)律Fig.1 Change laws of moisture content of hydrated coal with air drying time
(1)
式中:σ為界面張力,mN/m;R為氣體常數(shù);Γ為單位表面上吸附氣體的量,mol/cm2。
定義β=σ0-σ,β為吸附前后氣固界面的界面張力差,mN/m。且dβ=-dσ,則式(1)可轉(zhuǎn)換為:
dβ=RTΓdlnp
(2)
定義A是吸附分子的摩爾比表面積,cm2/g·mol。則:
A=-1/Γ
(3)
則有:
β=b-qA
(4)
式中:b和q為常數(shù)。
微分整理得:
dβ=-qdA
(5)
將式(5)代入式(3),得:
(6)
式(6)兩邊積分得:
(7)
式中:p0為飽和蒸汽壓力,Pa;B′為常數(shù);根據(jù)Γ前文的定義,可用式(8)求得:
(8)
則:
(9)
式中:As是吸附劑的比表面積,cm2/g;M是吸附質(zhì)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g/mol;v為每1 mol吸附劑吸附的氣體體積,cm3/mol;v0是吸附氣體的摩爾體積,cm3/mol。
將式(9)整理得:
(10)
實驗測試結(jié)果,如圖2所示。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不同風干時間的煤樣隨著溫度的升高,其吸氧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趨勢,50~60 ℃附近是轉(zhuǎn)折點,這主要是因為在低溫階段,煤樣主要通過物理吸附方式對氧氣進行吸附,在臨界溫度之前,隨著溫度的升高,煤樣熱量不斷積聚,以物理吸附的氧開始脫附,而以化學吸附的氧隨溫度的上升而增加;當溫度達到臨界溫度后,煤氧化反應速率開始加快,從而煤氧化反應的需氧量快速增加,導致水化煤的吸氧量結(jié)果呈現(xiàn)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趨勢。
圖2 不同風干時間煤樣在不同溫度時的吸氧量Fig.2 Oxygen uptake of coa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air drying tim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通過原煤煤樣與不同風干時間的水化煤樣的吸氧量結(jié)果可以看出,原煤煤樣在50 ℃之前,由于煤體水分的影響,氧化反應速率較低,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水分形成的絡合物對氧化反應起促進作用,從而原煤吸氧量大于風干時間為60 min的煤樣。煤樣在風干時間20 min處吸氧量有極大值,這主要是因為煤體含水率低時,水分作為一種反應物,直接參與煤氧化反應,生成水氧絡合物,對煤氧化反應速率促進作用,而煤體含水率過高時,過量的水分進入煤體孔隙結(jié)構(gòu),會在煤體表面形成水液膜,對煤氧物理吸附起阻化作用,同時水分蒸發(fā)會帶走大量熱量,進一步降低煤氧化反應速率。
采用XCT-0型程序升溫實驗裝置,如圖3所示。程序升溫實驗裝置包括供氣系統(tǒng)、程序升溫系統(tǒng)和氣樣分析系統(tǒng)3部分[13]。供氣系統(tǒng)包括壓縮空氣瓶、減壓閥、玻璃轉(zhuǎn)子流量計及顯示儀表,并用乳膠管依次連接;程序升溫系統(tǒng)包括恒溫箱及程序升溫控制設(shè)備,箱內(nèi)安裝螺旋形預熱管和試樣罐,溫度控制精度為0.1 ℃;氣樣分析系統(tǒng)包括氣袋和分析儀器。
圖3 煤自燃發(fā)火模擬裝置示意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simulation device fo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用分析天平稱取50 g煤樣,放入銅制煤樣罐中,同時為了防止實驗煤樣堵塞儀器氣路,用1層石棉加以過濾;連接實驗儀器的氣路與熱電偶;檢查實驗設(shè)備整體的氣密性;通入干空氣,空氣流量為120 mL/min,升溫速率為0.5 ℃/min,當實驗達到設(shè)定溫度時,恒溫2 min后采取氣樣進行氣體成分;實驗溫度達到250 ℃時終止實驗。
通過程序升溫實驗,在程序升溫箱中進行加熱升溫,收集到不同煤溫時產(chǎn)生的氣體,通過氣相色譜儀進行氣相色譜分析。
不同風干時間的水化煤樣自燃氧化過程中CO,CO2,CH4,C2H4,C2H6,C3H8氣體濃度隨煤溫的變化趨勢如圖4所示。不同風干時間的水化煤樣低溫氧化階段,標志性氣體產(chǎn)生速率與原煤樣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圖4(a)顯示,隨著煤溫的不斷升高,均呈先緩慢增加后迅速增大的趨勢,而且風干時間為20 min的煤樣產(chǎn)生的CO量比其他風干時間的大。
圖4(b)顯示,不同風干時間不同粒徑的水化煤樣自燃氧化過程中CO2濃度隨煤溫的變化趨勢,實驗煤溫在60 ℃之前,不同風干時間的煤樣產(chǎn)生CO2量均比較少,且增加比較緩慢。實驗煤溫在60 ℃之后,隨著煤溫的持續(xù)升高,煤樣CO2產(chǎn)量均快速增加,風干時間越長,增加速率越快,而風干時間為20 min的煤樣的CO2產(chǎn)量明顯高于其他煤樣。
圖4(c)顯示,不同風干時間水化煤樣自燃氧化過程中CH4濃度隨煤溫的變化趨勢,實驗溫度低于80 ℃之前,不同風干時間的煤樣均保持在一個較低的穩(wěn)定水平。當實驗溫度超過80 ℃之后,煤樣CH4氣體產(chǎn)量均開始增加,其中,實驗溫度為100 ℃時,風干時間為20 min的煤樣增速顯著。
圖4 不同風干時間煤樣標志性氣體產(chǎn)生濃度隨煤溫的變化趨勢Fig.4 Change trends of generation concentrations of representative gases with coal temperature for coa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air drying time
圖4(d)顯示,不同風干時間水化煤樣自燃氧化過程中C2H4濃度隨煤溫的變化趨勢,實驗低溫階段,沒有檢測到C2H4氣體產(chǎn)生,實驗溫度在70~100 ℃之間煤樣產(chǎn)生C2H4量增加緩慢,溫度增加到100 ℃以后,呈快速增加趨勢,風干時間為20 min的煤樣反應速率較快。
圖4(e)顯示,不同風干時間水化煤樣自燃氧化過程中C2H6濃度隨煤溫的變化趨勢,實驗低溫階段,沒有C2H6氣體產(chǎn)生,原煤樣開始檢測到C2H6氣體的溫度為80 ℃左右,而水化煤樣在70 ℃左右就已經(jīng)反應生成C2H6氣體,風干時間為20 min的煤樣反應速率明顯快于其他煤樣。
圖4(f)顯示,不同風干時間水化煤樣自燃氧化過程中C3H8濃度隨煤溫的變化趨勢,實驗低溫階段,沒有C3H8氣體產(chǎn)生,原煤樣開始檢測到C3H8氣體的溫度為80 ℃左右,而水化煤樣在70 ℃左右就已經(jīng)反應生成C3H8氣體,風干時間為20 min的煤樣反應速率明顯快于其他煤樣。
1)煤吸氧量是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不同風干時間的水化煤樣隨煤溫的逐漸升高,吸氧量呈先減小后增大趨勢,50~60 ℃附近是轉(zhuǎn)折點;隨著水化煤樣風干時間的延長,水化煤樣吸氧量呈逐漸下降趨勢,風干時間為20 min的煤樣吸氧量基本最大。
2)水化煤在飽和-風干過程中,不同風干時間對應的不同含水率煤樣,低溫氧化過程中的CO,CO2,CH4,C2H4,C2H6,C3H8氣體產(chǎn)生速率與原煤樣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且產(chǎn)生標志性氣體時間提前,說明水化煤樣比原煤樣的氧化能力更強,更容易發(fā)生自燃。
3)風干時間為20 min的水化煤樣,對應的含水率為13.01%,氧化反應速率更快,說明煤體含水率低時,水分作為一種反應物,直接參與煤氧化反應,生成水氧絡合物,對煤氧化反應速率促進作用,而煤體含水率過高時,過量的水分進入煤體孔隙結(jié)構(gòu),會在煤體表面形成水液膜,對煤氧物理吸附起阻化作用,同時水分蒸發(fā)會帶走大量熱量,進一步降低煤氧化反應速率。而風干時間為20 min的水化煤危險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