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在學生掌握基礎的英語詞匯以及簡單的句式結構之外,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交流—互動”這一教學模式作為學生進行英語鍛煉的有效引導方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還能夠幫助學生在英語素養(yǎng)全面養(yǎng)成的道路上順利前行。對此,教師可就初中英語課堂中“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交流互動;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7-004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7.041
英語學科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提升英語交際能力,解決學生英語交流障礙。對此,我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提出以下看法。
初中生和小學生相比,有了更多需要學習的課程,學習壓力較之前來說有了很大增加,再加上需要迎戰(zhàn)中考,所以在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心理負擔。而初中英語的學習難度比小學英語要高得多,因而不少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常感覺到吃力,由于跟不上英語教師的講課節(jié)奏,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常以消極的態(tài)度來應對,認為教師提出的問題反正不會讓自己來回答,因此不愿意思考,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常保持緘默,對教師設計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更是表現(xiàn)的無動于衷,導致“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在沉悶的課堂氛圍中變得舉步維艱。
英語教師要想讓“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中開花結果,首先需要保證“交流—互動”的萌芽成效。缺乏主動學習意愿的學生是無法在學習上取得長久進步的,因此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對英語的主動學習意愿,在英語課堂中要有意識的通過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讓學生在英語活動中感受自己是被需要的。通常情況下,教態(tài)嚴肅的教師會給學生帶來難以親近的感覺,因而不敢參與教師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不僅需要設計合理的英語教學流程,還需要在教姿教態(tài)以及課堂評價語等方面做出一些改變。初中生各方面的情感已經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能夠直觀地從教師的語言以及動作中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教師在進行提問時可以面帶微笑,采用鼓勵形式的提問方式,而不是像發(fā)出命令一樣讓學生回答;教師在提問時需要做出“請”的肢體動作,不能隨意的用手指或書本指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教師還需要在評價語的使用上做出調整,不使用容易挫敗學生成就感的詞語。教師要想讓學生的英語成績在“交流—互動”的助力下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須重視創(chuàng)設輕松自然的交流環(huán)境,要讓學生能夠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參與到教師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來,催生學生“交流—互動”的主觀意愿。
學生有了放松的英語學習心態(tài),也就是為“交流—互動”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基礎。如果說自在的英語學習情緒是為英語課堂“交流—互動”之花播下的種子,那么教師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就是培育這朵絢麗之花的養(yǎng)料。大家都知道英語學習興趣對于英語成績提升的重要性,而“興趣”不像英語試卷,能夠分發(fā)給學生,興趣需要教師去引導、去培養(yǎng)。英語作為一門以交流溝通為主要目的語言,在學習上本身是一件較為枯燥的事情,有許多需要被記憶的詞匯、句型以及語法結構等,如果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不能緊跟社會以及學生的關注點,做到有效的推陳出新,那么學生對英語學習只會越來越厭煩。英語教學的方式不僅僅只有“教師講,學生聽”這一種,教師可以利用配音軟件,讓學生為影片中的人物用英語進行配音,這樣既能讓一離開課堂就不再說英語的學生能夠主動練習英語表達,還能讓學生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的自信。
英語的本質就是一門語言,而語言就是用來使用的,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注重學生“學英語”的效果,對學生“用英語”的能力也要關注到。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及豐富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用英語進行交流互動的機會,讓學生無論是在與同學的討論中還是和教師的問答互動中都能夠大膽用英語來表達,使學生將英語的“學”與“用”結合起來,并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豐滿自己的英語學習感受,助推英語素養(yǎng)的提升。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就可以利用微課小動畫來為學生設置一個到校時閑聊的教學情境,然后再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到校方式。學生在熱鬧的英語交流課堂氛圍中,表達欲望會被有效帶動,特別是在得到教師積極鼓勵的評價之后,英語學習的滿足感會充斥每個腦細胞,從而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更加充滿動力和自信,使學生在英語課堂活動中的交流互動得到提升,同時更加具有自發(fā)性。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知識對于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不可或缺,英語教師應該承擔起引導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責任,對英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的魅力,提升對英語知識學習的渴望,讓學生能夠在英語能力提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孫文廣.基于互動假說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魯東大學,2013.
[2]吳珊霞.初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之我見[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3).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黃天妙(1973.6— ),女,漢族,甘肅臨洮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