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師范學院坐落在英雄的城市、李大釗的故鄉(xiāng)——唐山。建校60多年來,學校團委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以抗震精神辦學、以大釗精神育人”為特色,充分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強化全過程育人,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立足地方,開設課程。學校1994年建立李大釗研究中心,將“兩種精神”寫入思政課教材,開設“李大釗新聞思想”等專業(yè)課程,聯合抗震紀念館、李大釗紀念館定期舉辦學習講座。近期成果《李大釗思想與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關系研究》獲批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校園文化,彰顯特色。學校團委以“兩種精神”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處可見的文化石、展牌以及開展的諸多主題教育活動讓“兩種精神”成為師院學子的指路明燈。
主題實踐,學思并行。今年以來,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李大釗同志誕辰130周年,學校團委遴選優(yōu)秀團干部組建“追尋建黨初心,弘揚大釗精神”實踐團,赴李大釗故居和曾經學習、工作過的重要場所開展“重走大釗路”社會實踐,讓大釗精神真正“入腦”“入心”“入行”。
團支部掛牌,創(chuàng)優(yōu)爭先。學校團委每年開展“李大釗團支部”創(chuàng)建遴選活動,以“李大釗團支部”為主要力量建立的社會實踐團隊,連續(xù)多年在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中獲評“全國優(yōu)秀實踐團隊”,多名成員獲評“全國優(yōu)秀實踐隊員”。
新媒體宣傳,融入“二課”。學校團委把“兩種精神”的學習宣傳與新媒體平臺相結合,凝練學習內容做成微課,通過視頻、推文等形式發(fā)布到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引領青年。
個性化文創(chuàng),獨具特色。學校團委鼓勵學生充分運用自身所學創(chuàng)作宣傳實物,書簽、歌曲、短劇等文創(chuàng)產品應運而生,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熱情的同時又引導其從教育活動的受眾者變?yōu)樾麄骰顒拥膮⑴c者。
展演宣講,實效顯著。學校團委與李大釗紀念館、抗震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校館共建”,聯合舉辦了“李大釗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專題展覽和“高擎革命火炬,踐行初心使命”等特色鮮明的主題宣教活動。青年學生也積極報名志愿講解團、宣講團,參與詩劇和舞臺短劇設計,成為“兩種精神”的傳播者、踐行者。
團日活動,異彩紛呈。學校團委每年圍繞重大時間節(jié)點設計團日活動,以不同形式增強“兩種精神”對學生的感染力。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美術系以“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為主題手繪30米長卷,社會科學部舉辦“激揚青春‘政能量”主題團日活動等,以此引導學生樹立遠大抱負。
“兩種精神”育人作為我校團委特色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不僅要通過書本中、課堂上具體的史實、理論讓學生長知識、受教育,更要立足地方發(fā)展,在課堂之外尋找把握歷史的蹤跡和時代的脈絡,真正讓抗震精神和大釗精神“入腦”“入心”“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