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河南總隊醫(yī)院(450000)丁淑亞 尚麗
目前肝硬化失代償期主要采用保肝、護肝治療,以免加重肝硬化的程度[1]。研究通過對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采取不同的藥物治療,比較患者用藥后的肝功能指標與血清補體水平的變化狀況,分析恩替卡韋與異甘草酸鎂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療效,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
1.1 研究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8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甲、乙組,每組42例。甲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66~78歲,平均(71.4±3.4)歲。乙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66~80歲,平均(71.7±3.4)歲。所有患者都符合相關的醫(yī)學倫理審核標準,且簽有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治療內(nèi)容包括護肝、利尿、退黃等。甲組采用恩替卡韋(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237)口服治療,0.5mg/次,1次/天。乙組采用恩替卡韋聯(lián)合異甘草酸鎂治療,恩替卡韋的用量及用量同甲組,將150mg異甘草酸鎂(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942)溶于5%的25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每天1次,兩組治療時間均為4周。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與血清補體C3水平對比(n,±s)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與血清補體C3水平對比(n,±s)
組別(n=42) 時間 TB(mmol/L) AST(U/L) ALT(U/L) C3(g/L)甲組 治療前 49.3±8.9 152.6±48.7 157.8±40.6 0.56±0.03乙組 治療前 48.4±9.5 143.2±41.8 155.6±34.7 0.55±0.02 P>0.05 >0.05 >0.05 >0.05甲組 治療后 37.8±4.7 44.7±6.1 35.6±7.3 0.78±0.03乙組 治療后 32.2±5.6 34.2±5.3 25.3±5.7 0.89±0.02 P<0.05 <0.05 <0.05 <0.05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 研究以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總膽紅素(TB)、天門冬氨酸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血清補體C3水平變化狀況與治療總有效率作為觀察指標。其中,療效評定標準:無效:治療后患者的TB、AST與ALT指標無任何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的TB水平較治療前降低>50%,AST、ALT指標基本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后患者的TB、ALT、AST指標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處理各項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定量資料用比率(%)和(±s)表示,用X2和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血清補體C3水平比較 乙組治療后上述肝功能指標明顯低于甲組,血清補體C3水平明顯高于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乙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6%,明顯高于甲組的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此次研究以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為觀察對象,通過對患者實施不同的藥物治療,結果表明采用恩替卡韋與異甘草酸鎂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單獨采用恩替卡韋治療的效果。異甘草酸鎂能抑制可的松、醛全酮在肝內(nèi)的滅活性,促使r類固醇代謝速度減慢,發(fā)揮其作用。同時,異甘草酸鎂還能抑制血清補體活化,而異甘草素、甘草素可抑制透明質酸活性和組胺釋放,減輕患者肝臟纖維化程度[2]。此外,正常的血清補體C3水平為0.9~1.8g/L,C3水平降低表明患者存在腎病、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而本研究中采用異甘草酸鎂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的乙組患者,治療后C3水平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僅采用恩替卡韋治療的甲組患者,且其血清補體C3水平基本恢復正常。恩替卡韋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抗病毒性較強,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啟動及其DNA正鏈合成,從而增強了恩替卡韋的抗病毒性。
綜上所述,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采用異甘草酸鎂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硬化的癥狀,適合用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