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雪雁
目前,高職院校的歷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譬如院校不重視,教師人數少,專業(yè)素質和職業(yè)素質差,不能轉變自身傳統的教學觀念,學生學習缺乏趣味等。然而,歷史教學對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而言意義重大。因此,高職院校首先需要認識到這門課程設置的重要性,其次要提高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專業(yè)素養(yǎng),再次要進行課程創(chuàng)新,改革教學和考核方式,最后要加強基礎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唯有如此,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
1 引言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職業(yè)院校結合自身實際,改變課程設置,改變教學模式,改變考核模式等等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高職院校進行課改的發(fā)展過程中,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重視欠佳問題,這樣直接對高職院校開展德育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這其中尤其是歷史學科的教學,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然而眾所周知,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其所體現出的民族特色性,不但可以提升高職院校自身的文化建設內涵,這也是課程改革深層次化的需要。鑒于此,探討高職院校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分析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措施,就顯得迫切而需要。
2 高職院校歷史教學中的問題
2.1 教學觀念陳舊,學科不被重視
歷史課程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不被重視,其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課程設置少,專業(yè)教師少。調查表明,高職院校的歷史課不被重視,歷史課程開設少,學生和教師大都對這門課程不重視。有小部分的教師認為學校對歷史課本的教育不太重視,大部分的教師認為學校對這么門課程完全不重視,甚至是個別專業(yè)開設歷史課占比很少,大部分的專業(yè)不會開設歷史課。而歷史課程的教師則認為自己教學的這門課程相對落后,學生的需求性也不大,學生吸取知識也有偏差,他們對這門課程的重視不足。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設置和選擇上也比較落后,包括選用的教材和教學設備、道具等,他們不能根據時代要求,與時俱進改革課程,教學知識單純的按照課本上的知識教授而非結合實踐,讓學生運用在平時的生活中。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大部分都是以講授知識技能為主,,單純地敘述歷史情況,大部分的歷史教師都沒有經過專業(yè)的歷史教學訓練,甚至很多老師都不是歷史專業(yè)出身,在課前也只是大概瀏覽課本,搜集相關資料就準備上課,因此他們的教學觀念沒有改變,依舊用簡單粗暴的“填鴨子”方式進行教學,教學的單一模式導致學生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忽略了歷史的教學,忽略了歷史學科的重要性,高職院校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歷史的使命感。歷史學科的教學不能結合多媒體來講授,只是單單依靠歷史老師的照書讀,學生對學科產生疲勞,在課堂上走神甚至是不愿意聽課,對歷史課堂產生厭倦感,這就意味著師生都不重視歷史學科的教育。
2.2 師資力量缺乏,專業(yè)素質不足
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歷史教師都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在課程之前沒有足夠的時間備課,大部分的教師備課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而小部份的教師在兩到三個小時之間。然而歷史的發(fā)展只有小部分教師關注,他們不能及時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研究方式,也不能夠根據課程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情況來準備更適合歷史課程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在對歷史課程執(zhí)教的時候態(tài)度比較敷衍,自身就對課本、課程以及歷史文化不重視,在講課的時候準備不充分,也無法做到對歷史內容的拓展。自身不論是專業(yè)素質還是職業(yè)素質都需要進一步加強,他們在教學中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授課,更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計劃。
2.3 學科教材落后,考核方式單一
目前,在我國高職院校中,有兩個問題需要尤其注意,其中一個就是歷史學科的教材落后。本來學生就對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不大,歷史學科的教材又編輯的十分枯燥乏味。教師在運用教材上十分不得當,他們認為教材中的歷史資源比較落后,因此不能很好地適應當代高職教學的需要。在教學中教師經常使用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試卷考核,把問題分為四個選項;但是學生卻認為這種考核方式與傳統的考核方式一致,很容易讓大家厭煩,就很可能出現考核放水的現象,這對學生來說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自身的歷史人文素養(yǎng),也限制了今后學生們自身向人文學科方面的發(fā)展。隨著高職院校地迅猛發(fā)展,全方面的綜合型人才缺少,急功近利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來說會在今后產生很嚴重的負面效果,也并不利于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2.4 學生基礎差,缺乏良好習慣
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相對來說比較差。由于職業(yè)院校的生源大是沒有考上本科的學生,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文化課程基礎比較差,特別是在統招的情況下,相別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的基礎十分薄弱。這些學生的學習自律性比較差,特別是不能主動的學習,不能嚴格地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來安排自己的學習,并且做事十分拖沓。鑒于此,他們的成績相對來說就會低一些,學習上也會比較吃力一些,不能在課堂上產生互補的效果。歷史課程多次的失利,學習沒有成就感,就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產生一種學習的挫敗感。學生接受不到教師和家長的鼓勵。學差生的標簽去不掉,他們的逆反心理就比較強。這種惡性循環(huán)會導致他們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下降,沒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和習慣,就找不到一條合適高職學生學習的歷史課堂教學經驗。
3 解決高職院校歷史教學問題的對策
3.1 認識歷史學科教學的重要性
(1)思想教化功能
歷史學科的重要性常常被高職院校忽略,他們不記得歷史教育可以對學生的思想有教化作用。歷史學科可以健全學生的思想,特別是在健全學生人格、增進學生知識方面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別的國家的教育中,歷史教育占了很大一部分,他們認為歷史學科有十分重要和特別的意義,特別是需要調動學生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而非被動灌輸的過程。我國的歷史教育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力,還能培養(yǎng)一定的愛國情懷,讓學生感受到民族自強的力量。認識到歷史工作的重要性,學習黨和國家的歷史可以更好地發(fā)展社會主義,建設推進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yè),學習貫徹黨十九大的理念,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2)心理素質培育功能
目前的高職院校需要學生綜合素質高,因此院校不僅僅要提高學生們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還需要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學習歷史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各個民族文化、宗教、藝術等等知識,為學習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奠定理論基礎。學生們在培養(yǎng)自己綜合能力的同時還需要把握不同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規(guī)律,學生們在評價歷史能力的時候需要時刻注意歷史人物的立場,站在歷史人物的角度,從他們的心理出發(fā)揣測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同時也借鑒這些歷史人物排除學生的心理問題,培養(yǎng)他們能夠在復雜的形勢中砥礪前行,不斷努力,奮發(fā)圖強。例如,在學習我黨過雪山草地的歷史時能感受到人的尊嚴和信念,擁有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因此,這樣的教學可以讓他們有奮斗的精神,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有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能力。
3.2 提升教師的職業(yè)與專業(yè)素養(yǎng)
高職院校的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首先就需要不斷地學習歷史。在講課時他們要講授真實的歷史事件,并且還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用真實的歷史為本,創(chuàng)造全新的教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及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引用當下十分熱門的宮斗劇作為歷史學科講授的例子,用一種批判的眼光去看宮斗劇;然后再從整體入手,這樣就能豐富課堂。其次,教師在授課時還需要涵蓋講述各地區(qū)的歷史知識,讓學生能全面地評價歷史,樹立一種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觀,對歷史全貌進行剖析。同時,教師也需要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質,他們需要讓學生完完全全地解讀歷史,不能敷衍了事,備課也需要做課件和筆記,每節(jié)課有課堂任務,讓學生們重視歷史課程的教育。
3.3 課程創(chuàng)新,改革教學和考核方式
在高職課堂的教學中需要采用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歷史教師可以用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在教學中對歷史故事進行改編,甚至是采用歷史劇的方式對課本上的歷史事件進行再現,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中去,利用豐富的教學方式對歷史進行評價。通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辯論和討論,能讓課堂上的講授更加豐富多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看到歷史課堂的趣味性,提高歷史課堂的質量及效率。高職院校能夠更好地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革新,特別是考核方式也采取區(qū)別于考卷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和論文。通過這種更加趣味的方式讓學生全新投入到歷史課程中去。同時,高職院校還能采用全新的評價機制,讓學生評價教師,這樣可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還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采用多方面評價的方式,讓歷史學科的學習更加順利,師生在課堂中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3.4 加強基礎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
在教師授課的時候需要著重強調的是歷史的基礎,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因此,如果想更深入地講述可能會有一部分學生聽不懂,學不會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耐心地把他們之前落下的部分結合起來講授。由淺入深,先從簡單的開始,逐漸深入剖析,這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其次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需要培養(yǎng)他們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能力和習慣,上課不能走神,需要加強自律和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這樣能激發(fā)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開展歷史學科教學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需要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進行全新的授課,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導力量,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不斷提高。此外,教師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唯有如此,高職院校才能培養(yǎng)出工作技能與歷史人文素養(yǎng)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作者單位:山東化工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