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史諤
開學的第一天晚上,我去學生寢室巡查。學生們剛升上初一,第一個晚上,他們都在相互分享零食。我在寢室門口聽到一個男孩子說:“你買的什么零食???包裝這么像洗衣粉的袋子,不會是地攤貨吧?”
我推開門走進去,大家停止了討論。那個被嘲諷的男孩躲在角落里,眼睛紅紅的,硬是忍著沒讓淚水流下來。
我對這個男孩印象特別深刻。開學那天,他和他父親搭著鄰居的電三輪過來的,車子比較破舊,落滿了鐵銹,他們鋪張報紙在車上坐著。那天人很多,學校里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轎車,其中不乏豪車。所以,男孩一家賺足了“回頭率”,他的父親很開心,而男孩下車后提著行李跟在父親后面沒有說話。
我們學校是省內(nèi)知名高中的附屬初中,各項費用都很高。我?guī)У氖菍嶒灠?,班里有一些孩子跟這個男孩一樣,學習成績好但家庭條件普通,父母多為普通的農(nóng)民或外來務工者。后來有一次家長會結(jié)束后,那個男孩的家長私下里跟我說,他幾乎是傾盡所有才供得上娃讀書,來開家長會穿的是他最好的衣服,回到家他會馬上脫下,洗干凈收拾好,等下一次參加家長會的時候再穿。他跟我聊這些的時候,眼含淚花,我知道他難過不是因為覺得自己苦,而是因為自己給不了孩子更多的幫助,只能讓孩子自己幫自己。
我深受感動,不只是因為這名父親,更是因為那個男孩以及像他一樣的學生。這些孩子打動我的地方在于,他們得不到家庭更多的幫助,但他們不會抱怨,而是懷抱著對生活的感恩,拼命往前跑。
這個男孩每逢節(jié)假日都會給教過他的初中老師發(fā)一條祝福短信,即便初中畢業(yè)后也是如此。他很刻苦,考上了省重點高中,高考又如愿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在去上大學前,他特地來學校向我辭行,感謝我當年的照顧。我問他是否還介意當年被同學嘲笑“吃地攤貨”的事,他憨憨地笑了,說:“我早就忘了,那時大家都還小,不懂事。再說了,我吃的也確實是‘地攤貨,嘿嘿?!彼皇墙⊥墙?jīng)歷了生活的苦,更懂得珍惜和包容。我們還聊了很多,男孩跟我說,父親是做大排檔生意的,他五歲就開始跟在父親后面收拾客人用過的餐具了。那時的他還沒有桌子高,收拾餐具的時候都要踮起腳尖,所以他知道父親的不易,更知道父親無法給他提供更多的東西,他想要的都得靠他自己去爭取。
我看到,那個被嘲笑“吃地攤貨”而忍著淚水的男孩長大了,他甚至比很多孩子都成熟得多。我見過有的人成績不好,就怪社會不公平,怪學校教育差,怪家庭不能給予支持,唯獨沒有從自身找原因。漸漸地,他們渾身充滿戾氣,不懂得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也不會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而這個男孩的可貴之處在于,他不會把自身的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自然也就不會抱怨。
這個時代的價值觀是多元的,影響人的因素越來越多,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有人隨落日而沉,也有的人抱殘月而升,一個人的發(fā)展根本上還是要靠自己,我們終究得自己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