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培智
【摘要】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生認識世界、了解社會、洞察人生的主要途徑。當前受到種種原因的影響,無論社會、學校、家庭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高中生課閱讀重視不夠,嚴重影響了高中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深度、廣度等。如何提高高中生課外閱讀水平,減少外在因素的影響,本文側(cè)重分析了學校、教師、家長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并提出一些看法與建議。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課外閱讀;影響因素
古代人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也可以理解為重視閱讀。現(xiàn)今中學語文教材除了高度重視必讀課的閱讀教學外,2003年編制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shù)恼n外讀物。”,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更對課外閱讀的意義作了具體的說明,“關(guān)于課內(nèi)外讀物的建議”“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在課內(nèi)外加強閱讀,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提升閱讀品位,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拓寬視野,領(lǐng)略人類社會氣象與文化,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與思想文化修養(yǎng),豐富精神世界?!遍喿x,對于高中生的成長來說,其作用不容置疑。
然而,今天的高中學生普遍存在課外書閱讀量少、缺乏教師指導、缺少家長支持等問題。應試教育或許首當其沖,人們對高考的理解,或者其他不便明說的原因,一般都會將責任推卸給升學壓力等客觀因素。不可否認的是,人們的功利心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中生的課外閱讀,如,學校追求高考成績的課程設置,教師片面注重語文成績的思量,家長對兒女成龍成鳳的期待等,都是影響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外在因素,這對高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和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十分不利。
一、學校因素
東莞市級政府對教育的高投入,同樣也包含著對教育成績的十二分期待,各種優(yōu)惠政策的落實,使本地的教育四十年保持騰飛的態(tài)勢。多年實施的“萬人升大學比例排名”,高考成績列入鎮(zhèn)委鎮(zhèn)政府主要領(lǐng)導人考核指標等措施的推動,自上而下形成了重視教育,重視高考的濃厚氛圍,高考成績名列同級地市前茅。雖然最近兩年,不公布高考成績?nèi)信琶?,卻沒有人會因此而放松對高考成績的追求。
學校別無他責,除了高考,還是高考。普通高級中學三年教學圍繞高考分步實施,有部分學校從高一開始就進入備考狀態(tài)。這意味著,學校的所有課程設置都是圍繞分數(shù)而展開,包括學生的自習、作息時間,嚴格到以分為單位安排。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吃飯時間、洗澡時間被分秒設計,按學生正常的速度,只有動作快的同學才有可能擠出一點自由活動時間。
高一第二學期分班后,課程表的科目少到差不多只有高考科目了,高三即清一色的高考科目。學生從早上睜開眼,吃早餐,從6點40開始,到晚修10點15分結(jié)束,一天安排11節(jié)課,包括晚修,都安排老師落班指導,學生實際上極少有自習時間,每科都有一大堆的試卷、習題,各科老師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都不樂意、不允許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甚至連語文老師也不允許學生在課室里看課外書。學校還規(guī)定,學生在上課時、自修時看課外書均要沒收,除了當堂老師有權(quán)沒收,還專門安排值日領(lǐng)導巡視,看見一個沒收一個。試想,如果學生不利用上課、晚修時間,忙里偷閑看點“閑書”,根本沒有時間的,學生回到宿舍正好有時間擦把臉,10點50分進入無聲宿舍時間。
2017年,教育部正式頒發(f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與2003年編制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相比,新課程標準總結(jié)了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寶貴經(jīng)驗,進一步優(yōu)化了課程結(jié)構(gòu),強化了課程實施,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統(tǒng)領(lǐng),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的新成果。在課外閱讀方面,設置學習專題,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從先秦到清末各個歷史時期優(yōu)秀古詩文,并推薦背誦72篇(首)經(jīng)典作品;誦讀革命先輩的名篇詩作,閱讀闡發(fā)革命精神的優(yōu)秀論文與雜文,以及關(guān)于革命傳統(tǒng)的新聞、通訊、演講、述評等,增強文化自信,植入紅色基因。顯然,學校僅通過語文老師的幾節(jié)精讀閱讀教學,很難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一旦錯過這一教育時期,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紅色教育等將大打折扣,也難以彌補。
全國教育改革有了最新動向?!安烤幈尽闭Z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說:“語文高考最后要實現(xiàn)讓15%的人做不完!”他還說到,“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么類型的內(nèi)容都有。現(xiàn)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面臨新的高考改革,學校必須嚴肅對待,重視課外閱讀,鼓勵課外閱讀,給學生讀書留出足夠的時間。
二、教師因素
語文教師都曾經(jīng)是高考的幸運兒,他們對如何學好語文有一套自己的心得體會,加上多年的教學實踐,積累了不少提升高考語文成績的經(jīng)驗。所以,他們都安于、樂于分享經(jīng)驗給自己的學生們。至于閱讀,除了規(guī)定的閱讀教學任務,受高考應試、教師評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課外閱讀幾乎得不到教師應有的重視, 閱讀時間嚴重被擠圧,有的甚至還阻擾學生閱讀課外書。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課內(nèi)外讀物提出了建議。這些內(nèi)容,既可以作為“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文學閱讀與寫作”“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外國作家作品研習”等學習任務群的備選,也可以推薦學生在課外閱讀。其中文化經(jīng)典著作、詩歌、小說、散文、劇本、語言文學理論著作、當代文學作品等都推薦了具體的篇目,科學與人文方面的各類讀物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guān)學科教師商議推薦。因此,應對高考,閱讀不可不廣泛。
參與編輯高中語文教材的曹文軒說:“新的語文教材要對教師學生有制約作用,比如文章后提供書目。這個書目不是可看可不看,你必須看,因為要與教師的語文教學和學生的評估直接掛鉤,所以你想不看都不可以?!币簿褪钦f,學生僅僅完成老師布置的習題與試卷,是考不了高分的。要學會語文,獲取高分,重視閱讀至關(guān)重要。
高考語文的變革,對語文老師的沖擊巨大。人們的惰性都是安于現(xiàn)狀,坐享其成,任何的變革都會遇到不可預估的阻力。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提高語文成績?nèi)菀?,提高學生語文能力難,這難就難在沒研究過,心里沒底,難于掌控學生的成績。另外,學校的評價手段跟不上,學生的學科水平除了高考成績可以比較,其他難以檢驗。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綜合能力,需要教師有強烈的育人意識和綜合能力。作為語文教師,要以人的發(fā)展為終極培養(yǎng)目標,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落實到教學活動之中,主動推進教學方式的深刻變革,積極探討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辦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家長因素
國學經(jīng)典能熱起來,家長功不可沒,正是因為他們的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便風生水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鼓惑,讓家長從幼兒園開始,甚至從胎教開始,重視孩子們讀經(jīng),即國學經(jīng)典,如,《三字經(jīng)》《百家姓》等啟蒙類國學讀物,背誦積累古典詩詞,例如,李白、杜甫、辛棄疾、蘇軾等名家名作。但這似乎僅僅停留幼兒園以及小學階段。到了初中,雖然還有一些家長配合學校,督促孩子誦讀經(jīng)典古文、名家名篇,如《出師表》《陋室銘》《愛蓮說》等,確實也有不少孩子從小養(yǎng)成了大量閱讀的習慣。但初中生的家長一般會有意識地限制孩子自由閱讀武俠、偵探、男生女生、玄幻、科幻等文學類作品;而到高中階段,幾乎要全面禁止學生的課外閱讀。高分、名校,是家長的唯一追求,是家長認為能保證孩子就業(yè)和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徑。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推薦背誦古詩文篇目:文言文32篇,其中必修10篇,選擇性必修10篇,選修12篇;詩詞曲40首。如果我們的家長與老師都重視、都堅持,孩子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初中,其實這些都不用留到高三,孩子已經(jīng)能做到。至于其他閱讀要求,家長要重新重視,提高認識,明白高考成績的提高,已經(jīng)不能只依靠強化練習試題。隨著高考改革的到來,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絕不是危言聳聽。
閱讀是一切學科的重要基礎(chǔ)。高中階段加大課外閱讀量,尤其是古今中外名著的閱讀,能全面提高孩子的語文素質(zhì)。所以,家長們要為孩子的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如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閱讀環(huán)境,按照語文學科的課程標準,購置豐富的課外讀物,不干涉孩子廣泛涉獵知識海洋,細心呵護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才能適應高考改革,符合孩子成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