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敏
摘? ?要:馬鈴薯是我國重要的基礎性農作物之一,也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助力。而在馬鈴薯的種植生產中,若缺失水分會直接影響其產量。因此,在馬鈴薯播種之前,若做好相應的處理措施,能提高馬鈴薯對抗干旱的適應能力。在我國因地域差異性較大,各地區(qū)都有不同的抗旱處理技術?;诖?,對比了馬鈴薯播前抗旱的幾種措施,分析了馬鈴薯的出苗和生長環(huán)境,選擇最適合的抗旱方法,從而增強馬鈴薯的抗旱能力。
關鍵詞:馬鈴薯;播前;抗旱處理
在農作物種植中,由于氣候干旱常常會影響農作物種植和生長,使得農作物的產量降低,對農作物種植者的經濟造成一定威脅。合適的抗旱處理技術不僅能夠增強馬鈴薯的育苗抗旱能力,也能為后期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提升提供保障[1]。
1? ?馬鈴薯播種前使用抗旱技術的意義
在農作物種子時期就使用抗旱處理技術,是如今農業(yè)科技生產技術中的一項革命性改革。此技術能夠幫助農作物提高其出苗率、抗逆性等,有利于農作物的增產增收。此項技術不僅可以應用在馬鈴薯方面,也可以應用在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上。該技術應用時,可以使用保水劑和激素攪拌種子,或對種子進行抗旱預防等。而保水劑是現(xiàn)在應用較廣的種子播前抗旱處理藥劑。對于馬鈴薯而言,抗旱處理技術更多,比如,可以使用旱立停、腐殖酸等藥劑拌種,而在播種前往土壤中添加尿素類肥料和保水劑,也能確保馬鈴薯種子的出芽率和生長
速率[2]。
2? ?馬鈴薯種子抗旱處理藥劑的對比
2.1? ?出苗率對比
由于每種藥劑的成分不同,對于馬鈴薯的抗旱原理也各有差別,具體體現(xiàn)在馬鈴薯的出苗率上。目前應用最多的抗旱藥劑是旱立停,其相比于其他的藥劑具有更高的出苗率和出苗速度。有試驗曾把經富思德、腐殖酸、旱立停攪拌和未經藥劑攪拌的4種馬鈴薯種子在同等生長環(huán)境中的出苗率進行對比,得出如下實驗結果。
經旱立停攪拌的種子出苗時間最早,出苗率也最高,基本在42d左右出苗率已全部達成,45d左右全體出苗。經腐殖酸攪拌過的種子出苗率第二,經富士德攪拌的種子出苗率第三,而未經攪拌的種子出苗率最低,在42d左右只有9成種子出苗。因此,旱立停也是保水劑中最有效的藥劑,其不僅能夠保留土壤內的水分,減少水分蒸發(fā),也能夠留住充足的水分,幫助馬鈴薯種子生長。
2.2? ?生長期光合作用能力對比
在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保水劑還能在植株的光合作用方面發(fā)揮抗旱性的積極作用,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植株的光合效率和凈光合生存率。經過使用保水劑的小麥的試驗結果得出,小麥在抗旱處理技術使用保水劑后,小麥植株會更適合在水分適中的土壤條件下生長,種子中會存在近70%由植株在灌漿期借助光合作用產生的同化物,作為干物質。而對于抗旱能力較差的馬鈴薯品種,對這些種子進行抗旱處理能夠減少現(xiàn)蕾期時間,繼而改善植株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植株的生長。
2.3? ?現(xiàn)蕾期葉綠素含量對比
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地點,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yǎng)物質空間。其含量可以對植物的營養(yǎng)物質生產能力和干物質聚集能力產生一定反應,通過這個反應能夠分析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在馬鈴薯現(xiàn)蕾期,葉片內葉綠素的含量能夠直接決定馬鈴薯的產量,而在干旱區(qū)域,馬鈴薯葉片內葉綠素a和葉綠素b比值與馬鈴薯的抗旱性是負相關關系,即馬鈴薯葉片內葉綠素a和葉綠素b比值越高,馬鈴薯的抗旱性越差。且馬鈴薯葉片中的葉綠素相對含量越高,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絕對含量也更高。
2.4? ?馬鈴薯葉片可溶性糖對比
可溶性糖可體現(xiàn)植物體內的碳素營養(yǎng)情況,根據(jù)可溶性糖含量可以判定植物品質。馬鈴薯葉片中的可溶性糖也間接體現(xiàn)出其品種對于干旱環(huán)境不同的適應能力。經試驗,經腐殖酸和旱立停攪拌過的馬鈴薯比未經過藥劑攪拌的馬鈴薯,植株葉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要高。因此,使用保水劑能通過增加馬鈴薯葉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調節(jié)其葉片滲透能力,繼而提升馬鈴薯的抗旱能力。
3? ?結語
馬鈴薯種子在播種前使用抗旱處理技術,能夠更充分地利用種子的功能,使種子出苗速度和種子質量都得到提升,在任何時期都具有穩(wěn)定的光合作用。而對于能夠進行抗旱處理技術的藥物包括旱立停等,合理使用能夠增強馬鈴薯的抗旱能力,繼而增加馬鈴薯的產量,推動我國農業(yè)現(xiàn)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 1 ] 李海泊.馬鈴薯種子播前抗旱處理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17,35(2):83,85.
[ 2 ] 王潤.馬鈴薯種子培育技術的研究[J].農家參謀,2018,603(23):77.
(收稿日期: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