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若昕 鄧亞峰 李麗麗 禚安琪
摘 要 文章介紹了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及在智能家居應用中的研究現(xiàn)狀,對無線電能傳輸技術耦合模塊的傳輸性能進行了理論分析,并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軟件進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對基于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智能家居照明系統(tǒng)、智能鎖和開窗器進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拓展了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應用范圍。
關鍵詞 無線電能傳輸;智能家居;應用研究;耦合性能;繞組
引言
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是通過電磁場或電磁波實現(xiàn)能量從電源到負載以空間作為傳輸介質的輸電方式[1-2]。近些年,無線電能傳輸技術逐漸成了國內(nèi)外研究機構的研究熱點。采用傳統(tǒng)Si材料半導體器件和附有高頻逆變器的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存在熱穩(wěn)定性差、導電性能較差和介電常數(shù)較大等問題,基于SiC的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的性能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智能家居已經(jīng)成為消費者重要的日常消費品,但是這些電器的充電導線不僅占用了空間,同時還有引發(fā)短路進而引發(fā)火災的潛在危險,而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智能家居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諸多的研究機構也展開了相應的研究。2014年蘋果公司推出的運用磁感應技術無線充電底座;全世界首臺可以支持無線充電的臺式電腦由華碩發(fā)布;松下公司也發(fā)布了可以無線充電的真空吸塵器;宜家公司推出的無線電能傳輸充電板,該無線電能傳輸設備將核心部件采用Qi無線充電標準。
1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的耦合性能研究
互感M是耦合模塊的參數(shù)指標,其值主要決定于回路的形狀和幾何尺寸、周圍介質的磁導率以及導線匝數(shù)和電流在導線截面上的分布,互感M與各回路的相互位置有關。
為簡化分析,以圓形線圈為例,取初、次級繞組的任一線圈進行耦合性能的理論分析。L1和L2分別為初、次級繞組的線圈,線圈L1中的電流為I1,中心偏移量(lateral misalignment)為Δ,偏轉角(angular misalignment)為α,傳輸距離為d。理想狀態(tài)即Δ=0,α=0。
則初、次級繞組之間存在偏轉角時總的互感值為:
式中:;N1、N2為初、次級繞組的匝數(shù);r1、r2為初、次級繞組的半徑;α為偏轉角,Δ為中心偏移量;d為傳輸距離。
在理想狀態(tài)下,初、次級繞組為圓形線圈時,運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進行傳輸距離對耦合性能影響的仿真,初、次級繞組的幾何參數(shù)為線圈半徑50 mm、匝數(shù)為4、導線截面半徑0.5 mm。在諧振狀態(tài)下,初、次級繞組的磁場在傳輸距離較小時能夠形成閉合回路,互感較好,能量能有效地從初級端傳輸?shù)酱渭壎?。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大,系統(tǒng)會產(chǎn)生較大的漏感,能量損耗也隨之增大,磁場的閉合回路也被破壞,次級端能接收到初級端傳輸?shù)哪芰恳苍絹碓缴伲渭壚@組的磁場強度也越來越弱。由此可見,傳輸距離對耦合性能影響很大。
當兩個繞組之間存在中心偏移量(即Δ≠0)時的Ansoft Maxwell有限元仿真時,兩線圈的傳輸效率隨著偏移量的增加會明顯減弱。當中心偏移量Δ增大時,k△_max是減小的,此時次級繞組的磁耦合強度顯著減弱,這是因為當兩個繞組之間有偏移時,次級繞組接收初級繞組能量的有效正交面積會減少了,從而導致大量的能量損耗。
2具有無線電能傳輸功能的智能家居設計
美國的Power Cast公司開發(fā)了基于微波輻射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充電裝置,該裝置可為各種電子產(chǎn)品充電或供電。整個系統(tǒng)包含兩個部件,分別稱為Power Caster的發(fā)射器模塊和Powerharvester的接收器模塊,前者可插入在插座上,后者則嵌入在電子產(chǎn)品上。發(fā)送器發(fā)射安全的低頻電磁波,接收器接收發(fā)射頻率的電磁波,據(jù)稱約有70%的電磁信號能量轉換為直流電能。該項技術之所以會得到多家廠商的青睞,原因在于它獨特的電磁波接收裝置,能夠根據(jù)不同的負載、電場強度來做調整,以維持穩(wěn)定的直流電壓。
2.1 燈具設計
本設計將電磁共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與智能家居結合起來,在天花板上安裝上述電力傳送單元,在室內(nèi)電器中植入上述電力接受單元,實現(xiàn)室內(nèi)電器的無線充電。設計了無線充電系列智能燈具——“horn”。此系列燈具將無線充電作為基礎功能,采用牽?;ǖ脑煨停軐崿F(xiàn)全彩智能調光調色。
吊燈燈殼中有簡化無線充電和LED控制模組,接收線圈,LED模組,可以實現(xiàn)無線充電功能。吊燈頂端通過粘鉤固定在頂上,因為此吊燈是無線充電的,所以可以隨便移動位置,很好地解決了傳統(tǒng)的吊燈只能固定在某個位置的“痛點”。
2.2 無線充電智能鎖前景
目前的智能鎖絕大多數(shù)是通過鎖內(nèi)內(nèi)置的電池進行充電的,電池壽命短是“痛點”,目前大部分品牌的智能鎖的電池壽命都在半年到一年不等。未來的智能鎖設計應趨向于更簡約、更人性化,無線電能傳輸技術便為智能鎖的充電提供了新的可能。將智能鎖原本安裝電池的部分改變?yōu)闊o線充電裝置,消費者不用擔心智能鎖的電量問題。
本設計理念來源于提醒使用者 “不要將工作上的煩惱帶回家”,參照“笑臉”表情包,設計了“微笑”智能鎖。讓用戶時時記得“開開心心回家來”。簡約的設計理念是當前最流行的設計理念。本設計將門把手與“笑臉”的“嘴”結合起來,并且將指紋識別裝置設置在門把手上,使用者在握住門把手的同時可以使門鎖打開,直接推門,沒有多余的動作,使得開門更為方便。
人機交互的界面離不開設計,其好壞能夠對使用者的體驗造成直接的影響。密碼解鎖界面作為備用的識別方式,用戶可以直接點擊上面的“笑臉”界面,便可以彈出。密碼解鎖界面由數(shù)字0~9和電話圖標和門鈴圖標組成。點擊門鈴圖標,省去敲門,還可以提醒室內(nèi)人外面有人。點擊電話圖標,可以使室內(nèi)的人不開門與外面的人交流,確認要不要開門。
3結束語
隨著人們的關注和眾多高校企業(yè)的研究,人們對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需求逐漸增加。本文便是基于未來遠距離、大功率、高效率的成熟的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結合MIT公布的“非輻射性磁耦合共振”技術和上述能同時給多臺設備進行無線充電的A4WP技術,研究其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
本文設想在屋頂上安裝電力傳送單元,在室內(nèi)電器中植入電力接受單元,實現(xiàn)室內(nèi)電器的無線充電。分別設計了無線充電燈具——“horn”和無線充電智能鎖——“微笑”。運用了Rhino、Keyshot、AutoCAD、Photoshop等軟件,對它們的造型、尺寸、內(nèi)部無線充電結構、功能和使用情景等做出了表達,提出更多“無尾化”家用電器的設想。
參考文獻
[1] 楊慶新,陳海燕,徐桂芝,等.無接觸電能傳輸技術的研究進展[J].電工技術學報,2010,25(07):6-13.
[2] 譚林林.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及其應[J].國際學術動態(tài),2015,(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