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紅梅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在教育界中逐漸開始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育問題,尤其是對于3-6歲的兒童來說,心理成長更為關鍵。心理問題對未來的發(fā)展尤為重要,需要在教育中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進行科學干預和指導,旨在促進兒童的健康發(fā)展,為未來成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礎。本文分析現實案例,探討兒童心理問題存在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并提出有效解決兒童心理問題的方法措施。
關鍵詞:兒童 心態(tài)問題 科學指導
當前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情況較多,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與家庭、教師和兒童自身都有很大的關系。兒童的心理問題若處理不好會伴隨很長時間,甚至對兒童的一生都會產生影響,而面對這種兒童個人的發(fā)展問題,學校和家長都應該產生高度重視,采取科學指導的方式,培養(yǎng)兒童內心健康,保障兒童陽光、快樂的成長。
一、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因素
1.家庭方面:對于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來說,不同環(huán)境造就的兒童性格有很大的差別,處于父母溫馨呵護的環(huán)境中會的兒童一般來說比較活潑,若從出生父母便沒有過多的照顧,在看到其他家長對兒童的關愛時,自己的內心難免會出現羨慕情緒,進而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的心理問題,導致未來出現叛逆情況??梢哉f,家庭因素是造成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直接因素[1]。最為明顯的表現則是,在一個家庭中若是有兩個或者多個孩子,但是受到的關愛和照顧卻存在嚴重不平等,比如案例二中的林某,父母對弟弟比較關愛,無論是好玩的玩具還是有趣的故事書等都會先給弟弟,這可能與家庭觀念有很大關系,但是這種情況下則導致了林某受到不公平待遇,造成他出現不合群、上課不聽講的情況。
2.教師方面: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待兒童的態(tài)度會增添個人因素,比如某位學生學習和日常的表現較好,教師就會喜歡學生,這樣在進行某項游戲或者活動時難免會出現不公平的情況,引起其他學生的不滿。這種情況的出現違背了科學指導的理念以及人人平等的教學原則,可以說是一種不好的教學榜樣,不僅會對學生帶來一定的影響,也會對學校的聲譽造成危害。例如案例一中的楊某,長時間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造成兒童所接受的事物也在不斷變化,而咬手指的不良行為表現也是從小養(yǎng)成,教師在制止的過程中使用的嚴厲手段不僅不會產生有效的效果,反而還有可能造成兒童產生恐懼的心理,心理問題變得更大,兒童才會出現過度緊張、孤僻[2]。
3.兒童方面:兒童的心靈是單純的,一般來說,兒童自身看待事物的眼光同樣比較單純,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若出現心靈上的傷害那么對于兒童來說則會產生較遠的影響。例如,在校園生活中,由于生活老師對兒童的偏袒,可能會導致兒童內心將所有的生活老師都有同樣的看法,就會出現案例二中林某的不良行為,是一種兒童對所處環(huán)境表示不滿的一種心理體現。另外,上文也說到,家庭和教師方面的因素都會造成兒童心理問題,導致某個事件在兒童的內心存在時間過長,比如我們教師來說,相信大多數人都有一些相關或者不相關的“童年陰影”,對生活或者是整個人生產生影響。
二、如何科學指導,培養(yǎng)陽光快樂的孩子
孩子內心存在陽光,會對其未來的發(fā)展有巨大的益處,這是所有的家長和教師都應該明確的一點。那么,應該如何采取科學指導,達到培養(yǎng)快樂、健康的孩子則是當前應該深刻思考的問題[3]。
1.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有些心理學家指出,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并不是指依賴感,若一個孩子需要的是穩(wěn)定、熱情的情感,那么則需要鍛煉并學會獨自相處,增強獨立能力。例如孩子直接在學校學習,就算不與家長在一塊也能夠順利進行學校組織的相關活動,在吃飯和午睡等各方面都能夠較好的完成。就如專家所說的,若孩子自己有需求,那么家長所需要做的就是“回應”,而不是
“滿足”。
2.不要過分寵溺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不能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要指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面對一些挫折,就比如在校園生活中,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其他孩子并不一定會喜歡,當面臨這種矛盾和差異時,孩子能夠如何處理,是霸道的讓其他孩子陪他玩耍,還是能夠與其他同學求同存異,或者是其他,孩子的選擇也就反映了他內心的想法,同時也是他所受教育的一種體現。心理學家曾經指出,只有孩子明白獲取某件東西所依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欲望時,那就是成長。相反的,也不要對孩子有過于嚴格的要求,兒童的內心是渴望被呵護和關愛的,家長在家庭中要一視同仁,教師更加應該做到這一點[4]。
3.正確處理孩子的情緒。孩子可能會由于對某件事不滿而發(fā)火、哭泣,在這時應冷靜面對,讓他能夠明確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面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只提出“可以”或者是“不可以”,要明確的為孩子解釋可以做這種事情的原因,即使孩子聽不懂,也能夠感受到來尊重和耐心,這是一種孩子對成長的初步認知。
4.正視孩子的缺陷。不同孩子之間存在的差異也不相同,有些孩子在校園表現的很乖,而有些卻表現的非?;顫?,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有些家長或者教師會嚴厲的說孩子是“多動癥”,會嚴重傷害到孩子的心靈,他可能從此就會覺得這么做是錯誤的,影響了孩子的天性發(fā)展。在此更需要進行科學指導,讓孩子明白在做游戲的時候可以活潑,但是在大家都午睡的時候就需要安靜,這樣既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善意,也能夠產生很好的效果。
5.鼓勵孩子與人溝通。能夠將自己心內的想法表達出來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孩子在成長中面對不同的事都有不同的看法,要鼓勵孩子與他人進行溝通,避免出現內心陰暗。孩子的快樂成長是一種能力,讓孩子通過溝通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好,學會積極的面對生活,認真感受每一天,應該學會對孩子說“你真的太棒了!”、“不要傷心,下次你會做得更好!”。所以說,不能認為孩子就只是孩子,是會發(fā)生變化的,陰暗的一面其實在哪都會出現,在此時就應該給予正確的指導,讓孩子能夠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
參考文獻
[1]祝融峰.怎樣培養(yǎng)一個心理陽光的孩子[J].農業(yè)知識:百姓新生活,2014(8):14-15.
[2]陳薇.陽光運動成就陽光兒童——幼兒園”陽光”體育課程開發(fā)的實踐研究[C]//浙江省幼兒體育與健康發(fā)展論壇.2015.
[3]方世英.做幸??鞓返慕處熍嘤】店柟獾膶W生[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8):00026-00026.
[4]賀新.小學兒童自我意識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以某市學校為例[D].青海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