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華
摘要: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狀況,為臨床制定干預措施提供依據(jù)。方法:選取156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組,100例體檢正常人群作為對照組,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分。結果: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49.6±7.25)、(45.1±6.62)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34.3±5.32)、(32.7±5.2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較嚴重的焦慮抑郁情緒,臨床護理工作中要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不良情緒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指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冠心?。╟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疾病之一。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冠心病患者常伴有焦慮、緊張、抑郁等情緒障礙,不良情緒與疾病之間相互作用,惡性循環(huán),影響治療效果[1]。本研究探討冠心病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掌握患者情緒狀態(tài),為臨床制定適當?shù)淖o理措施,協(xié)助醫(yī)師更好地對患者作出評判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18年8月—11月在我科住院的符合《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2]的156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組,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合并其他較嚴重疾病及不配合檢查的患者。其中男性85例,女性71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5±7.2歲。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11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102例,心肌梗死患者43例,其中32例患者行冠狀動脈支架手術。選取100例在我院接受體檢的正常人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齡49—75歲,平均年齡63±5.9歲。兩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使用Zung[3]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ng Scale,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兩個量表均含有2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總分80分,按標準分計算,標準分=(總分∕80)×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標準分大于53分提示患者存在焦慮抑郁情緒。由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研究小組成員向研究對象解釋問卷的目的和意義,在患者充分理解填寫內容和方法后獨立完成,填完成后現(xiàn)場收回。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49.6±7.25)、(45.1±6.62)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34.3±5.32)、(32.7±5.2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 討論
冠心病是一種身心疾病,因預后不良和較高的猝死率,患者常伴發(fā)嚴重的情緒問題,多表現(xiàn)為緊張、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持續(xù)存在會刺激機體分泌和釋放兒茶酚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造成患者出現(xiàn)心慌、出汗、血壓升高等癥狀,增加心肌耗氧量和血液粘滯度,進而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加重冠心病癥狀[4]。患者長期接受治療,不能正常工作,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加重了患者的不良情緒。
本研究結果顯示156例冠心病患者中,91例(58.3%)患者存在焦慮情緒,38例(36.5%)患者存在抑郁情緒,明顯高于一般人群,與雍生滿等[5]研究結果一致。因此,關注重視患者的心理問題,對焦慮、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積極進行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在診治方面提供相應的治療護理措施對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很重要。
在臨床中可以采用多種心理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干預指導,具體措施如下。(1)課堂式健康教育:采用集中授課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冠心病的基礎知識、預防控制措施,使患者認識疾病,消除因缺乏相關知識出現(xiàn)的緊張焦慮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2)個體化的心理護理: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性格特點、文化程度等給予針對性的心理指導,采用精神支持療法,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給患者情感的支持和鼓勵。通過交談發(fā)現(xiàn)患者焦慮抑郁的原因,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引導患者以樂觀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對待疾病;(3)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糾正患者不良的認知和行為模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采取正確的運動方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4)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告知家屬家庭支持對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勵家人共同關心愛護患者,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心理需求,理解患者的感受。具體心理指導時間和次數(shù)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點而定。
對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及時干預,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情緒障礙,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常寧.200例冠心病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況調查[D].石家莊: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5.
[2]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及WHO命名標準化聯(lián)合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76.
[3]Zung W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J]. Psychosomatics,1971,12(6):371-9.
[4]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況調查及心理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6):1472-1473.
[5]雍生滿,周保,欒紅,等.住院冠心病病人焦慮、抑郁癥狀的調查[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6,28(8):60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