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丹紅
案例1:游戲結束時間到了,翔翔在建構區(qū)里用積木搭的圍墻已經(jīng)好長了,但還有一段沒搭好。當別的小朋友收拾玩具時,他還在抓緊時間搭,我提高音量:“翔翔,快把積木收起來”,“老師、請等我一會兒,我馬上就要搭好了”我催促到:“別的小朋友都收好了,你怎么還在玩,快,就你不聽話,快收起來”。翔翔無奈地站起身,匆匆地看了一眼自己的作品。就急急地推倒圍墻,將罐子收進籮筐,其它小朋友也來幫忙,一會兒長長的圍墻就不見蹤影了。
案例2:午睡起床時間到了,孩子們按著老師要求自己穿衣服和鞋子,浩浩也不例外,大部分孩子穿好衣服都離開了午睡時,這時,浩浩已成功地將午睡前脫反的外褲的一只褲腿翻了過來,正準備翻另一只,保育老師一把拿過浩浩的褲子,熟練的翻過褲腿,張開褲管讓浩浩兩只腳伸進去,嘴里還念叨著:“浩浩,就你最慢,你看別的小朋友都已經(jīng)穿好了”。浩浩很沮喪,沉默地配合著保育老師的動作穿好了褲子。
在我們的學習、游戲、生活、自由活動的每個結束過程中,都有類似案例存在??梢钥吹剑變涸趫@一日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相應的時間規(guī)定,為了下一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開展,老師往往希望孩子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并能安靜地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于是對沒完成任務的孩子,采取包辦代替、干涉打斷、暫時停止、強行中止等手段打斷孩子當下正在進行的活動,致使孩子失去了一次次實踐的機會,也失去一次次成功的機會。而這些機會的喪失,讓我們很多教育理念和行為如:在動手實踐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yǎng)孩子做事堅持不半途而廢等等,都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實,在這里,需要我們做的就是要等待,多給孩子留一點時間。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發(fā)生在過程中,只要我們能放慢一些腳步,等一等,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多一個自由實踐的空間,而不是去包辦代替,那很多孩子都能成功。最后我想用曾經(jīng)看到的一段話與大家共享:
孩子,你慢慢來。你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你有權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長。
孩子,你慢慢來。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成熟需要時間。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樣樣領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