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娥
摘 ?要:語文課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意識形態(tài)的良好陣地。作為語文老師我堅信語文學習和思想意識的提高不僅僅在課內,更多的影響和熏陶是在課外。通過語文社會實踐活動、課外讀書活動、課外表演、體驗語文課本中的民俗文化活動等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對當今的孩子是大有益處的。
關鍵詞:語文活動;意識形態(tài);愛國精神
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過:從他本人的學習經(jīng)歷看,語文知識得自課內與課外的比例是三七開的。我同意這個觀點。尤其是在部編教材環(huán)境下語文水平要想得到真正提高,“功夫在課外”。為此,我們一定要轉變思想。不但要抓緊課內45分鐘,更要高度重視課外語文活動,把課外活動作為教育的契機。化被動為主動,用自己的智慧,使語文活動充滿思想的火花,也讓我們的語文課“活”起來。
語文課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意識形態(tài)的良好陣地。培養(yǎng)學生大我情懷這個想法,緣自我的班級進入初二以后,學校組織觀看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觀看時、興趣并不大。當我自己在為祖國的發(fā)展而激動的默默流淚時。孩子們都是一副滿不在意的表情。甚至有人還僅僅會因為影片中某一個人的長相、動作,而哈哈大笑??吹綄W生的這些表現(xiàn),我的心是沉痛的。習主席在視察南開大學時,對新時代的師生有了共同的囑托: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會有像海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崇高。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大我情懷呢?我決定從語文活動入手。
語文社會實踐活動。我結合安陽歷史上本土的愛國名將岳飛,開展了《探訪家鄉(xiāng)名人——岳飛》語文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收集整理岳飛故事,開展主題講故事比賽,同學們在探訪岳飛、歌頌岳飛的過程中,也深深的明白了國家大義,愛國情懷。還結合語文課特點,搜集有關岳飛本人、歌頌岳飛甚至相關具有愛國情懷的文學作品。每天誦讀、體悟,開展相關的語文活動,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學生們學習了知識、積累了文化、提升了素養(yǎng),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懷。
課外讀書活動。葉圣陶先生在《讀書二首》中有一句話:“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課堂外的世界更廣闊的。他還說:“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應用研究國文教本得來的知識,去對付其他的書,這才是反復的歷練。”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更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確定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當然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做到結合教材、結合思想實際,這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比如學習《巍巍中山陵》我會引導學生看《辛亥革命》、《孫中山傳》在課外閱讀活動中理解當時歷史、理解民族情懷、理解愛國主義,從而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
課外表演。結合語文教材、結合我國比較著名的傳統(tǒng)詩詞曲目,在理解愛國作品含義的基礎上,用學生喜歡的形式表演出來,這樣的語文活動不僅深受學生喜歡,也培養(yǎng)了學生諸多能力和素養(yǎng)。我引導班干部選一些具有愛國情懷的節(jié)目。同學們設計了一個武術舞蹈《精忠報國》。結合中華民族的武術精神,展現(xiàn)精忠報國這一主題。接下來就是排練,準備服裝和道具。這些都是學生自主完成:找排練室,上淘寶購買服裝和道具。同學們積極準備,分工有序。排練的每一天,同學們都是非常累的,但每一天卻都是笑容滿面。因為所有活動的策劃和過程都是他們自主去做,他們是整個活動的主人,當然會很自覺,也當然會有很強大的自豪感。他們一起揣摩歌詞來排練動作;他們結合這首歌曲的情感,來設計表情;他們結合歌曲體現(xiàn)的民族精神購買服裝和道具。孩子們購買了鮮艷的紅旗,代表自己熾熱的愛國之心和拳拳的報國之心情;購買的服裝是國旗顏色:紅色和黃色搭配!整個節(jié)目大氣恢弘、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充斥著強烈的愛國熱情!演出結束后,我告訴孩子們:在和平年代,積極努力的去做好每一件你需要做的事。就是在為班級奉獻,就是在為社會奉獻,你就是愛國英雄。
體驗語文課本中的民俗文化活動。通過這樣的語文活動,我想把這種大我思想,愛國情懷更加的深入化、民族化,文化化。我們開展系列體驗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語文課外活動?!讹L箏中的中國情》,我們一起了解風箏文化、自制風箏,了解華夏民族的情感;《清明時節(jié)雨、祭祀故人情》,要求學生為故去的親人和英雄們掃墓,自制白花寄托哀思……在傳統(tǒng)文化民俗的體驗過程當中,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激發(fā)他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趣味和熱情。提升了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愛國情懷。在端午節(jié)的我們還舉辦了體驗傳統(tǒng)民俗系列活動——《”粽”情重義》。活動包括如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中國心,端午情。同學們搜集有關端午詩篇,體會中國傳統(tǒng)民俗;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粽飄香,情動人。學生講有關端午的由來和屈原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知粽子,自豪情。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用南北粽子爭霸賽”形式介紹南北粽子的區(qū)別,學生自編自演的相聲令人捧腹大笑;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快樂”粽”動員。學生、老師、家長齊動手,包粽子!我們其樂融融、和諧愉快;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粽”情重義中國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感受。這些環(huán)節(jié)把愛國之情,至愛親情,民族大義,融合到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活動中去。培養(yǎng)學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做重情重義,至善至美的中國人。
語文課堂決不能僅僅照本宣科,固定在一間教師里。我們一定要積極策劃語文活動,讓語文課富有鮮活的靈魂!讓語文課賦予學生豐滿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語文教育書簡》,《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
[2]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3] ?葉圣陶:《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
[4] ?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5] ?魏書生,張彬福,張鵬舉.魏書生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實踐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