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茹
散文是一種篇幅短小、形式自由、想象豐富,語言精美的文學體裁。他的文學性表現(xiàn)在有較強的抒情因素,較多地使用形象的語言,注重文采,具有審美的價值,表達作者的獨特感受等方面。如何充分利用散文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結構美
在散文中,作者的詩的意境的創(chuàng)造,大多通過精巧玲瓏的藝術結構表現(xiàn)出來。只要我們抓住了藝術結構一環(huán),就可以啟發(fā)學生窺見作者是如何進行藝術構思的。其次,散文的另一個特點是“貴散”,但又“忌散”,要把二者統(tǒng)一起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更要求作者在某篇布局上慘淡經(jīng)營,為了幫助學生領會作者在這方面的高度匠心,也必須分析作品藝術結構。
在散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散文的結構美的特點,抓住藝術結構分析者一環(huán),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講清楚文章的結構、段落,講清楚作者構思的具體含義。如《背影》這篇散文,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在敘事中書法父子深情。“背影”在文中出現(xiàn)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又如《春》圍繞了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這三部分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發(fā)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來臨,熱切地盼望她的到來,待她降臨人間之后,則盡情的欣賞著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贊美做節(jié),用三個比喻句頌揚春天,深化題首,文章結構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路?!稘系亩臁肺恼麻_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他的“溫情”,贊譽是個“寶地”,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lián)系的。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xiàn)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教師如果能抓住散文結構美的特點進行教學,就可以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使他們既學習、掌握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結構美的特點,又收到了情感的教育,從而使德育、智育與美育在語文教學中得到較好的統(tǒng)一。
二、意境美
在許多優(yōu)美的散文中,特別是游記一類的散文中,往往要寫景狀物,描形繪境,開闊詩一般的意境,即作者所描繪的藝術典型化了的形象和由它而造成的藝術氣氛以及作者的強烈的感情。這三者間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形成的藝術鏡界,從而深刻地表達主題。如《小石潭記》,作者最初發(fā)現(xiàn)小石潭時,說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必樂之”,寫坐譚上時候的感受,說“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這樣寫,景物染上了人們的感情色彩,文章創(chuàng)造的境界就更為鮮明切實,在這種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凄悲涼的心境。
如何在散文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意境中去,讓學生得到美的感受呢?
首先,教學散文要注意情感教育。如《春》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大地回春、生機勃發(fā)的動人景象,贊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在幾幅春景圖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達美好的感受。文章借景抒情,構思巧妙自然,富有詩情畫意,對這樣的課文,我們首先應在導語上下功夫,通過熱情明麗的導語把學生的情感引入到課文中來。其次,運用朗讀進入意境,“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可以使人物、情景躍出紙面。再則可以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意境。散文中的詩意不是抽象的,他往往體現(xiàn)在作者所描繪的生動畫面之中。每篇好的散文,都做到內情與外景相融合,深意與境界相交織,情思馳騁,詩意盎然,能夠撥動人們的心弦,勾起讀者無限的遐想。
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意境,可以使學生獲得藝術美的享受。
三、語言美
散文美,還美在詞美,這里指散文講究語言美。散文的語言,豐富多彩。有的通俗明快,樸素自然,有的含蓄深沉,優(yōu)美華麗?!侗秤啊啡米悦栌洈⑹聦?,不作任何修飾,渲染。通篇寫父親多么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抽象現(xiàn)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大樸正是大巧的表現(xiàn)?!洞骸分?,寫花色鮮艷,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來比喻,充分跳動作者的想象力,那火焰燃燒的熾烈,霞的輕柔艷麗,雪的高潔純凈,同時映入你的腦際,給人以生活實感。寫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不但寫出鋪滿原野的草花之多,而且描繪出閃閃發(fā)光輕輕擺動的野花的各種色彩。寫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分別形容春雨的特點。
在散文教學中,抓住優(yōu)美的語言、重點的詞語進行分析,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一方面能突出文章的語言藝術,鮮明地解釋文章的主題思想,另一方面又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詞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抓住散文語言美的特點進行教育,引導學生含英咀華,還能使他們感受美,理解美,進而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美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