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芬
摘要:當今出現了多種不同特色的工作崗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工作崗位例如急診科醫(yī)生、外賣騎手、門衛(wèi)保安等都需要勞動者進行長時間的待命,因此對待命時間的性質進行界定與研究便顯得十分重要。但是現如今無論是法律規(guī)定上亦或是司法界都尚未確定統(tǒng)一的標準,這對勞動者的工資薪金、權益保護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關鍵詞:待命時間;工作時間
一、問題意識
(一)研究背景:
1、法律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章規(guī)定了最高工作時間、延長工作時間等相關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合同法》規(guī)定了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的勞動報酬等以便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另外,《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guī)定》、《勞動部關于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更為具體地對職工的工作時間進行規(guī)定以及對勞動者工作時間的有關爭議問題作出明確,但上述相關規(guī)定都未明確界定工作時間、待命時間的具體涵義,也沒有相關規(guī)定涉及待命時間是否屬于工作時間這一問題。
2、現實背景
由于當前社會需求的多樣性隨之產生的是多樣的工作崗位,處于保安、快遞員、外賣員等具有特殊工作性質的崗位的勞動者在提供勞務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關于工作時間的勞動爭議,即介于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之間的長時間的等待時間的性質該如何認定,是否屬于工作時間等問題。而中央性立法規(guī)定的缺失、地方性規(guī)定差異化使司法界缺乏統(tǒng)一的裁判標準,在認定等待時間是否屬于工作時間時各地法官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往往導致同案不同判現象的產生,但等待時間的認定會直接影響勞動者的工資薪酬等直接利益,因而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方法、主題、思路:
根據上述背景,本課題通過邏輯分析法、文獻研究法及解釋論等方法,以完善我國勞動者待命時間的性質認定為主題,按以下順序展開相關研究:首先,分析我國目前對勞動者工作時間的法律制度,闡明立法缺陷;其次,采取群案研究類案比對的研究方法對江蘇省法院審理勞動者待命時間勞動爭議案件進行分析以得出相關案例的法律適用標準;再次,通過分析期刊、文獻、專著闡明學術界對待命時間性質的認定標準;最后在前三部分的基礎上提出就勞動者待命時間性質認定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建議。
二、有關待命時間是否屬于工作時間的立法問題分析
【中央未對待命時間是否認定為工作時間作出明確規(guī)定,在此不做對比?!?/p>
【江蘇省】 處于等待崗位的勞動者的等待時間根據相關規(guī)定折算為工作時間。 同民航的相關規(guī)定
【浙江省】 不能休息的待命時間認定為工作時間,可以休息的待命時間不認定為工作時間。 同北京市規(guī)定
【北京市】 可以休息的待命時間不認定為工作時間。 同浙江省規(guī)定
【廣州市】 法院在嚴格把握各因素后對勞動者的待命時間進行裁量認定為一定的工作時間。 法官裁量
【民航】 處于等待崗位的勞動者的等待時間根據相關規(guī)定折算為工作時間。 同江蘇省規(guī)定
居其次,根據待命時間的勞動強度進行認定的文獻居第三位,認為待命時間不屬于工作時間及根據待命的時間來認定只有一篇。
大多學者通過對勞動者進行待命的具體情況、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后認定是否屬于待命時間,學術界的主流觀點為:在認定待命時間是否屬于工作時間時會綜合考慮勞動者在待命時所處的場所、勞動者待命時的工作強度、勞動者在何時間段內待命、勞動者的行為與工作內容的相關性以及勞動者的受控性,即意志自由性等多種因素,從而根據勞動者的實際情況來具體認定其付出的待命時間。
1、立法界、司法界、學術界“三界”共識
在認定勞動者的待命時間是否屬于工作時間時,立法界、司法界、學術界都會綜合考慮勞動者在待命時間內從事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工作強度、意志自由性等因素,進而對勞動者的待命時間進行合理折算為工作時間。
2、對待命時間性質認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立法界未明確界定工作時間、待命時間,規(guī)定勞動者工作時間的法律體系有待完善,缺乏統(tǒng)一的法律標準。其次,司法界缺乏統(tǒng)一的裁判依據,法官在認定待命時間是否屬于工作時間時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考慮因素多種多樣、裁判標準參差不齊。最后,學術界認定的因素較多,觀點不一,無法提供準確參考。
3、對待命時間性質認定的完善建議
與問題相應地,立法層面應完善相關規(guī)定、確立統(tǒng)一的法律標準,為司法界提供法律依據。對司法界而言,法院要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工資薪酬待遇。學術界應該通過對社會現狀的進一步調查研究提出更加嚴謹、統(tǒng)一的學術觀點,為立法、司法提供理論指導依據。
參考文獻:
[1]任憲華.職工午休外出就餐行為能否定性為工作時間[J].中國勞動,2014(04):50-51.
[2]孫國平.勞動法上待命時間爭議的認定[J].法學,2012(05):42-55.
[3]胡大武.家政工人工作時間的法律規(guī)治[J].廣東社會科學,2012(01):249-256.
[4]常孟迪. 勞動法上待命時間的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7.
[5]徐丹,譚婷.工時認定的判例研究[J].法制博覽,2017(13):32-35.
[6]陳萬蓓.勞動者待命時間的法律屬性分析[J].商,2014(19):159.
[7]袁元. 待命時間的勞動法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
[8]李美娜. 勞動法上待命時間法律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7.
[9]張云鶴. 用人單位隱性侵犯勞動者休息權的規(guī)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7.
[10]閆鵬飛. 工作時間的認定標準研究[D].南京大學,2016.
[11]盛鈞俁. 我國特殊工時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16.
[12]周文娟. 論我國特殊工資的法律保障問題及其解決路徑[D].華中師范大學,2016.
[13]包玉斌.現代通訊技術對工作時間的沖擊與應對[J].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20(03):54-58.
[14]張涵佩.工作時間的認定標準探究[J].法制博覽,2018(20):83-84.
[15]溫超潔. 我國企業(yè)加班立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