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討不同的護理方式對ICU內科患者復性情緒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影響。方法:隨機選擇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接診的126例內科ICU患者為臨床觀察對象,將患者平均分成兩組,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基礎上,采用風險管理的方式進行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式進行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通過觀察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臨床效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83%,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7.77%,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要遠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結論:采用風險管理的護理方式,不僅能夠加速患者康復,減少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概率,同時能夠很好地控制患者的情緒,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非常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護理;ICU內科患者;復性情緒;心血管事件;影響
內科是醫(yī)院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科室,科室的患者普遍具備患病時間長,病情復雜、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等特點,而相對于普通患者來說,ICU的患者病情又相對比較嚴重,如果沒有采取合適的護理方式,就非常容易出現(xiàn)不良心血管事件,導致患者的死亡率上升,嚴重者還可能會出現(xiàn)醫(yī)患糾紛,嚴重影響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本文主要探討了護理對ICU內科患者復性情緒及心血管事件的影響,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觀察組63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33例,年齡33至75歲,平均年齡(55.3±7.5)歲。對照組63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31例,年齡31至72歲,平均年齡(56.1±7.2)歲,患者入院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無明顯差別。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主要包括用藥護理、運動護理、環(huán)境護理、飲食護理等方面的內容,保證病房內空氣流通,同時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避免患者的情緒出現(xiàn)較大的波動[1]。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基礎上,采用風險管理方式進行護理。具體護理方式如下:首先,由院方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護理小組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護理質量管理標準,最大限度減少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出現(xiàn)壓瘡、非計劃拔管、墜床等問題的概率。其次,要重視護理流程的規(guī)范性。通過對重癥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常見的護理風險進行分析,包括設備故障、給藥錯誤、鼻飼誤吸、跌倒等問題,做好細節(jié)護理工作,同時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適合患者病情的護理計劃,最大限度的降低護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降低護理疏漏問題的發(fā)生率,提升護理工作的合理性、科學性。第三,嚴格落實事先制定的護理計劃,包括環(huán)境護理,對存在情緒問題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依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采取護理措施等。
1.3臨床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臨床效果,臨床效果主要分為三個等級。顯效,即患者接受護理后臨床癥狀消失,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緒趨于正常。有效,即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出現(xiàn)輕微不良反應,未出現(xiàn)不良情緒[2]。無效,即患者臨床癥狀未減輕,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臨床上情緒波動較大??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3討論
作為一種突發(fā)的、不可預測的、不安全的惡性護理事件,護理風險不僅會影響治療活動的正常開展,嚴重者,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相對于普通內科疾病患者來說,ICU患者都具備病情嚴重、危險因素多、病因復雜等方面的特點,如何將護理風險降到最低,減少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概率,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階段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一個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3]。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對ICU內科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采用風險管理的護理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預見能力,還能控制重癥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在降低護理風險的同時,提升搶救工作的成功率。同時,在對護理風險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通過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和管理,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能夠及時消除患者的恐慌情緒和焦慮心情,使患者能夠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以平和的心情對待自己的病情,進而有效地提升患者對于治療活動的依從度,確保治療活動能夠順利開展,進而收到理想的治療效果[4]。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采取同樣的治療方式,且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等方面整體無明顯差異,觀察組患者采用風險管理護理方式,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96.83%,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77.77%,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19.06%,說明相對于單純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風險管理護理方式更有利于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在對ICU內科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采用風險護理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情緒波動的概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避免出現(xiàn)不良心血管事件,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非常值得在臨床上大范圍推廣。
參考文獻:
[1]高麗娜. 護理對ICU心血管內科患者復性情緒及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8):49-50.
[2]申玉濤. 舒適護理對心血管內科ICU患者情緒狀況、滿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35):105-106.
[3]廖朝峰,張呂釗,劉瑩珍. 我院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潛在藥物相互作用導致藥物不良事件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藥房,2017,28(14):1924-1927.
[4]閔玉娣,權明桃,肖旋,陳瑤.ICU過渡期護理模式的應用進展[J/OL].全科護理,2019(15):181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