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元
(南京市江寧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1100)
重癥感染在臨床中較為常見,本病在臨床治療中以對癥治療為常用的治療方式,隨著我國抗菌類藥物的增多,導致抗生素濫用情況增長。為了給患者帶來優(yōu)質的治療服務,在本次調查中采用了在降鈣素原指導下進行抗生素治療方式,并選取80例病例進行對比分析,見如下。
以平均選取的方式選取在我院進行重癥感染治療的病例共計80例作為本次調查對比中的對象,本次調查病例選取時間為2018年1月~10月。根據(jù)隨機的方式將參與本次調查的病例平均分為兩個小組,實驗組和對比組,每組均分得40例。對比組中有19例病例為男性、有21例為女性,最低年齡為51歲,最高為78歲,平均為64.5±1.1歲。實驗組中有27例病例為男性、有23例為女性,最低年齡為52歲,最高為76歲,平均為64.2±1.1歲。將兩組病例資料輸入統(tǒng)計學相關軟件查實,發(fā)現(xiàn)兩組之間的對比結果無明顯差異,且P>0.05。
對比組給予病例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
實驗組在降鈣素原指導下進行抗生素治療,首先應在病例指標的第1天以及第3、5、9天進行抽血化驗,即為晨起空腹靜脈血,離心后使用免疫發(fā)光法對病例血清中的PCT水平實施檢驗,如果PCT降鈣素,水平高于0.25 μg/L者應進行抗生素治療;對于PCT降鈣素水平低于0.25(不包含0.25)μg/L者應停止抗生素治療。
觀察兩組病例治療72h后CRP、WBC水平。
治療72 h后,對比組CRP水平低于實驗組、WBC水平低于實驗組,經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的差異明顯,且P值<0.05,具體情況由表1所示。
表1 兩組病例治療后CRP、WBC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病例治療后CRP、WBC水平對比(±s)
組別 n CRP WBC對比組 40 15.87±5.48 8.92±0.53實驗組 40 13.98±1.04 7.72±1.27 t 2.4387 16.0099 P 0.0165 0.0000
重癥感染是臨床常見現(xiàn)象,本病可以由各種疾病而引發(fā),例如肺炎、創(chuàng)傷以及手術等。重癥感染在臨床治療中以對癥治療、抗菌治療為主,在治療中主要采用抗生素類藥物。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提升,醫(yī)療體系的完善,在醫(yī)藥研究中投入的大量的經濟和物力,使我國抗菌類藥物種類變得繁多,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有利的幫助,但隨著而來的是濫用現(xiàn)象。抗生素濫用,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增加了患者抗藥性,降低了治療效果,我院為了降低臨床抗生素濫用程度,采用了在降鈣素原指導下進行抗生素治療方式。降鈣素原屬于人體指標檢測中的一種,在身體正常的人群檢測中,PCT難以被發(fā)現(xiàn),但是病例機體一旦出現(xiàn)異常,細菌的侵入后PCT會出現(xiàn)在血清中,隨著炎癥的進展,PCT血清濃度越來越高,以0.25 μg/L為界限,高于此界限應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低于此界限可停止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提升用藥的合理性。為了調查此模式實施效果,經對比發(fā)現(xiàn)治療后,對比組CRP水平高于實驗組、WBC水平高于實驗組,經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的差異明顯,且P值<0.05,可見此方式有效。
綜上所述,在降鈣素原指導下進行抗生素治療方式可以應用在重癥感染的治療中,此方式可有效的控制抗生素使用劑量,提高用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