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玲玲
摘要:劉勰《文心雕龍·隱秀》篇使“秀”進入批評界,成為專門的理論術(shù)語,目前《隱秀》篇僅是殘篇。但是從《隱秀》篇殘留的原文中也可得知隱與秀是相互獨立的兩個范疇,各自擁有獨立的內(nèi)涵,因此“秀”自身也具有相對獨特的審美價值??v觀整個中國古代文論史、藝術(shù)批評史,賞詩,論畫,人物鑒賞常常用“秀”,例如秀骨清像,句秀,骨秀,神秀等。本文從“秀”字語義分析入手,運用“四因素”說嘗試分析“秀”在文學藝術(shù)批評史中的存在狀態(tài)。
關(guān)鍵詞:“秀”;范疇;審美意蘊
一、秀的語義分析
“秀”字最早出現(xiàn)在石鼓文《田車》:“宮車其寫,秀弓寺(持)射。”本義不甚明了。主要有四種說法。一果實說。徐鍇《說文·禾部》:“禾實也,有實之象下垂也,漢武帝諱故闕而不書也?!倍斡癫迷啤爱斞a之曰不榮而實”。這里徐鍇和段玉裁均將“秀”的本義是果實,其中段氏認為“秀”是不花而果;二開花說?!犊滴踝值洹?nèi)府》中說“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認為“秀”為禾開花;三抽穗說。《詩·大雅·生民》“實發(fā)實秀”馬瑞辰《傳箋通釋》“秀,成穗也”。朱熹《詩集傳序》“秀,始穗也”;四抽穗開花說?!掇o源》“谷類抽穗揚花曰秀”《古代漢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均同此意。筆者贊同第四種解釋?!靶恪钡氖奈淖煮w,從禾從弓,上方為禾,下方代表禾穗搖曳根部彎曲的樣子。整個字形充滿動態(tài)感。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說,抽穗是植物(尤其谷物)成熟前的重要過程。因此,若是單純的用“果實”或“揚花”兩種但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來解釋“秀”是片面的。先秦歷史典籍中關(guān)于秀的記載,對于“秀”的解釋并不是靜止的狀態(tài)。王力先生認為“秀是谷類作物抽穗開花”的解釋將上述兩種片面的解釋融合為一,故筆者贊同王力先生的解釋。
“秀”的本義是谷物抽穗開花。包含開花和結(jié)果兩個層面的內(nèi)容,由此可梳理出“秀”的含義變化的兩條線索:
其一谷物或草類的果實或籽?!对娊?jīng)·大雅·生民》曰“實發(fā)實秀,實堅實好?!敝祆渥ⅲ骸靶?,始穗也?!薄墩撜Z·子罕》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朱熹注:“彀之始生曰苗,吐華曰秀,成彀曰實?!睂τ诠麑嵉臓顟B(tài)也有不同的說法。其一,“禾實”。徐鍇在《說文·禾部》中說:“禾實也,有實之象下垂也”;其二,“不榮而實”。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道“木謂之榮,草謂之華,榮而實謂之實,桃李是也,不榮而實謂之禾,黍是也,榮而不實謂之英,牡丹芍藥是也?!惫麑嵈碇参锏纳础?/p>
由果實引申為卓絕,秀出、優(yōu)異出眾;《廣雅·釋詁一》“秀,出也?!?,這種含義在品鑒中最為普遍。如《世說新語·容止》“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殷璠《河岳英靈集》評王維“詞秀調(diào)雅,意新理愜?!?袁中道《珂雪齋文集·阮集之詩序》如是“始大暢其意所欲言,極其韻致,窮其變化,謝華啟秀,耳目為之一新?!?謝榛《四溟詩話》“熟讀初唐、盛唐諸家所作,有雄渾如大海奔濤,秀拔如孤峰峭壁”。
其二植物的花朵或植物本身?!渡胶=?jīng)》“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余,赤葉赤華,華而不實?!庇帧冻o·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曼曼?!蓖跻葑ⅲ骸叭悖ゲ?,失之?!边@里“秀”皆代表草的含義。由“秀”的植物含義初步引申植物茂盛的含義。例如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薄靶恪钡暮x表面上表示植物茂盛,其實質(zhì)上,以植物來暗指當時的人或事。這種用法與后來“秀”在人物品藻,作品鑒賞的作用相關(guān)。
從植物學的角度講,大部分的花朵通過綺麗的外在特征吸引注意進而傳播花粉受孕。進而引申出外顯之意,進一步引申為俊美、秀麗?!冻o·大招》曰“容則秀雅,稚朱顏只”,王逸注“言美女儀容閑雅,動有法則,秀異于人?!?。郭熙《林泉高致·山川訓》中“水,活物也,其形…欲挾煙云而秀媚…”;清·石濤《畫語錄·資任章》“山之純秀也以文”。
另外,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有:“夏小正:秀然后為萑葦。周禮注:荼,茅秀也。皆謂其□而實。引申之為俊秀、秀杰。從禾人者,人者,米也,出于稃謂之米,結(jié)于稃內(nèi)謂之人,凡果實中有人。本艸本皆作人,明刻皆改作仁,殊謬。禾稃內(nèi)有人是曰秀。玉篇、集韻、類篇皆有秂字,欲結(jié)米也。而鄰切。本秀字也。隸書秀從乃,而秂別讀矣。息救切。”依循段說??芍靶恪弊直玖x或與人的生命滋生相關(guān)。從“秀”的大篆體可以直接看出,上部為禾,下部像意為女性乳房的側(cè)視剖面圖,意為哺乳。小篆“秀”,在下部的左邊多了一撇,代表人的胸膛,整個下部的形象更加貼近女性的乳房側(cè)視剖面圖。由此可見“秀”與人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為“秀”字進入人物品評領(lǐng)域提供了一定的依據(jù)。
二、秀的形態(tài)分類分析
“秀”最初并非評論詞語。無論其本義是開花還是結(jié)果或是二者統(tǒng)一,“秀”與自然的關(guān)系都十分密切?!靶恪钡恼Z義變化與先秦時期借物抒情方式緊密相關(guān)?!颁伈蓳の模w物寫志”,既是借景抒情無法避免對植物與谷物進行描寫,其出者《離騷》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例“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鼻跋悴荨弊员缺砻髯陨淼母邼嵠焚|(zhì)與對楚國的一片赤誠之心?!冻o·大招》:“容則秀雅,稚朱顏只”。形容人容貌俊秀,初備評論性含義。揚雄《法言》“知哲圣人之謂俊,秀穎德行之謂洪?!薄P稳萑说钠返?、品行。其對魏晉時期“秀”用于人物品藻有深厚影響。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提出“文學的自覺時代”。在魏晉文學藝術(shù)批評高度發(fā)展的時代,“秀”也進入自覺的時代,劉勰《文心雕龍·隱秀篇》使得“秀”正式以批評術(shù)語的身份進入人們的視野?!段男牡颀垺分谐恕峨[秀》篇在其他篇目中也多次出現(xiàn),《原道》云:“至若夫子繼圣,獨秀前哲”;《物色》云:“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華秀其清氣”等。其中多以本意為喻,著重表現(xiàn)“秀出”和“秀麗”的意義?!段男牡颀垺穼τ凇靶恪钡氖褂弥饕性谖膶W領(lǐng)域,《隱秀》對于“秀”的含義的引申直接導致了唐代的秀句點評,清代評點風潮的出現(xiàn),此外,“秀”在書法繪畫領(lǐng)域的運用也十分廣泛,例如“秀骨清像”“韶秀”“骨秀”等。
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論浪漫主義文論傳統(tǒng)》中提出文學活動的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讀者。這四種要素不僅對于文學活動適用,對于任何一種創(chuàng)造性藝術(shù)活動同樣適用,因此對于“秀”的形態(tài)的全面分析也從這四個角度著手。
(一)“秀”與“世界”的關(guān)系
“秀”的觀念最初與中國古代的天人觀相連。《禮記·禮運》中有:“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比梭w內(nèi)攝入五行秀異之氣,所以給人的本源思想中融入了禮教的政治人倫因素,使得人獨具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品質(zhì)。《列子·天瑞》說:“夫有形者生于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zhì)之始也。氣,形質(zhì)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沌?!薄皻狻笔怯钪嫒f物的起源,世界以陰陽二氣的彼此對立與交融而氣化成形,所以人的體內(nèi)稟承了天地間的精靈秀異之氣,人形生而神靈發(fā),以其秀而為世間他物最具靈氣者,因而稱人是“五行之秀氣也”,凸顯了人的靈秀及其獨特地位。再結(jié)合孔穎達和孫希旦以及后世學人的注疏可進一步明晰人的靈秀與獨特地位:“天地之德,謂人之德性如天地之性,人為貴是也。稟五行之氣以生,最靈于萬物,是其秀也。……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氣,物生皆然,而人為備焉?!币虼恕靶恪迸c“世界”的關(guān)系集中體現(xiàn)在與“氣”的關(guān)系,人充當天地之媒介,使得自然之“氣”與“秀”最終交匯統(tǒng)一,“秀”作為天地間的精華,最終聚集在人的體內(nèi),成為人的內(nèi)在“精秀”之氣。
(二)“秀”與作者的關(guān)系
帕斯卡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zhì)是自由的意識的勞動。人與動物的區(qū)別貴在,人能夠自主自在的思考?!靶恪痹谙惹貢r期用來形容人的外貌以及內(nèi)在氣韻和品德修養(yǎng)。如《楚辭·大招》:“容則秀雅,稚朱顏只”;揚雄《法言》曰:“知哲圣人之謂俊,秀穎德行之謂洪。”;坊間“秀”多用來形容女子模樣美麗,沿襲至今。
《禮記》中所講的“五行之秀氣”前提是“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人體內(nèi)所聚集的“秀氣”是“天地日月自然之精華”,人何以為此,必然是先天所具備的,聚焦在創(chuàng)作領(lǐng)域便是天賦,天才之意。西方最早論述天才問題的是柏拉圖,在《文藝對話集》中提出詩人的本領(lǐng)不在于技藝而在于靈感,靈感來自于神力,詩人靠神的能力獲得創(chuàng)作能力進入創(chuàng)作過程。他在談?wù)撌闱樵姇r說“這類優(yōu)美的詩歌本質(zhì)上不是人的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詔語,人是神的代言,受神的依附”學界有人將這種靈感說稱之為“迷狂說”,對于西方古典主義時期的天才說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文藝復(fù)興時期,大肆弘揚人文主義,詩人身上的這種天賦同樣得到人們的推崇并大肆宣揚。一派認為天賦是人身上的一種創(chuàng)造,想象,幻想的能力,另一派認為天賦受到基督教的同化。啟蒙主義時期,揚格《論獨創(chuàng)性寫作》徹底摒棄了古典主義的神學色彩,從創(chuàng)作的心理機制與人的想象??档乱矊μ觳攀仲澷p,其天才觀包含兩方面內(nèi)容其一天才是一種自然稟賦,是生而就有的;再者天才是一種創(chuàng)作才華,是藝術(shù)家必備的,同時它有一定的社會性。通過對于天才說的梳理發(fā)現(xiàn),天賦對于文藝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國古代文論對于天賦也是十分關(guān)注,在文學創(chuàng)作領(lǐng)域當中最早見于曹丕《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jié)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彪m然文章寫文章有一定的技巧方法,但其中所需的“氣”確是先天的,任何人無法傳授的。強調(diào)文藝家的先天稟賦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決定條件。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提出:“若夫八體屢遷,功以學成,肇自血氣;氣以實志,志以定言,葉納英華,莫非情性?!痹趧③目磥?,作家的才華與風格是由多種因素所組成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由作家先天獲得的才性與氣質(zhì)所決定的,是先決的條件?!妒骂悺贰拔恼掠蓪W,能在天資”強調(diào)文章技巧可以通過后天學習得來,但是關(guān)于文的才能確是先天的;《才略篇》中,提出各個時代作家創(chuàng)作才華的得失與光采。譬如枚乘、鄒陽等西漢作家“氣形于言”,說孔融“氣盛于為筆”,“阮籍使氣以命詩”、“劉琨雅壯而多風”劉勰從文氣的角度評價作家,繼承曹丕,指作者的先天稟賦。嵇康《明膽論》中道:“夫元氣陶鑠,眾生稟焉。賦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鳖佒圃凇额伿霞矣枴の恼缕分刑岢觯骸皩W問有利鈍,文章有巧拙。鈍學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終歸蚩鄙。但成文士,自足為人,必乏天才,勿強操筆。吾見世人,至于無才思,自謂清流,流布丑拙,亦以眾矣,江南號為癡符?!闭J為文藝創(chuàng)作是與做學問不同的,創(chuàng)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與技巧的活動,很大程度上得自于天賦。明代湯顯祖說:“天下大敵,十人中三四有靈性。能為伎巧文章,竟什伯人乃至千人無名能為者。則乃其性少靈者與。”,在湯顯祖看來,在普通人之中,只有三四成人有一些靈氣,而能將此靈氣作成文章與技巧者,則千百人中不得一二,可見性靈天才少而又少,他是反對那些拘守成墨、強作文章的腐儒的。他進而倡言:“天下文章所在有生氣者,全在奇士。士奇則心靈,心靈則能飛動,能飛動則下上天地,來去古今,可以屈伸長短生滅如意,如意則可以無所不知?!彼^“奇士”,顯然是指那些具有文章創(chuàng)作天賦的奇士,與為制舉之文所拘的士人是根本不同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彼波起辭間,是謂之秀。纖手麗音,宛乎逸態(tài),若遠山之浮煙靄,孌女之靚容華。”“秀”作為自然之氣的精華成分進入人的體內(nèi)最終形成天賦,天賦對于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秀”與作品的關(guān)系
《文心雕龍·隱秀》明確指出“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靶恪笔侵肝恼轮凶顬橥怀鼍A的部分。劉勰還對“獨拔者”做出了數(shù)量以及特征上的界定。本文只摘取《隱秀》篇殘留的部分來分析,對于補寫的部分學界尚有爭議,暫且擱置不言。首先數(shù)量上“凡文集勝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其認為“秀”作不滿十分之一,必須是優(yōu)秀的作品方可;優(yōu)秀作品中也并非全是“秀句”,裁剪之余僅約百分之二。其次特征上“并思合而自逢,非研慮之所求也?;蛴谢奕麨樯?,雖奧非隱,雕削取巧,雖美非秀矣。故自然會妙,譬卉木之耀英華;潤色取美,譬繒帛之染朱綠。朱綠染繒,深而繁鮮;英華曜樹,淺而煒燁;隱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蓋以此也”“秀句”不僅數(shù)量少,且必須是情思與文辭的自然結(jié)合,而非苦心經(jīng)營,極盡雕琢的結(jié)果。周振甫先生在《文心雕龍今譯》中認為“秀就是突出,像鶴立雞群,是一篇中的警句。隱秀就是修辭學里的婉曲和精警格”“秀句正如‘《文賦》說的‘乃一篇之警策,具有驚心動耳的作用”。周先生認為“秀句”就是一篇之中發(fā)人深省,具有警策作用,但是同時是含蓄自然耐人尋味的話語。
劉勰“秀句”直接影響了唐代摘句點評,以及清代的評點體的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秀”表示文學作品中的藝術(shù)價值。
(四)“秀”與讀者的關(guān)系
“秀”作為一個理論術(shù)語,與讀者的關(guān)系在于,讀者運用“秀”這個范疇對于各類文藝作品進行鑒賞,點評。自劉勰《文心雕龍·隱秀篇》后,“秀”不僅是一種品鑒文章的標準,更成為一種詩學的審美標準。如唐殷璡《河岳英靈集》評王維:“維詩詞秀調(diào)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宋陳師道《后山詩話》曰:“風致灑落,才思高秀”,明清詩話中“筆端韶秀”、“神骨高秀”、“風格翹秀”等。還有用“秀”評價一個時代或者派別:明陸時雍《詩鏡總論》曰:“齊梁人欲嫩而得老,唐人欲老而得嫩,其別在風格之間。齊梁老而實秀,唐人嫩而不華,其所別在意象之際。齊梁帶秀而香,唐人撰華而穢,其所別在點染之間?!鼻宄鯀菃獭秶鸂t詩話·卷一》曰:“明初之詩,娟秀平淺而已。”卷二曰:“中唐七律,清刻秀挺?!?/p>
秀句點評是中國文學史上獨特的文藝批評方式?!峨[秀》篇對此做出最早記載,但尚未運用到文藝鑒賞。鐘嶸針對當時文人用典泛濫的現(xiàn)象摘取詩句,在《詩品》中用有無秀句來評判作品好壞。評價謝靈運“名章迥句,處處間起;麗典新聲,絡(luò)繹奔發(fā)。譬猶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塵沙,未足貶其高潔也”自此“秀句”點評進入文學批評實踐,評謝朓“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使叔源失步,明遠變色?!痹诖诉M一步闡釋了“秀句”的文化特征,后代的以秀句,秀品來點評詩,繪畫,書法,皆以此為范本。
三、結(jié)語
“隱秀”說自劉勰將“隱秀”引入文學理論后,成為中國古代文論中的重要范疇,對后世文論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和作用。筆者通過對于“秀”的含義的發(fā)展演變進行梳理。采用西方文論中對于文學活動的劃分力求全面的分析“秀”在中國古典文藝活動當中的狀態(tài),通過對于“秀”的狀態(tài)的分析發(fā)現(xiàn)“秀”是一個極具張力的范疇,不僅不依賴于“隱”,而且自身擁有多樣的審美特征與審美意蘊。“秀”這個范疇在整個中國文藝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地位還在于,它的承上啟下的作用,“秀”與“隱”的關(guān)系為上承“言意關(guān)系”,下啟“意境”論,此外開辟了中國獨特的一種文藝批評方式,秀句點評,直接導致了后代詩話體,評點體的出現(xiàn),對于我國的集句詩還有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漢)許慎著,班吉慶等校.說文解字[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2](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陸機.文賦[A].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唐)殷璠.河岳英靈集敘[A].王克讓.河岳英靈集校注[M].成都:巴蜀書社,2006.
[5]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6]居荃培.隱秀論[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