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莉莉
摘 要 本文從保險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實踐出發(fā),闡述“四位一體”教學法的概念,探究保險專業(yè)課程的特點及“四位一體”教學法的適用性,對保險專業(yè)課程“四位一體”教學法進行設計,包括課前設計、課堂設計和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并提出實施“四位一體”教學法的政策建議,希望為有志于實踐“四位一體”教學法的教師和推行教學方法改革的高校提供一些經驗參考。
關鍵詞 “四位一體” 教學法 保險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58
The?Application?of?"Four?in?One"?Teaching?Method
in?the?Teaching?of?College?Insurance?Course
ZHENG?Lili
(School?of?Insurance,?Central?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Beijing?100081)
Abstract Starting?from?the?teaching?practice?of?insurance?courses,?this?paper?expounds?the?concept?of?the?"four?in?one"?teaching?method,?explores?the?characteristics?of?insurance?courses?and?the?applicability?of?the?"four?in?one"?teaching?method,?designs?the?"four?in?one"?teaching?method?of?insurance?courses,?including?pre-class?design,?classroom?design?and?teaching?practice,?and?puts?forward?the?implementation?of?the?"four?in?one"?teaching?method.?The?policy?suggestions?hope?to?provide?some?experience?reference?for?teachers?who?are?interested?in?practicing?the?"four?in?one"?teaching?method?and?colleges?and?universities?which?are?carrying?out?the?reform?of?teaching?methods.
Keywords "four?in?one";?teaching?methods;?insurance?professional
教學方法是教學中最基本的組織形式,高等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是高等院校教學活動中教學主客體的中介。教學方法直接決定了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協(xié)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學質量保障最基本的條件,教學方法和途徑的改革是培養(yǎng)人才模式改革的基礎,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我國十分重視高等學校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習近平教育思想指出,中國高校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并提出“要改革'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積極實踐啟發(fā)式、討論式、研究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教育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中指出:“改革教學方法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要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p>
1?“四位一體”教學法論述
“四位一體”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建一個開放性的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知識構建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Bozik(1987)引用Neve(1986)提出的七種策略來創(chuàng)建一個開放性的課堂,包括:創(chuàng)造平等的學習氛圍;提供大量投入;強調真正的溝通;總體把握;強調現(xiàn)實;將學習活動用于實際的生產性用途;尊重自然的思考。Beyer(1987)同樣描述了加強和支持思考的課堂:學生可以自由探索,挑戰(zhàn)和質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專注于信息處理,學生需要考慮同學的想法和論點;教師不會“告訴”,而是幫助學生批判性地分析想法;鼓勵學生成為積極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學生對自己的思考和學習負責(Kruse,1988;?Halpern,1987;?Lindsey,1988)。因此,“四位一體”教學法強調開放性課堂的構建,是探索式、啟發(fā)式的課堂講授,豐富的案例分析,互動式的討論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探索式、啟發(fā)式的課堂講授?!八奈灰惑w”教學法的關鍵在于為參與而不是被動創(chuàng)造條件,并為情感參與材料提供機會(Mayer,1986)。學生需要成為積極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對自己的思考和學習負責(Kruse,1988;?Maryland?State?Department?of?Education,1990)。啟發(fā)式講授的本質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問題的答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的啟發(fā)式課堂講授的方法包括提問式啟發(fā)、類推式啟發(fā)、歸納式啟發(fā)等。
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以實際案例為素材進行教學,案例研究最大的優(yōu)勢是將學習置于令人難忘的環(huán)境中。教師搜集并整理課程相關的典型案例,也可以結合教師自己的科研成果及國內外最新學術期刊的最新成果,案例分析要注重對案例進行層層拆解和重構,努力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即從學生熟知的案例入手,然后層層分解和剖析案例,利用互動式討論,讓學生參與其中,跟隨教師“深入”案例內容。
互動式討論。有效的學習是因為學生積極參與組織和發(fā)現(xiàn)他們遇到的信息之間的關系,而不是被教師交付的知識體系的被動接受者(Eggen和Kauchak,1988)。因此互動式討論是“四位一體”教學法的關鍵,教師要綜合使用任務式討論、角色式討論、情境式討論、專題討論等多種討論方法,Bane(1925)發(fā)現(xiàn)小組討論方法對于幫助理解學習內容非常有效,而課堂討論的效果尤其明顯。而且,討論一個論題的過程有助于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學生可以通過他人的反應來測試他們的想法的有效性(Stanford和Roark,1974)。
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將理論同實踐聯(lián)系了起來,隨著教育創(chuàng)新理念的不斷增強,實踐性教學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與推崇,保險專業(yè)實務性較強,在課程教學中,實踐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包括體驗性實踐和分析研究實踐,通過實踐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等。
2?“四位一體”教學法在保險專業(yè)課程中的適用性
目前我國保險業(yè)發(fā)展勢頭正勁,保險業(yè)規(guī)模日益擴大,總量已經位居全球前列,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穩(wěn)步增加,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產品體系、市場體系和要素體系。但同時,保險業(yè)的發(fā)展也面臨挑戰(zhàn),保險業(yè)所受到的沖擊以及其變化是全方位的,保險業(yè)正處于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變革時代,保險機構需要更多的全能型經濟領域人才。在此背景下,保險專業(yè)的高等教育體系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研究和探索以找出有用和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育系統(tǒng)的關鍵之一,傳統(tǒng)的保險專業(yè)教育方式下學生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不是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Prince和Felder,2006),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不一定能為在保險領域中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做好準備,現(xiàn)實問題是復雜的,結構不合理的,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有相互沖突的目標,并且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呈現(xiàn)(Jonnasen等,2006)。因此保險專業(yè)的課程設置與實際需要融合,要適應保險行業(yè)發(fā)展的特點,為保險業(yè)培養(yǎng)適合的人才。
從學生的特點來看,目前的大學生仍然存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形成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問題。同時,作為“90后”或“00后”一代,學生的思維優(yōu)勢在于接觸的知識面較廣,信息來源渠道較多,而且對新鮮社會事務的接觸興趣高漲。但比較典型的問題在于獲取的信息多為“知識碎片”且興趣點容易轉移,思維模式單一,系統(tǒng)性邏輯思維能力尚待提高,雖然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意識,但缺乏主動參與的動力,學生的思維方式對教學有很大的挑戰(zhàn),所以在教學中更多地通過他們所感興趣且有熱情參與的現(xiàn)實案例,同時讓學生成為學習和討論的主體,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火花,同時通過啟發(fā)性的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系統(tǒng)性思考。保險專業(yè)課程既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又要強調實踐性,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社交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知識建構能力等。因此,基于當前國家和社會對于保險專業(yè)人才的要求及大學生的特點,保險專業(yè)課程改革教學法勢在必行。
3?保險專業(yè)課程“四位一體”教學法的設計
保險專業(yè)課程“四位一體”教學法的設計如圖1所示。
3.1?課前設計
在學期初,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由6-7人組成,在后續(xù)每課的案例分析中都以每個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共同查找資料、集體討論對案例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階段,教師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設計一些基本問題,這些基本問題要能夠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和自主提問,并通過教學平臺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將教師設計的基本問題和學生提出的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梳理分類。
課前準備階段,教師事先向學生劃定某一專題的討論方向和討論時間,根據(jù)教學進度計劃來設計案例體系,并提前幾天利用QQ、微信、郵件等網絡平臺上傳給班級,將案例和輔助閱讀材料發(fā)布給學生,鼓勵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和文獻閱讀。學生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預習,通過查找資料、文獻研究等方式收集信息,學習并整理成PPT、視頻等資料,進行充分的準備。這樣教師才能以問題為引子,引導學生參與重要知識點的問題討論和自行提問。
3.2?課堂設計
開放提問,以開放式的問題,“催化”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了解學生課前準備的程度,確保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同時引入案例,案例討論占課堂的很大部分,包括各組展示、討論、總結分析和專題綜述。
自由發(fā)言:打開思路,相互啟發(fā),同時也匯集信息,為集中討論提供主題和素材。
個別發(fā)言:由該問題對應的小組派一名學生上臺用PPT展示他們小組的討論成果。
集中討論:基于案例大家進行討論??梢远嗖捎们榫呈胶徒巧接懻摰姆椒?,并隨時調整討論的方法。情境式討論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景,主要針對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的關系。角色式討論,分配學生扮演案例中不同的角色,學生基于該角色的特點去思考和分析問題。通過情境式和角色式討論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討論。此外,任務式討論、辯論、專題討論等討論組織方式也是很好的形式。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與討論。
討論結束后教師要進行點評并發(fā)表意見。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討論的內容,使正確的結論凸現(xiàn)出來,并對于學生學生討論中迸發(fā)出來的思想火花給予肯定,也要針對一些片面的觀點進行原因分析,對于一些無法達成統(tǒng)一意見的問題,教師提出基本的觀點,在此基礎上進行概括性總結。
專題綜述,每個專題結束后,教師鼓勵學生對討論的問題進行進一步深入的思考,要求學生撰寫課堂綜述,以提供反思總結的機會,并對課堂討論的內容進行升值,將課堂延伸到課后。
3.3?實踐性教學設計
主要使用體驗性教學實踐和分析研究性教學實踐。體驗性實踐指導學生感受和熟悉保險專業(yè)的政策環(huán)境和市場環(huán)境,組織到保險機構進行調查與實踐。分析研究性實踐是指導學生就某一現(xiàn)實保險相關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解決方案。體驗性教學實踐活動可以一學期開展1-2次,通過體驗性實踐,了解保險公司運作的程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分析研究性實踐也是重要的教學實踐,教師在知識講解和案例討論過程中適當介紹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使學生了解一些學術前沿知識,將科研引入教學,有意識地帶領學生進入科研前沿,提升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鼓勵學生嘗試自行拓展閱讀更多學術論文,并推動部分學生嘗試進行獨創(chuàng)性研究并撰寫學術論文。
4?保險專業(yè)課程開展“四位一體”教學法的建議
一是把握該教學方法的最佳使用階段。“四位一體”教學法改變了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形成的聽課模式和學習模式。本科階段尤其是二年級和三年級的本科生是推行“四位一體”教學法的黃金時間窗口,經過本科一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論,而且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改變學習方式有較高的接受度,也容易投入更多時間構建自主知識體系。
二是教師要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師要選擇和教學專題相關的案例,在案例設置時,應當考慮學生的特點,從實際出發(fā)設計問題,尤其是一些能夠引起學生興趣和產生共鳴的案例,這樣的案例學生更容易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準備。教師還應當搜集相關的研究文獻和前沿問題,并將這些前沿問題融入到討論中。教師還應當對討論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提前的準備,并思考解決的方法。
三是教師的角色轉換。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設計,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互信的關系,教師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準確方法。教師在討論過程中,也要充分重視學生的觀點,并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鼓勵。
四是注重對該教學法的評價。為了掌握“四位一體”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需要及時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可以使用自我評估,同行評審,學生成績和學生對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的評分。必須要確保學生所提供的信息得到教師的足夠重視,并將用于改善課程的教學和學習(Doyle,1983)。教師需要以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提供精確的反饋,從而對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Allen,?D.?E.,?Donham,?R.?S.,?and?Bernhardt,?S.?A.?2011.?Problem-Based?Learning.?San?Francisco:?Jossey-Bass,?128.
[2]Jonnasen,?D.,?J.?Strobel,?and?C.B.?Lee.?2006.?Everyday?problem?solving?in?engineering:?Lessons?for?engineering?educators.?Journal?of?Engineering?Education?95?2:1-14.
[3]Prince,?M.J.,?and?R.M.?Felder.?2006.?Inductive?teaching?and?learning?methods:?Definitions,?comparisons,?and?research?bases.?Journal?of?Engineering?Education?95?2:12338.
[4] 甄珍,姚海明.習近平教育思想對高等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新要求:從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高教學刊,2019.8: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