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時 李治
摘要:學風建設是保證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在地方理工科高校通過在平臺陣地建設、隊伍建設、運行機制、制度激勵等方面采取有效探索,廣泛發(fā)動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學生家長,構建“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社會參與”的學風建設師資隊伍,打造課堂教育、典型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四位一體”的學風建設體系,實施常態(tài)化管理、普及化激勵、制度化干預三種有效的學風建設運行機制。
關鍵詞:學風建設體系;運行機制;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9-0025-02
一、理工科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意義
市場經濟形勢的逐步轉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換,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沖擊,當前大學生的素質存在差異,學風建設承受了嚴峻的挑戰(zhàn)。如何更好地加強理工科高校的學風建設,是高等學校教育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更是考驗高等院校能否培養(yǎng)一個新時代真正德才兼?zhèn)淙瞬诺年P鍵。
二、理工科高校學風存在的問題
針對理工科高校出現的學風問題,如:學生只注重個人的學習,沒有形成團結、交流的氛圍,同學之間交流過少;地方院校的局限性,大部分學生對于專業(yè)課普遍重視程度較高,對于一些公共課,尤其是政治理論課學習興趣不高,學風相對較差,體現為課堂紀律渙散,甚至曠課;多校區(qū)辦學模式的限制,缺乏傳幫,使得低年級學生無法快速適應大學學習模式,專業(yè)性指導直接作用受限,致使其學習動力不足,等等。為了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大力加強理工科高校學風建設,通過在隊伍建設、平臺陣地建設、運行機制、激勵措施等方面進行有效探索,廣泛發(fā)動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學生家長,構建“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社會參與”的學風建設師資隊伍,打造“課堂教育、典型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四位一體”的學風建設體系,實施常態(tài)化管理、普及化激勵、制度化干預三種有效的學風建設運行機制,形成學風建設的全員化、全程化和全方位化,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切實做好新時期下人才培養(yǎng)的工作。
三、新時代理工科高校學風建設體系和機制研究
1.師資隊伍建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樹立全員育人觀,以嚴抓共管、長期建設的思路,廣泛調動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家長、企業(yè)校友參與的積極性,構建“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社會參與”的學風建設師資隊伍。(1)輔導員為主要實施者,以輔導員“十個一”為工作標準,深入實施覆蓋所有年級的學風建設提升工程。(2)構建班主任—學長組—班級縱向鏈,以班主任“五個一”為工作標準,充分發(fā)揮學長組傳幫帶的作用,多層級地開展學業(yè)溝通交流和學業(yè)指導規(guī)劃。(3)教研室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指導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互聯網+”、創(chuàng)青春等項目參與和指導,提高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4)廣泛調動學生家長、企業(yè)校友參與的積極性,引入社會資源,營造合力育人的氛圍。
2.平臺陣地建設。打造“課堂教育、典型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四位一體的學風建設體系:(1)課堂教育平臺。一是牢牢把握課堂教育主陣地,強化教師在課堂學風建設中的主導作用。通過規(guī)范課堂教學管理,強調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全體教師要嚴抓課堂教學的考勤制度,規(guī)范上課點名制度,領導班子不定期下課堂檢查,教學督導組督察,從根本上保障和監(jiān)控課堂教學質量。二是加強對“第二課堂”管理和引導,促進學風建設。即通過建立校外崗位實習基地、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積極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風氣。(2)典型教育平臺。開展“黨員說”榜樣引領工程,強化學風建設教育載體,用“身邊事、身邊人”教育廣大學生向正面人物看齊。對考研、獲國家獎學金、被樹為學習標兵的學生利用微信、QQ、易班平臺進行榜樣人物的宣傳。此外,發(fā)揮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加強正面引導,搞好典型樹創(chuàng),使學生學習有榜樣,努力有方向。(3)家庭教育平臺。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注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建立家長QQ群,不定期發(fā)布學生三早一晚、課堂出勤情況和平時在校表現等,做到與重點學生家長經常聯系,與學習滑坡學生家長及時聯系,與普通學生家長交流聯系。此外還開展感恩父母心活動,使學生體會父母的艱辛、理解父母的期盼,從學生內心深處挖掘學習動力。(4)社會教育平臺。開展“?!蟆摇睂W風建設系列活動,舉辦校友課堂,將企業(yè)校友請進來,邀請企業(yè)負責人或校友進校園舉辦講座、經驗交流的方式開展求學創(chuàng)業(yè)之路分享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切實推進學風建設。
3.學風建設可操作的運行機制。實施學風建設常態(tài)化管理、普及化激勵、制度化干預三種有效的學風建設運行機制。(1)常態(tài)化管理機制。積極構建學風建設常態(tài)化管理運行機制,通過常規(guī)檢查、出勤統(tǒng)計、及時反饋、課堂聽課、學情值周等多種措施,從基礎入手,常抓不懈:檢查制度。一是輔導員、班主任“沉”下去,做到學風建設低年級天天有檢查,高年級周周下宿舍、下課堂;二是組成檢查組對學風進行督促檢查,對上、下午第一節(jié)課學生上課情況進行抽查,起到有效的監(jiān)管作用;出勤統(tǒng)計制度。輔導員作為學風建設的主要實施者,掌握每天學生的出勤情況,從出勤情況,通過數據分析,動態(tài)了解學風建設狀況,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把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處理好;反饋制度。學風建設除了常規(guī)的檢查,更有定期的反饋,出臺了《黨員學情值周制》,通過黨員值周將曠課、無心學習等問題突出的學生及時反饋給輔導員,輔導員根據反饋的信息及時找問題學生談心;聽課制度。按照輔導員“十個一”考核標準,每周堅持進課堂聽課,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黨員學情值周制度。充分發(fā)揮黨員學情信息員的作用,對課程曠課等問題及時反饋給輔導員,起到及時提醒、及時談話的作用。(2)普及化的激勵機制。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多種載體,激勵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學風建設,使學風建設更深入人心,更貼近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以班級為陣地,以網絡為平臺,以社團為依托,建立起完善的激勵機制,有效開展學風建設工作: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開展專題學情分析和學業(yè)規(guī)劃成長成才教育,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自覺參與到學風建設中來;以班級為陣地。廣泛開展“優(yōu)良學風班”、“優(yōu)秀班集體”、“五四紅旗團支部”、“學習標兵”、“學霸宿舍”評選活動,以點帶面,推動學風建設;以網絡為渠道。建立多種渠道,搭建學生與教師、有關部門交流的平臺,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對相關問題達成共識,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化解矛盾,推進學風建設;以課題組為依托。依據學科特點,結合院系實際,以研究生帶本科生的形式,學生可依據自己的學科興趣、愛好、特長組成互幫互助學習型課題組,有利于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一起相互學習、相互切磋,有利于學習知識面的拓展,從而激勵學生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氛圍,促進優(yōu)良學風形成;以科研為引領。結合學科實際,激勵學生以實際行動加入導師工作室,實行導師“一對一”學習過程的指導,以實驗、項目激發(fā)學生在學術領域更高的追求,達到了實踐育人的效果。(3)制度化干預機制。一是以動機明學風,開展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工作,真正深入學生內心,了解學生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建立符合學生特點和需求的學風建設方案。二是以制度嚴學風,堅持不懈地做好重點學生的轉化工作,重視過程教育,有針對性地分類進行思想教育工作。三是抓考風促學風,對全體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簽“考試承諾書”進行自我約束,對考試舞弊的學生嚴格按學生手冊進行處理。
參考文獻:
[1]黃穎思.我院學風建設現狀及長效機制的有關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09):128-129.
[2]譚振亞.學風建設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永恒主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8,(20).
[3]魏海玲.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學風建設現狀調查及分析[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17):141-14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Learning Style in New Time Agency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Shi,LI Zhi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Abstract:learning styl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and it can be explored effectively in lo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platform position construction,team construction,operation mechanism,system motivation,etc.Widely mobilize teachers,counselors,class teachers,students,and parents of students to build a team of teachers who are "full-time,full-time,combined,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to build a classroom education,typical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and social education "The four-in-one" learning style construction system.
Key words:learning style construction system;operational mechanisms;personnel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