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襄城縣人民醫(yī)院(461700)姜秋華
憋喘性肺炎在臨床兒科屬于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特別是年齡小于1歲的嬰幼兒尤為高發(fā)[1]。憋喘性肺炎的發(fā)病位置為機體肺部毛細支氣管,患兒發(fā)病后出現(xiàn)的臨床特征主要為憋喘,容易導致患兒機體的重要器官出現(xiàn)功能障礙,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使患兒的憋喘癥狀得到快速的消除[2]。臨床上在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開展治療時,霧化吸入療法的應用率不斷提高,有資料報道稱,對小兒憋喘性肺炎開展霧化吸入治療,并在治療過程中為患兒實施全面護理干預,可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3]。本次研究就選取憋喘性肺炎患兒100例,探討氧氣驅動霧化吸入輔助治療小兒喘憋性肺炎的臨床療效及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憋喘性肺炎患兒100例,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4~35個月,平均(14.6±5.2)個月,病程1~3d,平均(1.3±0.2)d;觀察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4~33個月,平均(14.8±5.5)個月,病程1~3d,平均(1.4±0.2)d。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WHO制定的憋喘性肺炎相關診斷標準[4];具備霧化吸入指征;患兒家長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機體存在霧化吸入禁忌癥;對本次研究用藥存在過敏情況的患兒;機體存在其他重大臟器疾病的患兒。
附表 兩組臨床體征、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附表 兩組臨床體征、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 咳嗽消失 氣喘緩解 哮鳴音消失 住院時間對照組(n=50) 13.5±2.7 6.8±1.1 8.2±2.5 14.2±2.0觀察組(n=50) 10.5±2.5 5.2±1.3 6.5±1.3 11.6±2.8 t 5.765 6.644 4.266 5.343 P 0.001 0.001 0.001 0.001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接受抗感染、鎮(zhèn)靜、止咳、抗病毒、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根據患兒的具體病情,遵照醫(yī)囑為其應用紅霉素配置藥液、普米克令舒、地塞米松等開展霧化吸入治療,對照組采用超聲霧化吸入治療,觀察組采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控制氧氣流速為每分鐘6.0L,10~15min/次,2次/d,每個治療周期為3~7d。
護理措施:①一般護理:對病房內溫濕度進行合理控制,做好病房內的通風及消毒工作,避免院內感染的發(fā)生;做好和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兒的隔離工作,對患兒開展定時定量的喂養(yǎng),喂食時將患兒進行斜抱,從而使其心臟負擔得以減輕,同時避免患兒將食物誤吸入氣管。②霧化前護理:做好患兒家長的健康宣教以及心理干預工作,使患兒家長的擔憂得以消除。告知患兒家長霧化吸入治療的注意事項,同時將霧化吸入的正確方法進行宣教,告知其在霧化開展前半小時,不可為患兒喂食,防止霧化吸入過程中患兒出現(xiàn)嘔吐的情況。③霧化過程中的護理:霧化吸入藥物配置方案為:布地奈德混懸液1mg、復方異丙托溴銨1.5mL,融入到2mL生理鹽水中,患兒體力較好選用坐位,若患兒呼吸無力或意識模糊,則選用側臥位。④霧化后護理:指導并協(xié)助患兒家長為患兒開展背部叩擊,從下向上,從外向內,兩側交替開展。并及時對患兒的臉部進行清洗。⑤并發(fā)癥護理:若發(fā)熱則開展物理降溫,對感染進行預防,避免其出現(xiàn)抽搐的癥狀;若患兒煩躁不安、喘息加重,則可能出現(xiàn)心力衰竭,需將輸液速度減慢,并為其開展供氧治療,及時告知醫(yī)師開展處理;如果患兒出現(xiàn)口吐粉紅色泡沫痰,則其可能發(fā)生急性肺水腫,需及時為其開展搶救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氣喘、咳嗽、哮鳴音)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療效判定: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具備平穩(wěn)的呼吸,則為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得以改善,則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則為無效[5]。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0%。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總有效率(76.00%)相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00%)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臨床體征、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更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
3.1 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憋喘性肺炎的優(yōu)勢 傳統(tǒng)超聲霧化所生成的3~6μm的藥霧只能達到機體毛細支氣管,同時需配合患者自身的主動吸氣,才可使藥物作用得到發(fā)揮[6]。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因此無法對治療進行積極配合,使得藥物的治療效果受到影響。而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則可依靠氧氣進行加壓,使藥物跟隨氧氣進入到患兒機體的呼吸道,并且由于霧氣中富含氧氣,可使患兒出現(xiàn)的缺氧癥狀得到有效改善,使酸中毒癥狀得以緩解。加之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所產生的2μm的藥霧能夠進入到機體的毛細支氣管以及肺泡,從而發(fā)揮更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并且在開展吸入時,不需要配合呼吸技巧,就可使藥物進入到患兒機體的下呼吸道[7]。
3.2 本次研究結果分析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體征、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更短,且治療總有效率更高,提示在對小兒憋喘性肺炎開展治療時,相較于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的效果更為突出,可促進患兒機體臨床癥狀和體征的改善,使患兒的住院時間縮短。這也和前人的研究報道相符[8]。在對小兒憋喘性肺炎開展霧化吸入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的護理干預水平對于患兒的疾病治療意義重大,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因此家長通常較為擔憂,因此需做好其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導工作,使其配合醫(yī)護人員為患兒開展治療;同時對喂養(yǎng)時間進行合理安排,保證患兒在接受霧化吸入治療時,不會導致嘔吐的發(fā)生;并且需對患兒的并發(fā)癥發(fā)生進行密切觀察,保障治療的安全開展。并為患兒提供舒適住院環(huán)境,減少由于環(huán)境污染而導致的感染發(fā)生。
綜上所述,氧氣驅動霧化吸入的開展可使小兒憋喘性肺炎得到有效治療,促進患兒臨床體征和癥狀的改善,加快其機體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