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50000)張瑞芳
1.1 對象 選取于本院2016年6月~2018年3月出生的10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胎齡37~40周,平均(38.89±1.11)周。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高膽紅素血癥診斷標準[1];均為足月兒;新生兒出生時Apgar評分均為8~10分;均接受藍光治療;無窒息史;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先天性疾??;合并并發(fā)癥;產婦合并嚴重糖尿病、肝膽臟器疾病、心臟病。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保暖、抗感染、清洗并保持干燥、喂養(yǎng)等常規(guī)護理,當新生兒處于的生命體征處于穩(wěn)定時,即可放入暖箱中接受藍光照射治療。觀察組則實施鳥巢式護理并接受藍光治療,將絨棉布卷成橢圓型“鳥巢”,且大小合適,柔軟度適中,并置于暖箱預熱,使其為適宜溫度,然后以膠布固定,嬰兒頭肩部枕于接口處,保持新生兒四肢靠近身體屈曲狀,蜷臥在折疊的鳥巢中,每2h更換一次體位,以增加新生兒的安全感。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黃疸皮膚測量儀測量兩組患兒黃疸指數(shù)下降值,觀察兩組患兒的體溫波動;②記錄兩組患兒的藍光治療出暖箱時間、睡眠時間和血氧飽和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用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黃疸指數(shù)、體溫波動 觀察組的日均黃疸下降值高于對照組,體溫波動幅度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出暖箱時間、睡眠時間和血氧飽和度觀察組的出暖箱時間短于對照組,睡眠時間及血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鳥巢式護理由于模擬了子宮內環(huán)境,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新生兒的情緒波動,有效保證了新生兒各項生命體征的相對穩(wěn)定,利于其智力與體力的發(fā)展,另外,新生兒由于減少哭鬧次數(shù),也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同時,鳥巢式護理由于其舒適的溫度、環(huán)境,可減少反復侵入性操作造成的疼痛與不適感;鳥巢式護理的制作簡單、效果提升顯著,對患兒恢復病情具有積極的作用,還可有效減輕醫(y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與家屬的心理負擔。本研究中,觀察組的日均黃疸下降值高于對照組,體溫波動幅度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馮曉英等[2]曾將音樂水床式鳥巢護理運用于低出生體質量兒,發(fā)現(xiàn)其可使患兒的體溫保持相對穩(wěn)定,利于高危患兒的生長發(fā)育,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仿;觀察組的出暖箱時間短于對照組,睡眠時間及血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蘭藍等[3]對100例新生兒分別采用鳥巢式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睡眠時間有所延長,明顯縮短了出暖箱時間,其觀察組的血氧飽和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
附表1 兩組患兒黃疸指數(shù)、體溫波動比較
綜上所述,鳥巢式護理運用于新生兒藍光治療中,可顯著提高黃疸消退指數(shù),延長睡眠時間、縮短出暖箱時間、提高血氧飽和度,并保持患兒體溫的相對恒定,利于其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