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73000)徐燕娜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隨著病情的持續(xù)發(fā)展,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等情況最終會合并心絞痛,若未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救治及護理,嚴重可導致患者死亡[1]。相關文獻報道,對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絞痛發(fā)生,同時可避免患者發(fā)生心肌梗死等現象[2]。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住院部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90例,按照隨機對照的原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50~83歲,平均年齡(68.46±5.43)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3.19±1.47)年。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55~86歲,平均年齡(70.97±6.34)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病程(2.73±1.13)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心理干預、飲食搭配、保持室內通風等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干預模式:①循證問題:建立循證小組,針對冠心病心絞痛的病情,查找相應的文獻以及結合自身的臨床經驗,對問題進行總結,提出循證問題。②循證支持:根據總結的問題,結合患者自身的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③心理干預: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的自信心。④疾病認知:對患者及家屬分發(fā)疾病的小冊子,并對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方法,解答患者的疑惑,同時指導患者正確用藥,有利于患者的康復。⑤飲食、運動、排便干預: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以不發(fā)生心絞痛為宜,避免過度緊張和長時間的工作;進食清淡、易消化、膳食纖維高的食物,調節(jié)飲食,忌煙酒,并對腹部進行適當按摩,養(yǎng)成按時排便的習慣,嚴禁用力排便,以免誘發(fā)心絞痛。⑥放松治療:根據個人的愛好特點,選適當的放松方式,如聽音樂、打太極、聊天等緩解患者的心情。
1.3 評價指標 治療效果: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大于2級,胸骨后陣發(fā)性疼痛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的為顯效;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為1級,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的為有效;患者心功能及臨床癥狀無任何變化的為無效。記錄兩組患者退熱、咳嗽改善時間以及心絞痛每次時持續(xù)的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3.33%(42/45)高于對照組的73.33%(33/4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
附表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
心絞痛每次持續(xù)時間(min)對照組(n=45) 4.25±1.36 8.74±2.33 6.31±1.15觀察組(n=45) 2.18±0.53 6.17±1.23 3.47±0.69 t 9.513 6.543 14.206 P 0.000 0.000 0.000組別 退熱時間(d)咳嗽改善時間(d)
2.2 臨床癥狀緩解時間 觀察組患者退熱時間,咳嗽改善時間、心絞痛每次持續(xù)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循證護理干預模式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通過尋找相關的醫(yī)學文獻作為循證依據,充分結合醫(yī)護人員在臨床實踐中的經驗,再根據患者自身的病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循證護理干預模式通過醫(yī)護人員對患者心理、臨床護理、飲食搭配等方面的干預,從而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樹立正確的治療心態(tài),最終達到改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患者退熱時間、咳嗽改善時間、心絞痛每次持續(xù)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使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較少,利于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可以明顯縮短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對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