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可麗
摘 要 兒歌對于幼兒智力以及藝術修養(yǎng)培養(yǎng)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幼兒教育中,教師應該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兒歌播放,借助兒歌陶冶幼兒的情操、提升幼兒的藝術修養(yǎng)、文學興趣以及語言組織能力等等。本文就以兒歌對幼兒智力與藝術感知力的影響為內容,進行幾方面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 兒歌 幼兒智力 藝術感知力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幼兒在聽音樂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快樂,也能夠獲得多元化的藝術感知。幼兒對音樂所表現(xiàn)的反應是本能的,在豐富的音響、節(jié)奏之中,幼兒的心情愉悅、情緒高漲,這就是音樂的魅力。研究音樂對幼兒智力與藝術感知力的影響,對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培養(yǎng)幼兒各項能力有著非?,F(xiàn)實的意義。
1兒歌對幼兒智力和藝術感知力的影響的具體體現(xiàn)
兒歌教學的最大價值在于,通過兒歌這一抓手提升幼兒的智力水平和藝術感知力。同時,兒歌除了能夠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外,還能在潛移默化間提升幼兒的聽力水平,并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兒歌區(qū)別于刻板的理論知識教育,具備更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能夠幫助幼兒以更為生動形象的方式提升之力和藝術感染力,獲得更好地教學效果。
1.1培養(yǎng)兒童對音樂節(jié)奏的感知能力
根據(jù)長期的教育經(jīng)驗表明,幼兒時期是人類對節(jié)奏的感知力最強的時候,也是音樂、兒歌學習的最佳時期。在傳統(tǒng)的刻板理論知識教學中,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相對較小,所以學習興趣也不高,學習效果自然也不盡人如意。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幼兒更為喜聞樂見的兒歌方式,讓幼兒在娛樂、輕松的氛圍中,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兒歌《小老鼠上燈臺》中,“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叫媽媽,媽不在,嘰里咕嚕滾下來?!边@首兒歌的韻律感非常強,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知到其三字一個節(jié)拍的節(jié)奏感。同時,這首兒歌的歌詞達到了押韻的效果,還能夠利用兒歌的方式,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其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1.2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是兒歌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之一。不可否認,幼兒時期是人類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為豐富的時期,但如果沒有加以合適的引導和教育,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會漫無邊際地發(fā)展,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幼兒時期的天賦也會被因此浪費。所以,為了更好引導幼兒成長,保證其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良好發(fā)展,就要利用好兒歌教學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提升幼兒的想象能力,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幼兒自己編唱兒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此外,兒歌的方式也更適合幼兒的心理特征,便于展開高質量的學習。
1.3開發(fā)幼兒聽覺能力和記憶能力
語文通常情況下是幼兒學習過程中的通識性課程,語文也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沒有語文的良好基礎,其他學習也無法有效展開。而幼兒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一味只讓幼兒進行字詞的閱讀和學習,反而不容易獲得良好的效果。但兒歌的學習,能夠提供一類更為輕松且愉快地學習方式,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通過傳唱兒歌,能夠切實提升幼兒的聽覺能力,同時對兒歌的歌詞記憶,也能以更為靈活的方式鍛煉幼兒的記憶能力,達到幼兒語文教學的基礎性與工具性的教學目的。
1.4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近年來,幼兒自閉的現(xiàn)象越發(fā)突出,而造成這一現(xiàn)象除了有外界環(huán)境的因素影響以外,還有包括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薄弱的因素在其中。所以,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使用更為靈活的方式來加以鍛煉,如兒歌的傳唱。因其豐富的趣味性、富有樂感的律動特征,更適合幼兒加以鍛煉和學習。因此,兒歌的教學時幼兒基礎教學中極佳的表達方法之一,擁有出色的教學效果。
2 如何利用兒歌教學促進幼兒智力發(fā)展
2.1選擇適合幼兒智力發(fā)展的兒歌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兒歌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自然也有眾多的數(shù)量和內容。然而,并非所有的兒歌都適用于幼兒教學,教師必須做好兒歌的篩選工作,選出具備教育價值以及幼兒相對更為喜聞樂見的內容,予以開放加入教育的內容之中,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這樣的兒歌除了有押韻、節(jié)奏感等特征,同時兒歌中含有豐富的數(shù)字內容,能夠幫助幼兒在潛移默化間提升對數(shù)字的敏感度,為其后續(xù)數(shù)學的學習夯實基礎。
2.2兒歌促進幼兒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在幼兒智力的培訓過程中,所需要加以培訓和涉及的內容相對較多。從過往的教育經(jīng)驗來看,只有結合幼兒的學習生活,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兒歌更貼近于幼兒的娛樂習慣,同時不會帶來有額外的學習壓迫感,所以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教師也要在潛移默化間培養(yǎng)良好的幼兒兒歌傳唱習慣。例如,教師要教唱《我是好孩子》的兒歌,我是好孩子,自己搬椅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拿杯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扣扣子?!蓖瑫r,在兒歌演唱的過程中,要搭配相應的動作進行,不僅能夠通過這樣的方法提升幼兒的身體協(xié)調性與開發(fā)智力,還能幫助幼兒提升良好的道德文化品質,達到綜合多元化教育的目的。
2.3兒歌在語言訓練中完成智力開發(fā)
幼兒的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密切相關,不論是詞匯量的提升還是語言組織能力,都和幼兒的思維情況息息相關。同時,正確的情感表達也是智力開發(f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而兒歌正是契合上述教育要求的重要方法,簡明輕快的節(jié)奏、通俗易懂的歌詞、積極向上的情感表達,都是兒歌相較其他教育方法所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所在。例如,在《小汽車》的教學過程中,“小汽車,滴滴滴,爸爸媽媽快上車,我送你們上班去?!逼渲?,歌詞高度貼合了幼兒的實際生活,并且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幼兒更好理解親情嗎,從而更好豐富幼兒教學內容,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文化品質,為其后續(xù)的學習夯實基礎。
3利用兒歌教學促進幼兒感知力發(fā)展
3.1尊重、鼓勵、贊美幼兒
區(qū)別于刻板的理論教學,在幼兒兒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切實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做到尊重且鼓勵幼兒的想法。在幼兒創(chuàng)作后,即使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教師也要做好鼓勵等工作,從而提升其學習的信心,推動兒歌教學可持續(xù)化發(fā)展。
幼兒觀察的角度不同,想法不同,自然對兒歌的理解也存在偏差,而教師要做到的是正確引導幼兒的創(chuàng)作結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便會導致課堂氛圍有些吵鬧,但在最大程度上給予了幼兒表現(xiàn)自我的空間,提升了自己的藝術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以一視同仁作為最為主要的教學方針策略,不能過分表揚某一位幼兒或過分批評一位幼兒,只有保護好幼兒的自尊心,才能最大程度上激發(fā)起表現(xiàn)力、感知力的學習欲望。教師一定要抓好一切契機,做到多元化的教學引導,才能更好發(fā)揮兒歌教學的價值與作用。
3.2設計活動方案,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盡管幼兒的年齡相對較小,其學習能力相對較為薄弱,但為了更好利用兒歌教學,發(fā)揮其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明確自己的職責,即做好引導工作,兒歌教學的主體仍然要以幼兒本身為主。所以,教師要深入幼兒之中,了解其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以及興趣愛好所在,挖掘最有價值、最有潛力的內容展開教學工作。尤其是從兒歌的特點來看,教師應當側重于幼兒語音以及幼兒語感的強化訓練。例如,在兒歌《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好多媒體設備,在播放兒歌的同時,搭配一定如優(yōu)美的圖片或視頻播放,從而更好引領幼兒進入兒歌所表達的氛圍與意境之中,提升兒歌的教學意義與價值,讓幼兒在潛移默化間養(yǎng)成良好的兒歌學習習慣,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4結束語
總之,兒歌對幼兒各方面的影響都是非常積極的,教師應該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兒歌的優(yōu)勢,為幼兒營造更加積極、健康的學習和成長環(huán)境,促進幼兒智力與藝術感知力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玉琴.音樂藝術教育在幼兒發(fā)展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7(33):170-171.
[2] 方娜.多元智力理論在幼兒音樂領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1.
[3] 丁麗亞.重視幼兒音樂教育促進幼兒智力發(fā)展[A].智慧學理論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論文選[C].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