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勝群
“古風”是當下以中國傳統(tǒng)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文化為基調,出現(xiàn)的音樂、文學、繪畫等新的藝術形式。流行的“古風歌曲”便是其中之一?!肮棚L歌曲”的歌詞借助中國古代文化,表達內容,抒發(fā)情感。其用詞講究,而且大多都用典。
然而,有些“古風歌曲”,頻遭網(wǎng)友吐槽。被吐槽的“古風歌曲”,名曰“古風”,玩的卻是不倫不類的“用典”手法?!鞍酝跏掌饎?,別姬也已走遠”玩的是霸王別姬之典故;“天下為公我為母,山河洞房天星燭”,玩的是“天下為公”的名言;“今人比枯葉瘦花黃”,玩的是李清照《醉花陰》中的“人比黃花瘦”。用詞上,佶屈聱牙,令人費解。什么叫“天下為公我為母”?什么是“枯葉瘦花黃”?看得你一頭霧水,只恨自己文化淺。思想跟不上潮流。
把一些經(jīng)典詞句隨意拆分組合。堆砌成無病呻吟、內容空洞的詞句,玩弄辭藻,哼哼呀呀,追求商業(yè)利潤。句擬字摹,食古不化,故作聱牙,以艱澀文其淺易。這種脫離社會、脫離現(xiàn)實的作品,雖然辭藻華麗,思想?yún)s十分蒼白、內容十分空泛。
有網(wǎng)友一針見血指出,一些所謂的“古風歌曲”,就是“糟蹋經(jīng)典,無病呻吟”。
文字艱澀生僻、拗口難懂。語句不通暢,讀起來如霧里看花,似懂非懂。某些“古風歌曲”的這一毛病,用“佶屈聱牙”來形容。十分恰當。
“佶屈聱牙”出自韓愈《進學解》:“周誥殷盤,佶屈聱牙?!倍n愈正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
自南北朝以來。盛行駢文,雖然駢文中不乏優(yōu)秀作品,但大量的。卻是形式僵化、內容空泛的文章。只是追求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形式,華而不實,成了文學發(fā)展的障礙。于是,韓愈等人舉起“復古”的旗幟,提倡古文。韓愈主張“文以載道”,文、道并舉,重道而不輕文。道是內容,文是形式。在內容上,主張“大凡物不得其平則嗚”(見《送孟野序》,關注現(xiàn)實,敢于批判,絕不無病呻吟。在文章的形式上,則“唯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和“文從字順各識職”《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文章應“章妥句適”,文字通順流暢、合乎語法規(guī)律。二者結合。才能寫出既有積極的思想內容又有文采的好文章。
同樣是一個“古”字,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是文學革命,內容上,擯棄的是“思想空泛”“無病呻吟”;形式上,擯棄的是“佶屈聱牙”“辭藻堆砌”。而現(xiàn)在被網(wǎng)友吐槽的所謂“古風歌曲”,正是一千多年前,被韓愈擯棄的“文學垃圾”,是文學的倒退。
以賦為例,由于過于講究藻飾和用典,清代袁枚干脆就把賦當成了詞典——“古無類書,無志書,又無字匯,故《三都》《兩京》賦,言木則若干,言鳥則若干,必待搜輯群書,廣采風土。然后成文。果能才藻富艷。便傾動一時,洛陽所以紙貴者,直是家置一本,當類書、郡志讀耳?!保ā峨S園詩話》)
把賦當成詞典,頗有黑色幽默的味道。其實,“勸百諷一”的賦,畢竟在文學史中還占有一席之地,即便被當成了詞典,也是工具書,尚有用處。而某些所謂的“古風歌曲”,佶屈聱牙,令人費解,只能供人吐槽,被歸到文學垃圾類。成為笑柄。
如何避免成為“垃圾文學”?學過醫(yī)學的魯迅,開出了治理“藥方”——“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保斞浮赌锨槐闭{集.作文秘訣》)當然,前提必不可少,一定要“有真意”。有病了,去藥店買藥,千萬不要諱疚忌醫(yī)。一定要實話實說。如果云山霧罩賣弄病情。廢話連篇,不得要領。引起對方誤會。買的藥不對癥。耽誤的可就是自己了。
童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