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敏
[摘 要]公共部門是向社會提供基礎服務的機構,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利于社會整體發(fā)展。文章從公共、公開、服務等方面闡述此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特征,并從管理理念、管理機制、人才劃分、崗位配置、績效考核、能力開發(fā)等環(huán)節(jié)闡述管理的創(chuàng)新路徑。
[關鍵詞]公共部門 人力資源管理 創(chuàng)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C962 文獻標志碼:A
當前,人才資源在各項管理工作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公共部門不同于普通企業(yè),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按照人才的能力特征以及部門發(fā)展情況進行,可促使公共部門向社會提供更好質量的服務,促使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探索出人力資源管理在公共部門的創(chuàng)新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特征
首先,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具有公共性,其和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不同,屬于非盈利組織,主要為社會公眾提供各項基本生活保障,部門運行主要是由國家財政撥款。其次,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具有公開性,可受到社會群眾的監(jiān)督。在人才選拔環(huán)節(jié),由國家統(tǒng)一考試,人員需要通過筆試與面試才可進入到公共部門。最后,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具有服務性,在管理過程中追求提升社會效益,擔負的社會責任較大[1]。
二、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創(chuàng)新路徑
(一)更新管理理念
在社會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市場經濟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在公共部門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過程中,要保障管理水平逐漸提升,應首先從管理觀念方面入手。例如:可將新公共管理、市場化等管理理念應用在人力資源管理當中,在公務員的管理體制當中將價格機制以及成本收益等融入其中,促使人員更深刻地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使用新的管理理念不但可提升公共部門相關人員的工作效率,還可精簡公共部門員工數量,促使人力資源管理效率不斷提升。
(二)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
公共部門開展人力資源管理時,要剛柔并濟,才能充分展現出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在管理機制的創(chuàng)新方面,應具體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不斷創(chuàng)新用人機制,在崗位的分配方面,應重視人才能力以及崗位實際需求。可使用人才雙向流通、競爭上崗,公共部門擇優(yōu)錄取方式進行。其次,在人才管理制度方面,可采取動態(tài)管理方式,按照階段工作質量對人才進行評價,促使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動態(tài)化,促使人才組織不斷循環(huán),轉變傳統(tǒng)硬性管理機制。動態(tài)化的管理可將公務人員置身于良性的競爭環(huán)境當中,促使人才不斷提升個人能力,促使公共部門各項工作順利進行。最后,在人才開發(fā)方面,應不斷加強機制的創(chuàng)新。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人才培訓以及挖掘能才潛能是管理重點內容,按照人才能力的差異性,對人才展開針對性培訓,不但能提高人員能力,還可將公共部門人才組織整體能力進行整合,促使人才價值觀念與組織價值實現統(tǒng)一,形成良性人才潛力開發(fā)管理機制。
(三)合理劃分人才等級
公共部門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應時刻將人才能力作為管理中心,在崗位分配方面,充分按照人員能力,將人才劃分等級。在此過程中,管理人員應該對人員能力的概念有明確掌握。其具體是指人才具有的專業(yè)能力、潛能以及智力水平等。公共部門的工作屬性相對特殊,在管理時,要按照員工在實際工作崗位服務公眾能力將人才能力加以劃分。然后,建立具體的崗位職能體系。只有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對員工能力有明確了解之后,才可按照其實際能力為其展開崗位劃分。在工作崗位的劃分方面,應按照公共部門職能以及性質,將工作崗位能級加以區(qū)分,按照不同崗位的實際工作要求、崗位特點等,明確人員的崗位職責。同時,對員工能力和崗位需求進行衡量,判斷其是否和崗位要求相符,然后對員工能力進行測試。例如:可使用書面考試、情境測試、組織考核等方式,按照考核結果對公共部門人員能力做出綜合評價。通過以上管理方式將人才能力按照等級加以劃分,為優(yōu)化崗位工作配置奠定基礎[2]。
(四)優(yōu)化崗位配置
公共部門在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過程中,應重點將工作崗位的人才選拔與匹配作為重點,促使人力資源管理質量不斷提升,實現對公共部門人才的優(yōu)化配置。例如:在管理過程,可遵循“能者有崗、賢者有職”的崗位配置原則。使用雙向選擇標準,既要考慮到崗位需求,同時將人才需要與人才能力等方面考慮其中,只有人才熱愛自身崗位,才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到工作當中。在崗位需求方面,應遵循《公務員法》對公共部門人員的要求,按照其部門崗位性質,例如:管理崗、技術崗、執(zhí)法崗等,選擇專業(yè)的崗位人才,達到專才專用的目的。只有崗位和工作人員能力最大限度相匹配,工作人員才可在崗位中將自身長處充分發(fā)揮出來,高效完成本職工作。除此之外,在人才的升職方面,應按照人才為部門創(chuàng)造出的具體效益,實行升職獎勵,可在崗位配置過程中激勵員工,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流動機制。
(五)完善績效考核
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績效考核屬于重點內容,同時也是激勵人員工作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具體是按照公共部門人員在自身崗位工作實際業(yè)績,以及管理過程中對人員預期能力的測評與考核,進而使用對應的獎懲措施,實現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激勵員工的主要目的。在具體的考核過程中,應具備完善的考核制度,針對公共部門不同崗位職責,對人員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制定全面的考核體系,在考核過程中,應遵循嚴格和公開的原則,保障考核過程的公平性與客觀性,提升考核結果的有效性。同時,在考核環(huán)節(jié),要保障考核主體認真負責,以嚴肅的態(tài)度,將公共部門每個員工工作績效正確測評出來??己酥?,要及時將結果向人員公示,同時由監(jiān)督部門作出反饋,形成監(jiān)督與考核互動的考核過程。只有完善的考核流程,才能讓被考核人員準確了解自身當前工作狀態(tài),了解主要取得的成績,以及工作過程存在的不足之處。完善的考核流程還能展現出考核環(huán)節(jié)的公開性和透明性,提升結果的真實性。除此之外,在考核之后,還應對考核客體的考核結果加以分析和說明,對其表現優(yōu)異的地方加以肯定,針對工作存在的不足要提出具體意見。按照考核結果確定人員的薪酬,將員工工作能力和工作業(yè)績掛鉤,當人員在自身崗位表現突出時,可獲得更多的津貼補助。對于在崗位沒有完成基本工作績效的員工,可采取問責或者淘汰的管理方式。
(六)重點開發(fā)人才能力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對人才能力的開發(fā)指的是針對公共部門人員展開培訓工作,不斷挖掘員工潛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再教育培養(yǎng),從而提升其綜合能力。在人力資源管理整個過程中,都涉及人才的能力開發(fā),具體包括以下三點內容。首先,對員工展開綜合培訓。這種能力開發(fā)方式適合公共部門所有人員,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員工潛能以及職業(yè)道德等方面內容。由于公共部門屬于為公眾服務部門,因此應將公平服務作為價值取向,在培訓環(huán)節(jié)重點提升人員政治、文化素質以及服務公眾的職業(yè)精神,轉變其傳統(tǒng)官本位的思想,使其能在崗位上全身心投入到為民服務當中。其次,對人員展開專業(yè)技能培訓。這種培訓方式適合專業(yè)崗位的人員,主要目的是提升其職業(yè)技能以及專業(yè)知識。當前,科技迅速發(fā)展,各種技術、知識等更新?lián)Q代速度較快,公共部門人員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自身知識,提升業(yè)務能力,才能提升服務質量。最后,按照人才工作能力以及所屬職位層級等展開定向培訓。例如:對于領導人員重點提升其決策能力和政策制定能力,對于基層人員重點提升其服務能力[3]。
三、結語
要實現我國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就要不斷提升管理者管理意識。健全管理機制,按照人才能力對人才崗位合理配置,使用完善的激勵制度,促使人才工作積極性有效提升。重點開發(fā)人才能力,促使公共部門人才系統(tǒng)更加完善,有效提升公共部門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楊秋妍.人力資源管理與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關系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8(21):140.
[2]孫蕾,滕玉成.國外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態(tài)勢分析——基于C itespace的計量研究[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 2018,29(5):80- 90.
[3]王磊,齊曉云,宋洋.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建設——以中國民航大學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28):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