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娟,白潔,周璇,劉海靜,何陽
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stis,SAP)屬臨床常見消化系統(tǒng)急癥,據(jù)報道,急性胰腺炎中SAP發(fā)病率高達15%~20%,因其病情危急,往往伴免疫、代謝功能紊亂,且發(fā)病2周后易并發(fā)感染性胰腺壞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誘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死亡率高達36%~50%[1]。有報道顯示IPN是SAP患者后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約占SAP死亡原因的80%~85%[2],但目前鮮有關于SAP致IPN危險因素的相關報道。以往臨床上治療IPN多采用經(jīng)皮腎鏡清創(chuàng)、經(jīng)腹腔鏡清創(chuàng)、經(jīng)皮CT引導下置管引流等,雖能取得一定效果,但這類技術較為復雜,并發(fā)癥多,應用受限。目前超聲內(nèi)鏡(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引導下支架置入引流術是國外治療IPN的最新微創(chuàng)內(nèi)鏡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死亡率低等優(yōu)勢,但國內(nèi)相關系統(tǒng)性研究鮮有[3]。因此,本文主要深入探討SAP致IPN危險因素及EUS引導下支架置入引流術應用價值,旨在為其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jù),報道如下。
本研究獲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14.5號),納入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95例SAP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回顧性分析。195例SAP患者中,男112例,女83例,年齡18~85歲,平均年齡(54.12±10.28)歲。
1.2.1 納入標準 ①參考《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年)》[4],經(jīng)臨床體征、增強CT、MRI等檢查確診為SAP;②年齡≥18歲,既往未行EUS引導下支架置入引流術;③發(fā)病48 h內(nèi)就診。
1.2.2 排除標準 ①伴其他感染性疾病、嚴重肝性腦病、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疾病、自身免疫性疾?。虎趷盒阅[瘤;③合并精神疾患或嚴重精神障礙者;④凝血功能障礙;⑤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激素等藥物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3.1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資料,統(tǒng)計性別、年齡、病因、合并癥等,分析入院后相關評分,包括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評分、改良CT嚴重指數(shù)(modified CT severity index,MCTSI)評分,并統(tǒng)計實驗室檢查指標(血小板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白蛋白、血鈉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法分析SAP致IPN的獨立影響因素,并觀察EUS引導下支架置入引流術治療IPN的臨床效果。
實驗室檢查。①炎癥因子及肝功能指標檢測: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留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抗凝血標本,血漿離心后置入-80 ℃環(huán)境下保存?zhèn)錅y。采用Olympus AU4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奧林巴斯公司)及配套試劑,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連續(xù)檢測法測定總膽紅素、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酸、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采用Cobas e601型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瑞士羅氏公司)測定降鈣素原濃度,試劑盒均購自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②其他指標檢測:采用Cell-Dyn 3700型血細胞分析儀(美國雅培公司)檢測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采用BACKMAN Array 360全自動特種蛋白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比色法測定血紅蛋白,散射速率比濁法測定清蛋白;采用BMD濁度法檢測脂肪酶;化學比色法檢測血鈣,酶法測定血清鉀、鈉;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血糖,上述試劑盒均購自江蘇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2 常規(guī)治療方案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禁食水、抑酸抑酶、胃腸減壓、抗生素預防感染等;伴器官功能障礙者予以器官支持治療,如機械通氣、血液透析等。
1.3.3 EUS引導下支架置入引流術 因SAP致IPN者行EUS引導下支架置入引流術。術前一晚進食流質(zhì)飲食,空腹≥4 h,完善相關術前檢查,排除禁忌癥。取患者左側(cè)臥位,丙泊酚全身麻醉后行超聲內(nèi)鏡檢查(超聲內(nèi)鏡主機為Fuji 530UT、Olympus EU-ME2),探查壞死病灶大小、位置、性質(zhì)、包膜是否完整等?;诔暡噬嗥绽找龑?,穿刺部選擇緊貼十二指腸壁或胃部位、且液化較好的病灶。病灶穿刺后回抽膿液,穿刺成功后將膿液送檢,行常規(guī)、細菌學培養(yǎng)等。順著穿刺針將Boston黃斑馬導絲置入病灶處,沿著導絲方位借助Cook囊腫切開刀使穿刺點貫通,后順著導絲用Cook擴張球囊對穿刺道行擴張?zhí)幚恚刂鴮Ыz于膿腔內(nèi)置入相應支架。分析引流情況,一旦支架引流不暢,可將鼻膽管置入膿腔內(nèi)引流。采用日本GIF-XQ240/260型或Olympus GIF-Q260J型電子胃鏡,分析支架定位是否準確,并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引流是否通暢等。術后觀察引流液顏色、性狀、引流量,根據(jù)引流量變化,擇期將引流管及支架取出(引流管拔除及支架移除指征:引流液胰淀粉酶水平低于100 U/L,引流液量低于10 mL/d,CT復查示胰腺壞死組織基本消失,引流液細菌培養(yǎng)結(jié)果呈陰性)。若出現(xiàn)較多壞死物,引流效果不佳,需行內(nèi)鏡下清創(chuàng)處理。
分析SAP致IPN發(fā)生情況,按SAP患者是否發(fā)生IPN,分為IPN組和非IPN組。統(tǒng)計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病因、合并癥及實驗室檢查指標等,分析SAP致IPN的危險因素。觀察EUS引導下支架置入引流術對SAP致IPN的療效及安全性。IPN判定標準[5]:增強CT提示胰腺實質(zhì)或胰周壞死組織有氣體出現(xiàn),或經(jīng)皮細針抽吸進行細菌培養(yǎng)或涂片檢出真菌或細菌。EUS引導下支架置入引流術治療IPN療效標準[6]:①顯效,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基本恢復正常,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恢復正常,腹部CT提示胰腺周圍積液等征象完全消失;②有效,臨床體征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水平降低50%以上,但未完全恢復正常,腹部CT示胰腺周圍積液面積縮小60%以上;③無效,臨床體征及癥狀未見明顯好轉(zhuǎn),甚至惡化。
195例SAP患者中,有72例發(fā)生IPN,占36.92%,納為IPN組;123例SAP患者未出現(xiàn)IPN,占63.08%,納為非IPN組。
單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SAP致IPN與APACHEⅡ評分、MCTSI評分、早期腸內(nèi)營養(yǎng)、機械通氣、禁食時間、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脂肪酶有明顯相關性(P<0.05),見表1。
表1 影響SAP致IPN的單因素分析
以SAP致IPN為因變量,以上述存在差異的單因素為自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并進行量化賦值,見表2。結(jié)果顯示,APACHEⅡ評分、MCTSI評分、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脂肪酶是SAP致IPN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3。
72例SAP致IPN患者均接受EUS引導下支架置入引流術治療,顯效30例(41.67%),有效28例(38.89%),無效14例(19.44%),總有效率為80.56%。術后40 d復查CT發(fā)現(xiàn)2例患者胰腺鈣化轉(zhuǎn)為慢性胰腺炎,術后55 d復查時有2例消化道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56%。術后3個月復查時有2例敗血癥,因不能控制引起感染性休克死亡,死亡率為2.78%,其余患者腹部CT提示胰腺感染灶基本或完全吸收。
表2 量化賦值表
表3 SAP致IPN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SAP屬消化系統(tǒng)常見危重急癥,據(jù)相關統(tǒng)計,國內(nèi)報道SAP致IPN發(fā)生率為31.30%~51.30%,國外報道的發(fā)生率為39.0%~57.0%;而IPN是引起SAP患者后期死亡的關鍵原因,包括胰腺及周圍急性壞死性液體積聚、包裹性壞死,病死率較高[7]。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195例SAP患者中有72例發(fā)生IPN,占36.92%,接近張翔等[8]報道的37.1%。而造成SAP的病因眾多,其中膽源性屬主要病因,朱宗文等[9]報道顯示30%~50%的SAP以膽源性為主;而國外報道的比例更高,為60%~80%[10]。另外,代謝紊亂、腹部創(chuàng)傷、酒精、高脂血癥等也是誘發(fā)SAP的常見病因,而目前關于SAP致IPN的危險因素尚存在爭議[11]。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PACHEⅡ評分、MCTSI評分是SAP致IPN的獨立影響因素,與伏添等[12]報道相似。APACHEⅡ評分由入院24 h內(nèi)的急性生理學評分、年齡指數(shù)、慢性健康情況評分三部分組成,多用于臨床嚴重疾病病情及預后評估,常作為AP病情嚴重程度的預測指標,APACHEⅡ評分越高,患者繼發(fā)胰腺感染風險越高[13]。楊衛(wèi)軍等[14]也發(fā)現(xiàn)SAP患者APACHEⅡ評分≥11分時,預示早期炎癥反應結(jié)束后于后期IPN發(fā)生風險較高,與本結(jié)論相似。也有報道認為APACHEⅡ評分預測SAP后期發(fā)生IPN的最佳截斷值為16.5分,靈敏度為60.5%,特異度為68.7%[15]。分析造成上述差異的原因,可能與研究對象的選擇、樣本量大小等因素有關。MCTSI評分是在CT嚴重指數(shù)基礎上修訂、簡化后的評價體系,從胰腺增強CT炎性及壞死分級、并發(fā)癥三個方面對患者預后進行評估,MCTSI評分越高,預示病情越嚴重。有報道顯示MCTSI評分越高,血尿淀粉酶和血鈣水平越低,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越高,反應SAP炎癥程度的生化指標越嚴重,病情越重,能有效預測感染性胰腺壞死程度及局部并發(fā)癥[16]。筆者認為,APACHEⅡ評分和MCTSI評分的異常升高均對SAP 病情進展的判斷有一定趨勢作用,是判定SAP致IPN的早期敏感指標。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脂肪酶是SAP致IPN的獨立影響因素,與楊珠瑩等[17]報道相似。孫廣曉等[18]也發(fā)現(xiàn)血脂肪酶、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的異常升高對SAP后期發(fā)生IPN有較大的早期預判價值,最佳截斷值分別為592 U/L、232.0 mg/L、6.5 ng/mL,診斷敏感度分別為80.2%、89.7%、85.3%,特異度分別為79.6%、82.2%、81.6%,證實了本結(jié)論。血清C-反應蛋白屬環(huán)狀五聚體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極低,一旦機體感染及組織遭到損傷時其濃度快速升高,其升高水平與病變嚴重程度呈正相關[19]。SAP因大量胰腺組織壞死,再加上感染等因素影響下,血中C-反應蛋白急劇升高。降鈣素原屬無激素活性降鈣素前肽物質(zhì),正常人血液中濃度通常為0.1 ng/mL,嚴重感染時隨著細菌感染嚴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有報道顯示降鈣素原用于早期AP嚴重程度分級,特異性、靈敏度均高達80%以上;降鈣素原>1.8 μg/L時,可判斷是否發(fā)生IPN[20]。而血清脂肪酶屬脂肪水解酶,SAP發(fā)作后其在6 h內(nèi)升高,并于24 h內(nèi)達至峰值,可維持7~14 d,因可在腎小管中被重新吸收并維持長時間的較高濃度,故被廣泛用于SAP病情進展預測[21]。筆者認為,血清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脂肪酶均能間接反映SAP病情進展,在SAP致IPN預測中具有重要價值。
本研究發(fā)現(xiàn),72例SAP致IPN患者均行EUS引導下支架置入引流術,總有效率為80.56%,術后3個月內(nèi)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56%,死亡率為2.78%,與王金金等[22]報道吻合。楊歆等[23]也證實EUS引導下支架置入引流術治療IPN臨床療效確切,并發(fā)癥少,死亡率低。分析其原因,該術式在內(nèi)鏡直視下以較小的創(chuàng)傷經(jīng)自然腔道行手術操作,能有效引流胰腺壞死積液及有毒物質(zhì),減少細菌、胰酶等毒素吸收入血,減輕對機體的不必要損傷,與“損傷控制”理念相符,利于緩解機體炎性反應,使胰腺功能早期恢復。但筆者認為,該術式治療首要條件是內(nèi)鏡能達壞死灶,一般發(fā)病約4周方形成包裹性積液,是開展該術式的合適時機。
綜上,SAP致IPN的危險因素眾多,包括APACHEⅡ評分、MCTSI評分及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脂肪酶的水平升高。而EUS引導下支架置入引流術治療SAP致IPN療效確切,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積極推廣。但本文因樣本量偏小,觀察時間較短,遠期療效并未明確,故今后需進一步深入調(diào)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