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在出差或旅行時選擇乘坐飛機。雖然飛機既快捷又舒適,但由于在空中要受低氣壓、相對缺氧及顛簸等因素影響,有一些人卻無法享受這份舒適,乘坐飛機時頭暈目眩、心慌胸悶、口干舌燥、胃脹、耳朵疼……到底哪些人不適宜乘坐飛機呢?
1.體虛老人。體質較弱的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較嚴重,尤其是心血管和胸肺功能減弱,在飛機起降以及飛行中氣壓變化、機身遇氣流顛簸時往往無法適應,會引起不適。因此,這類人盡量不要乘坐飛機出行。
2.初生嬰兒。許多航空公司規(guī)定:嬰兒必須要滿14天后才可登機。因為高空低氧的環(huán)境會使嬰兒的呼吸器官無法適應而引發(fā)危險。如果家中有小嬰兒需要搭乘飛機,臨行前最好先向兒科醫(yī)生及航空公司咨詢。即便是稍微大一些的幼童,在乘坐飛機時也容易出現頭暈、耳朵不適等現象,父母應注意看護,并引導寶寶采用吞口水等方式緩解不適。
3.部分孕婦。孕齡32周以上的孕婦不宜乘坐飛機,因為臨近預產期,氣壓的變化可能會導致孕婦提前分娩。孕齡低于12周的孕婦也不宜乘坐飛機,孕早期相對來說更容易流產。此外,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也不宜乘飛機,尤其是旅途時間較長的航班。
4.心腦血管病患者。高空血氧分壓低,輕度缺氧可能會使嚴重高血壓(收縮壓大于180 毫米汞柱、舒張壓大于110毫米汞柱)、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心肌缺氧等心血管患者病情加重或舊病復發(fā)。飛機起降的巨大轟鳴、震動,加上高空缺氧,同樣會使腦栓塞、腦出血、腦腫瘤這類患者病情加重。血紅蛋白低于60克/升的重度貧血患者,在高空缺氧的條件下,也容易出現頭暈、耳鳴等問題。
5.呼吸道疾病患者。慢阻肺、肺心病、嚴重氣喘、肺大皰、氣胸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在高空缺氧的環(huán)境下,有發(fā)生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心肺衰竭的風險。因此,這類患者在選擇搭乘飛機時應格外謹慎。此外,重感冒患者,因為鼻腔通氣性差,飛行前最好自備鼻通、麻黃素等藥物。
6.消化道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闌尾炎、潰瘍面很深的消化性潰瘍,以及消化道出血停止不到3周的患者,建議不要乘坐飛機。
7.耳鼻疾病者。飛機在起降和高空飛行中壓力變化大,人體需要依靠內外耳膜來調整壓力的平衡。耳鼻有滲出性炎癥以及有中耳炎的患者不宜乘坐飛機。
8.術后患者。近期做過眼球、耳鼻、胃腸手術者,15天內不宜乘坐飛機;做過腦炎、腫瘤、腦疝手術的,30天內不宜乘坐飛機;胸腹部手術不到48小時的,不宜乘坐飛機。以免在飛行途中因氣壓變化,導致閉合的傷口再次撕裂以及術區(qū)血管出血。
9.傳染病患者。確認患有開放性肺結核、流感、麻疹、水痘、甲型肝炎、傷寒等傳染性疾病者,要避免乘坐飛機出行,應居家隔離并積極配合治療,以免擴大疫情。
10.精神病患者。飛機內低壓、密閉的環(huán)境,容易使人精神緊張。因此,有癲癇、重度抑郁、狂躁等精神疾病患者不宜乘坐飛機,以免誘發(fā)疾病急性發(fā)作,甚至導致其攻擊其他乘客。如特殊情況確有乘機需要,必須在病情穩(wěn)定的前提下,以及在專業(yè)醫(yī)護人員的陪同下,再乘坐飛機。
(北京 ? 張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