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一媚
摘? ? 要: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劉醒龍的《天行者》,反映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存在于中國二十年之久的民辦教師現(xiàn)象及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作者運用多種手法,刻畫一群栩栩如生的民辦教師形象。其中尤為突出的,是抑揚手法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生動。
關鍵詞: 天行者? ? 人物形象? ? 抑揚手法
與莫言的《蛙》同時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劉醒龍的《天行者》(《鳳凰琴》《雪笛》《天行者》),反映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存在于中國二十年之久的民辦教師現(xiàn)象及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小說運用雙線結(jié)構、寫實、象征、對比等多種手法刻畫人物,成功地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民辦教師形象。在這眾多寫法中,欲揚先抑手法的運用尤為突出。欲揚先抑也叫先抑后揚,既是一種構思方式,又是一種寫作手法。“抑”起的是襯墊、蓄勢的作用,目的是“揚”?!短煨姓摺返暮诵膬?nèi)容是寫界嶺小學三代民辦教師四次轉(zhuǎn)正的故事,小說實寫了三次轉(zhuǎn)正即張英才、藍飛及鄧有米與余校長的轉(zhuǎn)正故事,在講張英才轉(zhuǎn)正故事時,借萬站長之口追敘了他自己轉(zhuǎn)正的故事,并同時交代了明愛芬癱瘓的原因及鳳凰琴的來龍去脈。下面就以四次轉(zhuǎn)正故事為例,對抑揚手法的運用加以具體闡述。
一、第一次轉(zhuǎn)正:互不相讓,針鋒相對
第一次轉(zhuǎn)正是萬站長的轉(zhuǎn)正。萬站長與明愛芬是界嶺小學第一代民辦教師,當時有一個轉(zhuǎn)正名額,兩人都想轉(zhuǎn)正,萬站長明知自己實力不如明愛芬,就利用不正當?shù)氖侄?,與已有兩次離婚經(jīng)歷的李芳閃電結(jié)婚,因為她有一個當將軍的叔叔可以做靠山,于是萬站長得到了轉(zhuǎn)正并很快當上了鄉(xiāng)教育站站長。明愛芬明知萬站長有關系,但也不甘示弱,想在考分上超過萬站長,在剛生完孩子的臘月天,為了趕時間參加民辦教師轉(zhuǎn)正考試,竟蹚水過河,結(jié)果不僅沒考成還把自己弄癱瘓了。她生不如死地活著,人瘦得像一張白紙蓋在一副骨架上,她忍著不死,就是為了實現(xiàn)轉(zhuǎn)正的夢想,她連說夢話都說:“即使死了也要到閻王那去轉(zhuǎn)正?!盵1](26)萬站長雖然用不正當手段使自己轉(zhuǎn)了正,但也背上了良心債,臨走前不敢見明愛芬,就送給她一架鳳凰琴,想讓她癱瘓在床有個伴,在琴盒上寫著“贈別明愛芬同事并存念”[1](23),后面還寫上自己的名字,又怕自己的名字會刺激她,就用小刀把它刮掉了。
第一次轉(zhuǎn)正,兩人互不相讓,結(jié)果萬站長轉(zhuǎn)了正,明愛芬致了殘。從此以后,萬站長就覺得自己欠明愛芬的,為了彌補自己對明愛芬的虧欠,他利用職權之便將癱瘓的明愛芬仍算作民辦教師,鄉(xiāng)教育站依然每月發(fā)給她35元補貼,說是為了照顧她的丈夫余校長開展工作。萬站長為了補償自己對初戀情人藍小梅愛情上的背叛,對她的兒子藍飛也是鼎力相助。人生有得必有失,萬站長雖然在工作上風生水起,而他的家庭生活則乏善可陳,他掛念著的初戀情人藍小梅最終嫁給了善良的余校長。小說中的萬站長是個精明之人,料事如神,工作勤勉,為界嶺小學一直奔忙著,這是在揚他的善,其實也是在寫他的贖罪。所以,寫萬站長這個人物,作者就是用抑揚手法表現(xiàn)的。
二、第二次轉(zhuǎn)正:一致同意,溫暖人心
第二次轉(zhuǎn)正是張英才的轉(zhuǎn)正。小說的故事就是從張英才開始的,先寫他高考落榜在家,百無聊賴,無心幫父母干活,還發(fā)狠地對母親說:“你不讓舅舅幫我找個工作,我連稻草也不幫家里動一根?!盵1](4)他天天期盼著當教育站站長的舅舅萬站長幫他找個好工作,以實現(xiàn)他做個城里人的夢想。結(jié)果舅舅安排他去全鄉(xiāng)最偏僻、山最高的界嶺小學當民辦教師,他很不樂意地去了。因為心情不爽,所以他到了界嶺小學,見到的都是不怎么好的景象。校舍是一排舊房子,見到的全體教師:余校長、副校長鄧有米、教導主任孫四海,“覺得他們瘦得很普通外,沒有什么特別的印象”[1](9)。見到的三個老師竟是全校的全部教師,還全是校領導,真是讓張英才吃驚不小。到吃午飯的時間,張英才看到“余校長沖著野地喊了幾聲,學生們回來后,將野草和蘑菇分別放進余校長家的豬欄和廚房里”[1](11)。張英才看得很納悶,認為這是在剝削學生,欺壓少年人。當他看到余校長的兒子余志時馬上想到電視里的非洲饑民,余校長家的早飯他覺得像豬食,勉強吃了幾口就倒掉了。
接下來寫界嶺小學在全縣貫徹義務教育法工作檢查驗收中竟以入學率96%通過了驗收還得了先進,結(jié)果讓張英才目瞪口呆,他忍不住,拿起筆給萬站長和縣教育局負責人寫了兩封內(nèi)容大致相同的信,詳細述說了界嶺小學和界嶺村在這次檢查中偷梁換柱、張冠李戴等見不得陽光的丑惡伎倆[1](47)。這一告狀信把界嶺小學將要到手的800元獎金給敲掉了,于是惹得界嶺小學的其他老師無比氣憤,萬站長氣得打了張英才兩個耳光。萬站長說:“你以為我就不曉得這窮鬼都不肯來的地方,實際入學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幾?你曉得我在這兒教書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入學率才達到多少嗎?臭小子,才百分之十六呀!我告訴你,別以為你比他們能干,如果這兒實際入學率能達到百分之九十幾,讓余校長他們當全國模范都算委屈,要當教育部部長才合適?!盵1](48)萬站長不容張英才分辯,繼續(xù)訓他:“你只花一張郵票錢,就弄掉了學校的先進和八百元獎金,余校長早就指望用這筆錢維修教室。其實,這兒的情況縣里完全清楚,想提高這里的入學率,比別處抓高考升學率還難,都同意界嶺小學當先進,你捅了一下后就不行了,窗紙捅破了漏風!”[1](49)至此,作者幾乎都用“抑”的手法寫張英才,其實是為后面的“揚”蓄勢。
果然,張英才在界嶺小學待了一段時間后,漸漸地被眼前的三位老民辦教師所感動,“他將自己上山后的所見所聞,如升國旗、降國旗、李子的作文、余校長家的十幾個孩子,以及孫四海的僅僅一次疏忽,就使學生險些成了野獸的美餐等,寫成一篇叫做《大山·小學·國旗》的文章”[1](62),投到省報,引起了省報的重視,省報的王主任還到界嶺進行了實地考察,情況果然如張英才所報道的,于是配了編者按與照片,將張英才的文章刊發(fā)在省報的頭版,因此引起了外界及上級對界嶺小學的重視。除了撥給界嶺小學一百套桌椅板凳外,還破例給了一個轉(zhuǎn)正名額,而且指定這名額要給張英才??墒菑堄⒉艌詻Q不要,他認為工作都是其他老師做的,最應該轉(zhuǎn)正的是資格最老的余校長,而余校長卻堅決推辭。于是大家投票表決,在表決無果的情況下,余校長提議先將轉(zhuǎn)正表格給垂死的明愛芬,說她之所以幾次三番地尋死又死不去就是因為沒有實現(xiàn)心中轉(zhuǎn)正的夙愿,讓她人生也有高興的事,好早點結(jié)束這一痛苦的歷程,于是大家一致同意將轉(zhuǎn)正表格給了明愛芬。明愛芬激動萬分,洗凈手鄭重地填寫完轉(zhuǎn)正表后就含笑去世了。經(jīng)過明愛芬去世這件事,大家對轉(zhuǎn)正之事似乎看淡了許多,余校長、鄧有米、孫四海三人一致推薦張英才轉(zhuǎn)正,覺得他年輕更有培養(yǎng)價值,而張英才堅決不要這個轉(zhuǎn)正。余校長對他說:“鄧校長和孫主任的確是自愿放棄的。只有一點,大家希望你將來有出息了,要像萬站長一樣,不管到哪里,都莫忘記還有一個叫界嶺的地方,那里的孩子上學還很困難?!盵1](76)余校長還將鳳凰琴轉(zhuǎn)送給了張英才。張英才后來在萬站長的勸說下,懷著十分愧疚的心情接受了轉(zhuǎn)正,最后張英才學成后仍然回到界嶺小學當教師,學習期間也在為界嶺小學的事奔走。這些都在“揚”他的善。在小說中,張英才是作者著重“揚”的人物,是一個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愛憎分明、知恩圖報的好青年。
三、第三次轉(zhuǎn)正:厚黑哲學,活學活用
第三次轉(zhuǎn)正是藍飛的轉(zhuǎn)正。藍飛轉(zhuǎn)正,可不像張英才轉(zhuǎn)正那么無私、光榮,他是很不光彩地私吞轉(zhuǎn)正名額。藍飛這個人物,作者一開始就用抑的手法寫他喜歡厚黑一類的書,并要求母親藍小梅讓她的初戀情人萬站長給他安排工作,先被萬站長安排在中心小學代課,在張英才及支教生夏雪、駱雨先后離開界嶺小學之后,藍飛也被安排到界嶺小學當代課老師,還被任命為校長助理,這樣使余校長有空外出學習,藍飛因此有機會掌管學校的印章。就在余校長外出期間,又下來一個轉(zhuǎn)正名額,藍飛竟私自填上自己的名字送了上去,不告訴鄧有米與孫四海二人,也未經(jīng)余校長同意。為人處事確實黑得厲害。藍飛私吞轉(zhuǎn)正名額,事發(fā)后使鄧有米與孫四海二人氣憤無比,被萬站長請回來“滅火”的余校長差點被鄧有米掐死。鄧有米和孫四海一致認為這一切都是萬站長設的局,他倆都怨萬站長與余校長,認為他們是串通一氣的。余校長確實是和事佬,勸鄧有米與孫四海說:“當初我讓你們照顧一下明愛芬,你們不是二話沒說嗎?”鄧有米說:“明愛芬是將死之人?!盵1](47)余校長繼續(xù)說:“將死之人都讓她好死,活著的人更應該讓他好活。藍飛的事雖然木已成舟,想要翻出那些臟東西,譬如造假證明、以權謀私等,抹黑他,也不是什么難事,甚至完全可以翻盤。可翻盤之后怎么辦?藍老師連戀愛都沒談過,就要背上這些臟東西,豈不是生不如死嗎?”[1](174)鄧有米與孫四海經(jīng)過一番內(nèi)心的痛苦掙扎,終于歸于平靜。誠如文中王小蘭說的,要么上面讓他們?nèi)齻€人一起轉(zhuǎn)正,否則誰也當不成公辦教師,因為最應該轉(zhuǎn)正的是余校長,而余校長在轉(zhuǎn)正這件事情上是謙謙君子,一再退讓。余校長說:“就說這次轉(zhuǎn)正指標吧,反正我是不會要的。如果我要了,對得起你們二人嗎?鄧老師,我想你也是如此,我不要,讓給你,一想到還有孫老師和老余,你會心安理得地填這個表嗎?”[1](177)于是,這三人就形成了界嶺小學的“劉關張”,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藍飛轉(zhuǎn)正后,對村長余實對教育的輕視有強烈的抗議,并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民主與法律的種子。后來他調(diào)到縣團委,在縣團委工作期間,他積極為界嶺小學建設新校舍奔忙,為村長選舉奔忙,這是在用“揚”的手法寫他的善,其實也是寫他對界嶺小學三位老民辦教師的愧疚。
四、第四次轉(zhuǎn)正:全體轉(zhuǎn)正,悲喜相交
第四次轉(zhuǎn)正是所有民辦老師都有機會轉(zhuǎn)正。這本是天大的好事,但大家卻高興不起來,因為要自己出錢買斷當民辦老師時的工齡。界嶺小學的那幫民辦老師,少的干了十幾年,要七八千元,多的干了二十幾年,要一萬多元。在當時,這個錢數(shù)在他們看來是天文數(shù)字。民辦教師每月能按時拿到的補貼是35元,最早時每月補貼才4元,其余一半錢要靠村集體發(fā),而集體則是一拖再拖。民辦教師們要養(yǎng)家糊口,課余時間還要養(yǎng)豬種地補貼家用,像余校長不僅要養(yǎng)家還要補貼住在他家的十多位學生。盼望轉(zhuǎn)正,成為公辦老師,是他們?nèi)松畲蟮钠砬螅@種盼轉(zhuǎn)正的心情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是早已化為一種心情之癌,成了永遠的不治之癥。眼看交錢的期限快到了,孫四海除了急得長了一嘴的口瘡毫無辦法,余校長干脆順其自然。結(jié)果只有鄧有米好不容易湊足了一萬元錢,這可是他們夫婦倆一輩子省吃儉用節(jié)約起來的,為了轉(zhuǎn)正,他們連孩子都沒敢生養(yǎng),于是他按時交錢并轉(zhuǎn)了正,美夢終于成真。像范進中舉一樣,他的妻子成菊高興得幾乎得了癔癥,一個勁地傻笑著,是藍小梅出招說了一句嚇唬她的話:“如果再得意忘形,就將鄧有米的公辦老師資格作廢!”[1](255)這才使她恢復了常態(tài),而藍小梅的話卻一語成讖,鄧有米剛轉(zhuǎn)正不久的公辦教師資格被開除了。因為鄧有米惦記余校長和孫四海轉(zhuǎn)正的事,知道他倆沒錢,正好自己負責建造校舍工作,從村長余實的話里知道了接受2%工程款作為回扣是合理的潛規(guī)則,于是接受了2萬元的回扣,準備給余校長與孫四海交錢,不想校舍是豆腐渣工程,在驗收之際轟然倒塌,鄧有米被開除公職,只好躲到外面避風頭。這事到此并沒有完,鄧有米讓妻子成菊去上級部門討回了他買斷工齡的錢,卻替余校長交了工齡錢,使余校長得到了轉(zhuǎn)正。鄧有米為別人轉(zhuǎn)正丟掉了自己的鐵飯碗,簡直是舍己為人,這是在“揚”他的善。他之前的小氣,與孫四海的鉤心斗角等,在此全一筆勾銷了,他的人格在最后得到了升華。所以,鄧有米這個人物,作者也是采取了先抑后揚的手法來寫的。
《天行者》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是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來寫的。這種手法是小說講故事時的一種蓄勢手法,它讓小說中的人物自身所作所為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人物與人物之間形成一定的對比與襯托,用萬站長、張英才、藍飛的轉(zhuǎn)正襯托了界嶺小學上二代民辦教師的善良、正直,用余校長的轉(zhuǎn)正襯托了鄧有米及他妻子成菊的善良,還用張英才的父母與藍飛母親的善良映襯他們孩子善良的源泉所在。抑揚手法在刻畫人物時,能使人物更加真實感人,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抑揚結(jié)合,就能揚長抑短,塑造出更真實感人的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1]劉醒龍.天行者[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