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 傣族
1
在龍摩爺圣地
腳步踩下去很輕
說話聲音也很輕
哦,不,我并沒有言語
這是供奉眾神的地方
我不能發(fā)出聲音來
是螞蟻在牛頭山上趕街時
交頭接耳的聲音
它們在談論古老而
悠遠的佤部落祭祀儀式
2
佤族祭龍摩爺
從最初的獵殺絡腮胡男子
到1958年的牛頭代替人頭
佤部落用獨特的祭拜儀式來
祈求神靈庇護
山寨平安
神山的泉水被稱為圣水
用芭蕉葉捧起喝一口
清冽甘甜
據(jù)說喝了能得到神靈的護佑
3
山谷里,古蔓藤纏繞
三千多個牛頭上青苔遍布
牛頭是綠的,石頭是綠的
古樹的枯枝也是綠的
每一片葉子,每一棵小草
蜘蛛,蝴蝶等各種小昆蟲
都經(jīng)過神的洗禮
充滿了力量與神秘
屏住呼吸
能聽到摩巴的咒語在山谷回蕩
4
這么多的牛的魂魄擠在一起
只有山足夠大,才能容納
每一個牛頭的眼睛都被時光帶走
剩下兩個空洞,但仍然有神,氣勢未減
也許摩巴的意念還在
牛的尊嚴還在,能上龍摩爺?shù)募琅_
牛的一生注定與眾不同
牛的死亡是有出處的
而人卻沒有
5
順著掛在山上的牛頭行走
一路向上,想找到水源
找到龍摩爺?shù)母?/p>
可這是一座比死亡更幽深的山谷
尋找只是徒勞
我是如此接近
卻又感到如此遙遠
與神的距離
似乎觸手可及
又好像飄渺無邊
有人從山下跑來找我
擔心我會消失在此山中
其實,他們的想法大可不必
這是一座人神共居的佤山
干凈的靈魂是不會被傷害的
6
一頭牛
在鏢牛場
被凈身,洗禮
吃了巴猜給的
最后一根草
帶著佤族人民的祈愿
走向龍摩爺
一頭牛的死亡
換來山寨平安,
人丁興旺五谷豐登
牛,是佤族人民的神
7
新米,茶葉,芭蕉,
甘蔗,冬瓜,公雞等
帶著同樣的重托
走向龍摩爺
這是神靈庇佑下
阿佤人的勞動所得
帶著這些收獲
如信徒般虔誠,
一路步行到龍摩爺圣地
敬奉,既是祈愿
也是還愿
祭祀儀式后的新米和茶
分給上山的每個族人帶回家
這是經(jīng)過洗禮的,
也是巴猜與眾神對話后
的信物,派發(fā)出的是
新希望,新福祉
辟邪免災,護佑山寨
8
“司崗里”走出來的阿佤人
腳踩厚土,頭頂祥云
用雙手創(chuàng)造
一個直過民族的奇跡
敬畏自然,相信萬物有靈
大地是胞衣,
對每一寸土地飽含深情
9
一個把命交給大地的民族
宛如一顆種子埋進黑土
一個把靈魂寄托于萬物的民族
宛如一部厚重史詩
信念與日月同輝
歷史與圖騰共存
10
佤山是一座無形的廟宇
龍?zhí)妒菑R門,
“人類童年”的阿佤人
在這里繁衍生息
在世代勞作中收獲希望
從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
舊社會,沿著黨的光輝
健步前行,山寨翻天覆地變化著
有房就有路,有路就有車
從前的茅草房沒了
樓房如春筍般拔地而起
無論是佤山的路
還是佤山的人
都似佤山的礦產(chǎn)
閃閃發(fā)光
注:佤山,即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同時也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誕生地。
“龍摩爺”是佤語的譯音,“龍”是神山、圣林、圣地之意,“摩”是神靈,“爺”是仙靈,“摩爺”是“眾神仙靈”的意思,“龍摩爺”就是人們向“眾神仙靈”祈福求安的圣靈之地。
“巴師?!焙汀鞍筒隆笔悄芘c神對話的能人,是佤族寨子里有特異功能的人,他能與天神、地神、雷神、風神、水神、樹神、草神、門神等萬物對話、見面,也能與死鬼、死神及其它鬼魂通話、見面。
國門- 大黑山
1
娜妥壩,
稻穗金黃,野果飄香
我看見比山更高的邊防戰(zhàn)士
比大山雄偉的鋼鐵之軀
他們是和平的基石
疆土的守護神
緬甸孩子帶著紅領巾
說著流利的中文
跨過大黑山邊檢站
到國門小學讀書
是走讀的小小留學生
孩子們潛意識里,更認為
自己就是中國人
2
娜妥壩是西盟縣
國門第一寨
河那邊是緬甸
河這邊是中國
國有界,愛無界
中緬孩子
在學校的待遇同等
娜妥,天近,云白
街像一把梯子直抵云霄
一直往上走可以摘下云朵
蹦得足夠高,頭能碰到天
3
在馬散,沉默的水牛
低頭啃食著草坪
比水牛更沉默的是
藍天下高舉的人頭樁
也許誰也想不到吧
有一天樁會淪為紀念品
供游人指指點點
從原始社會到新中國成立前
人頭樁可是阿佤人的“守護神”
4
茅草屋體驗館
是一個可以讓生活
回到過去的地方
火塘邊,
黑皮膚的佤族女人
在做佤族稀飯
巖英膚色黝黑而細膩
總會讓人想多看幾眼
猶如黑夜里走過的漂亮姑娘
黑并不會遮擋她的美
5
馬散新農(nóng)村建設的房子
讓草房時代一去不復返
現(xiàn)代化建筑的屋頂上
掛著鋁合金草
讓曾經(jīng)弱不禁風的生活
充滿了鐵的韌性
6
巖英的兒子
赤腳走過青草地
他的皮膚比媽媽更黑
比皮膚更黑的是小臉上的余怒
媽媽喊吃飯的聲音
嚇跑了水里就要鉤的魚
于一個幾歲的孩子而言
吃飯遠沒有
水里游來游去的魚重要
7
巖英的弟弟熙哲
是典型的佤山漢子
黑皮膚黑衣服,身上散發(fā)著
佤山人特有的氣質
他參加過魯?shù)榫葹模綉?zhàn)老區(qū)排雷
背過戰(zhàn)友的尸首,扛過災民的骸骨
說到犧牲的戰(zhàn)友,他喉結打顫
嘴唇發(fā)抖,熙哲摁下翻涌的胸口
卻沒能捂住泛紅的雙眼
8
巖英帶領全村女人織布
絢爛多彩的傳統(tǒng)飾品
帶著佤山去遠行
《民族文學》編輯、
青年作家石彥偉買了兩條圍巾
作為給母親的云南禮物
我想,當石媽媽收到圍巾時
同時也握住了來自佤山的
陽光,雨露和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