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園園
四川省綿陽中學實驗學校
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音樂課程已經成為當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門獨立學科。音樂能夠體現(xiàn)人類對于藝術的追求,自古以來就有高山流水遇知音,因為音樂而結交好友、廣為傳誦的典故。而音樂鑒賞就是欣賞音樂作品,就是對音樂作品認真的回味與感受。近些年,隨著音樂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突破,市場上出現(xiàn)的音樂作品也多種多樣,不僅豐富了人們的聽覺,還陶冶了人們的情操。音樂鑒賞是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一部分,在鑒賞音樂作品的過程當中,不僅僅要以相關的音樂知識作為基礎,還要結合其他的人文知識或背景材料深入分析和理解音樂作品,明確音樂作品想要傳達的主旨內容。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對于提高高中音樂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音樂鑒賞并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是必要的前提,相關的文學知識和歷史知識也是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必然條件。對一部音樂作品進行鑒賞并不僅僅是對音樂本身的編曲或者樂符進行欣賞,而是要立足于這個基礎之上并以一定的相關知識作為條件。教師在帶領學生鑒賞音樂的同時,還要從樂曲的節(jié)奏出發(fā),聯(lián)系作曲者的生活背景和個人簡介探尋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結合樂曲本身的旋律、節(jié)奏以及音符提升音樂欣賞效果。
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不僅能夠夯實學生的音樂功底,還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知識,完善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音樂是一門較為生動、形象的語言,音樂自身可以傳達出許多種情感,抑或悲傷還是欣喜。現(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選擇送孩子去音樂培訓班,希望通過音樂塑造孩子的審美,形成科學、積極的審美觀。學生在欣賞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時,就會體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之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鑒賞是對音樂作品的再一次創(chuàng)作,因此,要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在腦海中構造出音樂作品所想表達的情景或者意境,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音樂,并通過聯(lián)想描繪出音樂所表達的形象。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會不斷提高,最終形成科學、完善的審美觀。
自古以來,音樂都有可以陶冶人類情操、凈化人類靈魂的作用,這種作用與音樂的特性、人類對音樂的心理感知是密切相連的。人類通過心理活動達到對音樂的感知、理解以及欣賞過程,并且音樂的社會性能也是通過欣賞者的心理活動這一體現(xiàn)。人們在感受美、鑒賞美以及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體現(xiàn)的就是欣賞。良性、悅耳的音樂對高中生來講是一種有效的放松方式,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緩解緊張的心理壓力。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發(fā)揮音樂藝術獨特的魅力時結合學生的情況設定教學內容,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有效提高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隨著當前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實施,音樂新課標也給高中音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教學要求。在高中音樂課堂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對音樂的審美為核心內容,徹底激發(fā)學生喜愛音樂的情感,為學生營造積極、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參與到音樂鑒賞活動中來。
例如,教師在講解《黃河大合唱》音樂作品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黃河的視頻和短片,或者給學生簡要介紹一下作曲家冼星海在創(chuàng)造這首音樂作品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在感受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黃河奔騰氣勢的過程中深刻理解音樂作品所傳達的思想情感,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開放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逐漸成為社會需求的人才所具備的品質和特性。因此,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也要貫徹落實這種人才培養(yǎng)方案,在學生欣賞各國名曲的過程中拓寬自身的視野局限性,以學生為主體學習對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搜尋自身喜愛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地走進音樂,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總之,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音樂鑒賞在音樂教學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為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積極的教學環(huán)境,突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全面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