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花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小學部
結合新課標標準,針對三年級小學生的寫作教學應該遵循循序漸進基本原則,逐漸深入滲透引導學生展開寫作教學,做到教學分寸把握適度。在教學中也要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自主性學習習慣,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結合,最后培養(yǎng)中學段小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造力。為此,教師應該思考利用中學段小學生易懂的、創(chuàng)新的方法展開教學,一方面不讓學生感覺學習難度太大,一方面也能吸引學生融入進來,快速適應教師所安排的寫作教學過程。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迸d趣對于學習一般知識是這樣;對于小學中段學生的作文也是這樣的。要訓練好他們的作文能力,必須從激發(fā)興趣入手。一旦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興趣,就會激發(fā)他們對作文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首先,鼓勵孩子寫周記。在學生書寫周記時,老師不要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不是非要求學生寫什么“有意義”“難忘”“有趣”的事情不可。試想一下,學生每天的生活有那么“豐富多彩”嗎?即使偶爾有我們所認為的“難忘”和“有意義”的事情發(fā)生,對于年僅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有那么多感悟嗎?如果有,可能也不過是一絲漣漪而已,很難濺起我們所期待的水花。因此,筆者只要求學生寫讓自己稍微有所觸動的一件小事、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一件物品、一處景點或者是心有所思的一絲感悟、一縷情緒、一點心情等等。在寫作篇幅上也不提出呆板的規(guī)定,非要寫到300字或400字不可的要求我不會提的。只要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感悟,多少都可以獲得我的點贊。總之是力求一個“真”字。特別是對于那些向來都比較怕寫作文,語言表達都不太通順的孩子我還會對他們降低要求。只要他們寫出了自己的感受,把意思說清楚了,把句子說通順了,盡管他們的表達還不夠豐滿、不夠具體、不夠生動,但只要是他們童心、童真、童言的表達,筆者都會為他們點贊。只有消除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才能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
其次,為了激活學生思維,筆者也是因地制宜地地給學生提供一個交際的場所與情景,讓學生在交際語境下習作。春游、秋游,孩子們樂在其中,可是到了寫作文的時候,還是會有學生舉手說:“老師,我沒有東西寫?!彼娴猛鞓?,就是寫不出東西。這是他對生活認識不到位,無法細分生活事件。只有認識到位,才能將事件還原,才能有序、有條理地表達。筆者曾經(jīng)在執(zhí)教指導學生寫《吃餅干》時,我給班上的同學分成了六個小組,又給每個同學都分發(fā)了兩塊餅干。然后又創(chuàng)設情境地讓每個同學開始在課堂上吃餅干,比比看誰吃得最有特色。吃得最有特色的同學就到講臺上來表演給其他同學看,其他每個同學注意觀察這個令大家開懷大笑的學生吃餅干時的動作和表情。通過表演和學生的交流,讓學生明白了自己應該怎樣去觀察生活,應該怎樣去學會有序地表達。隨后,我又安排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小組內再次比賽吃餅干,這一次讓小組內的學生都注意觀察其他同學的表情和動作,甚至聽聽小組內成員的對話等。比賽完后,筆者立即安排學生寫片段作文,就根據(jù)剛才所看到的情景把小組內比賽吃餅干的過程寫清楚。令筆者驚喜的是,每個小組的孩子都能把小組內吃得最有特點的學生的動作神情寫具體,甚至把其他同學的表現(xiàn)和自己的感受也寫得很具體。筆者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孩子們已經(jīng)初步學會了如何去觀察生活,如何去認識生活。
作文教學中還有一個法寶就是仿,仿句、仿段、仿篇。對于很多一線教師來說,最有效最直接的慣用方法就是用范文來指導學生寫作。的確,在學生的指導上,范文的示范的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課外找范文,不如好好鉆研教材,根據(jù)課文中本身蘊含的習作技巧的示范加以引導,拓展學生練筆空間,為孩子廣開“寫”路,巧妙地練,恰到好處地練,就能準確把握練的時機,這樣,我們的練筆也就有了著落,有了效果。對于學生的練筆,最好能當堂評價,當眾朗讀優(yōu)秀練筆,既鼓勵了作者,又為不好動筆的學生指引了方向,開闊了思路。比如第七冊第二單元都是一些寫景的文章,《觀潮》這篇課文是一篇典型的寫景的文章,一般的寫景的文章的難點就是寫作順序。學生往往都不會按照一定的順序通順地寫出一處景點的特色。在教學課文時,通過老師的點撥,學生會進一步明確寫景一定要有順序,也可以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寫出一種景觀的前后變化。同時也明白了,寫景要“寓情于景”,要帶著感情去描寫,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樣寫出來的景才不會那么枯燥,才會富有生機,富有情趣。
雖然老師在指導作文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但學生的經(jīng)歷與學識的限制,學生不可能個個都是寫作能手。這就需要老師分層次地對學生做進一步的指導,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要不斷地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A較差的學生當他們的文章有所欠缺,有所不足時,教師一定要及時又準確地指出來,并盡量寫上評語,如果能夠面批,當面詢問他的寫作意圖,是最理想的。教師千萬不要大筆一揮,洋洋灑灑為學生補上你自認為很理想的一段。這樣,一方面學生的思維畢竟跟我們有所不同,難以理解你的修改意圖,另一方面也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還助長了他的惰性。
事實上小學語文中段作文教學作為啟蒙期作文教學應該做到教無定法,教師只要遵循循序漸進、自主性、個性化、開放化原則就能確保小學生初步形成寫作意識與寫作能力,再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最終在中學段就形成他們的寫作能力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