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霞 錫林郭勒盟第二中學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026000
21世紀是信息社會,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教育也不例外,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已經引起了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思想政治課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條件,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也十分迅猛,并引起了教育的深刻變革,給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育組織形式,現代課堂教學的設計及呈現形式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我國著名的現代教育技術專家李克東教授對現代教育技術曾這樣定義:現代教育技術是指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yōu)化的理論與實踐。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整合、優(yōu)化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 ,探索能充分體現新課標下現代教育教學思想,融現代教育技術媒體于其中的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有其必要性與緊迫性。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趨勢,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正全面步入人們的現實生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是新時代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采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毙畔⒓夹g與學科教學整合是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的新趨勢,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長期任務。它關系著新世紀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以及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步伐、能否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的教育相接軌。
信息技術教育由信息技術課程向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方向發(fā)展,是高中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傳統(tǒng)的教學是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三中心”,其顯著的特點表現為整體劃一的集體式教學,這種教學的單一性,往往造成“少、慢、差、費”的現象。這種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迫切需要改革,需要增加新的內涵。新的課程標準提出:“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政治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實踐能力”。思想政治課具有理論性、綜合性、時事性、德育功能突出等特點。理論聯系實際是學習政治課的重要方法,但是學生的活動范圍和人生閱歷決定了很多實際是無法涉及的,從而學生對于教材中的很多知識既陌生又不感興趣,傳統(tǒng)的教學以傳授知識和說教為主,枯燥乏味,課堂氣氛沉悶。在課堂上引入多媒體課件等信息技術,既豐富了課堂,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這就需要研究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目前,我校已開通了校園網,建起了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教室、校園電視臺、網絡教室等信息技術教學的硬件設備.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課堂的運用研究成為可能。通過研究一方面可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yè)理論水平和信息素養(yǎng),促進教師由“知識型”向“專業(yè)型”,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課堂由“單一型”向“多向型”,“灌輸型”向“互動型”轉變。另一方面,可以推進學校的校本教研,營造濃厚的教學研討氛圍。
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即把信息技術作為思想政治教師進行教學、學生進行學習的有效工具,使教學內容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彌補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讓學生的認識沿著“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路線前進,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能切實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語言和板書為手段,向學生單向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交互”式和“協(xié)作”式學習,改變線性的、被動的記憶學習,實現非線性的發(fā)現、探索和構建,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
成功的教學往往是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因此,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有機結合起來使用,優(yōu)勢互補,而不是簡單地相互替代。在選擇和運用信息技術時,注意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統(tǒng)一性,注意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的協(xié)調性,注意信息技術與認知水平的相容性,注意形式上的美觀性和手段的創(chuàng)新性。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推進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不是為了運用而運用,而是通過信息化的推進,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和教育目的的實現,實現學?,F代化教育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