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薔
(武漢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205)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以及我國現(xiàn)如今的經濟結構形式,我國經濟的建設發(fā)展與大學生的在各行各業(yè)的積極艱苦奮斗緊密相連。在當今世界,英語已成為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自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自發(fā)地學習英語。英語教育也納入了義務教育的科目中,成為與語文、數(shù)學等同等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尤其是在涉及專業(yè)核心技術里面,大多國際性的交流都是英語交流。因此在高等教育里面,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使之滿足社會的需求是當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在現(xiàn)代教育過程中,教育工作者一直強調“文化育人”的教育觀念。英語的學習,不僅是讓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基礎知識,還能將英語用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增強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和英語核心素養(yǎng)。將所學的英語知識用于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市場對于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高校的英語教育應該側重于英語應用能力以及用于國家的文化學習方面,增強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能忽略英語文化和本國文化的融合教學。由于中國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在本國學習英語,因此在教學中要更加注意理解跨文化角度下的英語文化和本土文化。這也是在母語的環(huán)境下用英語語言思維方式來重新認識本土文化,將英語作為語言工具來進行探討學習本土文化的新型教育理念。在現(xiàn)代多元發(fā)展的社會,英語作為語言工具更好地用于日產交際和人文發(fā)展是高校英語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傳統(tǒng)對高校教育的文化研究方向主要是對教育普遍的價值追求,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對高校教育的研究方向逐漸轉為教育人文化,通過激發(fā)學習興趣來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語言教學是將語言和文化連接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語言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對英語基本詞匯以及語法的掌握,更要注重對于語言自身的文化性質的學習。在世界文化深度融合的社會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價值研究方向也會隨著改變。高校教育改革也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做出調整。教學評價也不再是局限于考試成績,更多的是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結合。在文化審視的角度下,教學過程會更加注重語言教學的參與性和實踐性、教學過程的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教學以及語言自身和學習者之間的良性互動。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體驗到更多的情感教學和文化體驗,提升高校整體教學質量。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社會文化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上攵?,英語在促進不同文化的共生共存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運用語言工具的同時,要從文化視角強調英語作為不同文化融合與創(chuàng)新之間的橋梁作用。因此,在全球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大學英語不僅是一種交流的工具,也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增進文化理解的有效途徑。在多元文化發(fā)展趨勢下,要在文化理解的基礎上實現(xiàn)文化創(chuàng)新和多元文化共同發(fā)展,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適應能力。
文化審視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評價高校英語教育。文化的概念比較寬泛,在學術界沒有對文化形成統(tǒng)一的定義。一般來說,文化是包括人類所有社會活動和精神世界的產物。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有很多,例如:歷史、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價值觀等,是在人類長期發(fā)展過程中,被人們廣泛的認可和傳播。高校英語教育的文化審視研究主要是看教學的最終效果能否有效的促進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在文化審視的角度下,英語作為工具性語言,除了自身的交流功能,還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文化審視強調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文化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過程中要充分地利用文化的影響,把它和高校的英語教育聯(lián)系起來,為推動文化的深入發(fā)展和提高教學質量做出積極的貢獻。
許多高校都開設了外國語學院,里面就包含了對英語的專業(yè)教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新的語言,將語言用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幫助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也是高校教育改革后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方式。從文化的角度來看,英語作為交流的工具,是學生認識西方世界的重要媒介。高校的英語教育要注重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引導,注重學生文化內涵的豐富,同時加強高校英語教學的文化性,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人文素質。教育和文化是緊密相連的,在高校的教學中要將二者結合起來,既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基礎語言能力,也要增強學生對跨文化知識的了解和應用,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我國高校的英語教學一直是強調英語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考核標準嚴重束縛了高校學生對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上課認真聽課,課下完成作業(yè)。期末突擊一下,就能簡單輕松地通過期末考試。而學生真正學到的英語知識有限,也沒有培養(yǎng)起學生自我學習英語的能力。英語的學習不僅是作為工具性語言的學習,還要加強英語文化的深層次學習。這也是有效掌握一門語言的重要方面。這就要求高校的英語專業(yè)學習必須是對英語全方面的教學,包括英語口語能力、聽力訓練、翻譯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同時還要加強跨文化英語各國背景情況的學習,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綜合能力和英語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高校教育的英語主要作用是進行交際和看懂專業(yè)領域的相關英語。老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英語的實際學習。課本知識的學習必不可少,因為那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同時還是進一步強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看懂英語相關同義的表達。這也是英語教學工具性的體現(xiàn)。
英語是一門綜合的學科,也是一個長期學習的過程。大學英語要面臨的英語考試很多。學生需要結合自身對英語的學習情況來參加不同的英語考試。英語的學習短時間是看不出學習效果的,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英語學習強調積累,這需要學生不能忽視每個小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包括簡單的詞匯記憶、語法固定搭配以及音標的掌握。因此在繁復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很難堅持下去,加上英語教學的趣味性不足,使得學生很快喪失了學習的動力。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學校對英語的教育教學方法也應該不斷與時俱進。如何改善并且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使其適應新時代國民教育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是老師們在新型環(huán)境下需要考慮的。我們主張用多媒體這個媒介貫通學生與老師。創(chuàng)建全新的英語課堂,使學生逐漸使用英語進行說話和養(yǎng)成英語思維的習慣。同時也主張戶外教學模式,老師可以嘗試結合教材內容,開展形式豐富的英語活動。例如:英語角、茶話會、英語演講競賽等。讓高職生踴躍參與,享受英語。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自發(fā)主動地學習英語,探索英語文化內涵。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社會文化交流的橋梁??上攵?,英語在促進不同文化的共存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文化和教育是緊密相連的,在高校的英語教育中也要主張英語文化的學習。只有將語言的學習轉變?yōu)樵鰪娭R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核心人文素養(yǎng)才能有效促進高校英語教育的真正變革。要充分把文化的影響和高校的英語教育聯(lián)系起來,為推動文化的深入發(fā)展和提高教學質量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