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一波 潘仙鵬 劉守平
摘要:以臺州地區(qū)獼猴桃主栽品種和特色品種為材料,于2017、2018年檢測了各個品種的單果質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總糖含量、維生素C含量、果形指數(shù)、果實硬度等果實品質指標。結果表明,所有品種原有的優(yōu)良性狀得到充分表達,其中紅陽品種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總糖含量總體高于其他品種,而總酸含量較低;徐香品種總糖、總酸、可溶性固形物、維生素C含量均不高,保持了清淡口感的品質,抗逆性強;華特品種的維生素C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品種;臺州本地品種791和阿里森品質中庸,但生長旺盛,適應性極強,果型較大。綜合來看,紅陽、徐香品質表現(xiàn)不錯,適合推廣;華特品種適宜作特色品種;臺州本地品種791和阿里森適合作過渡品種。
關鍵詞:獼猴桃;品種;品質表現(xiàn);經濟性狀;生理指標
中圖分類號: S663.4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17-0169-03
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為獼猴桃科獼猴桃屬多年生藤本植物,是一種重要的果樹資源[1]。獼猴桃從自然野生到大規(guī)模商品化栽培至今不到百年歷史,是20世紀果樹栽培史上馴化最成功的栽培果樹之一。浙江省臺州市的獼猴桃產業(yè)發(fā)展迅猛,已從全國各地引進了60余個新品種進行適應性栽培。截至2018年,臺州市獼猴桃的種植面積有近 667 hm2。獼猴桃由于營養(yǎng)價值高、經濟效益好等原因被越來越多的果農和消費者所接受,市場發(fā)展前景十分廣闊,是獼猴桃適宜栽植區(qū)農民增收致富的首選產業(yè)[2]。
目前關于臺州地區(qū)獼猴桃種植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品種適應性與栽培技術方面,而對果實品質的研究目前仍未見報道。評價不同獼猴桃品種的果實品質,探討該品種在臺州地區(qū)和原主栽區(qū)種植后果實品質的差異,明確原有優(yōu)良性狀是否充分表達,這對推廣該品種有著重要的價值。
本研究開展臺州地區(qū)獼猴桃主栽品種和野生品種品質的綜合評估,系統(tǒng)完整地收集品種適應性資料,以期為進一步的品種引進篩選提供幫助,促進臺州地區(qū)獼猴桃產業(yè)的健康有序發(fā)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植株為6年生結果樹,雌雄樹比例為10 ∶ 1;株行距為1.5 m×3.0 m,水平型架,試驗地栽培條件及管理方式基本一致。供試材料采于2017年9—10月和2018年的9—10月,每個品種選取8~10株,3次重復。挑選大小均一、無病蟲害、成熟度相對一致的果實,當天運回實驗室,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至果實軟化完熟后檢測其品質指標。2017年共采集到8個樣品,其中阿里森和791是臺市州本地品種,其余為近年來引進的新品種;2018年共收集到10個樣品,其中野生1、野生2為臺州市當?shù)匾吧贩N。采集情況見表1。
1.2 試驗方法
果實放置完熟后開始測量以下數(shù)據(jù):果實硬度用GY-1型果實硬度計測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用手持折光儀測量;果實總酸含量用酸堿滴定法測量[3];果實維生素C含量參照謝紅偉的方法[4]進行測定;果實總糖含量參照NY/T 2742—2015《水果及制品可溶性糖的測定 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進行測定。同時測定單果質量和果形指數(shù)。各生理指標測定生物學重復3次。
1.3 數(shù)據(jù)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03進行處理并制圖,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獼猴桃果實的基本經濟性狀
如表2所示,在2017年獼猴桃果實中,單果質量最大的為海沃德,高達165.30 g,最小的為紅陽,為82.07 g,前者約為后者的2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為紅陽,達到23-40%,最小為徐香,只有13.00%;從硬度來看,最大的為阿里森,為10.60 kg/cm2,最小的為紅陽,只有4.97 kg/cm2。
2018年獼猴桃各品種的基本性狀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果形指數(shù)最大的為華特,為2.62,性狀為長條形,最小的為791,為1.02,近圓形;單果質量最大的為791,高達 187.20 g,最小的為軟棗,只有11.5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的依舊為紅陽,達到21-80%,最小的為野生1,僅有12-43%;硬度最大的為華特,達到8.90 kg/cm2,最小的為紅陽,只有4.77 kg/cm2。值得注意的是,華特(?。┡c華特相比,單果質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異顯著,其余指標無顯著差異。
2.2 不同品種獼猴桃果實總酸含量比較
由圖1可知,2017年各品種中總酸含量最高的為791,阿里森次之,最低為紅陽;2018年野生1總酸含量最高,其次為軟棗,最低為野生2。
2.3 不同品種獼猴桃果實總糖含量比較
不同品種獼猴桃總糖含量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2017年總糖含量最高的為紅陽,最低的為米良1號;2018年總糖含量最高的為華特(?。?,金魁和紅陽次之,最低的為野生1。
2.4 不同品種獼猴桃果實維生素C含量比較
從圖3可以看出, 2017年華特的維生素C含量最高,米良1號最低,前者約為后者7倍;2018年維生素C含量依舊是華特最高,金魁、米良1號、徐香和791都較低。
3 結論與討論
3.1 不同品種獼猴桃在臺州地區(qū)的總體表現(xiàn)
一個優(yōu)良品種的引進不僅要觀察其在本地的生長結果情況,更須要檢測其在本地的生理品質性狀。本試驗檢測了臺州市近年來引進的新品種和野生本地品種的品質指標,2017、2018年的取樣品種中均包括了紅陽、徐香、791、米良1號等近年來的主栽品種。從品質檢測結果看,紅陽品種的可溶性固形物、總糖含量總體高于其他品種,而總酸含量較低,保持了高糖低酸的特點,風味極甜,這與韓明麗等的研究結果[5-7]一致;徐香品種糖、酸、可溶性固形物、維生素C含量均不高,依舊保持了清淡口感的品質,且抗逆性強,這與劉軍利等的研究結果[8]較一致;華特品種表現(xiàn)為在維生素C含量上顯著高于其他品種,這與謝鳴的研究結果[9]一致;海沃德的單果質量高于其他品種。各個品種在臺州地區(qū)生長情況良好,和其他省份栽培情況相比,在果形指數(sh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總糖含量、總酸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方面,品種原有的優(yōu)良性狀得到充分表達,說明臺州地區(qū)適宜種植這些品種。綜合來看,紅陽、徐香品質表現(xiàn)不錯,適合推廣,華特品種適宜作特色品種。
3.2 臺州本地獼猴桃品種的表現(xiàn)情況
從各項生理指標上來看,臺州本地品種791和阿里森,品質較中庸,但是生長旺盛,適應性極強,果型較大。近年來由于紅陽品種潰瘍病嚴重發(fā)生[10],導致部分產區(qū)須要更換品種,這2個本地品種可以作為過渡品種考慮。在2018年收集到的野生品種中,野生1和野生2各項生理指標都較差、口感不佳,不適合作為生產主栽品種, 但其抗性較強,可以考慮作砧木或者為雜交選育新品種作親本,這須要進一步的試驗。
品種華特(?。墓沃笖?shù)來看,其形狀與華特很像,可能屬于毛花獼猴桃一類,但單果質量顯著低于后者。此品種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總糖含量、維生素C含量都較高,其中維生素C含量幾乎趕得上華特,口感很好。由于外觀很像華特,推測其生長適應性和抗性均較高。唯一不足的是單果質量較小。此品種可以鮮食、加工且可作砧木,發(fā)展前景很廣。
參考文獻:
[1]韓世明,周賽霞,宋滿珍,等. 獼猴桃產業(yè)的市場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 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1(2):101-106.
[2]李會芳,張亞軍. 淺析我國獼猴桃產業(yè)發(fā)展前景及對策[J]. 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1):100-101.
[3]曹建康,姜微波,趙玉梅. 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實驗指導[M].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
[4]謝紅偉. 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獼猴桃中維生素C含量[J]. 食品科技,2003,28(4):80-81.
[5]韓明麗,張志友,吳志廣,等. 浙北地區(qū)紅陽獼猴桃引種表現(xiàn)及栽培技術初探[J]. 浙江農業(yè)科學,2014,55(1):57-60.
[6]張望舒,賀 坤,凡改恩,等. 獼猴桃引種表現(xiàn)及樹勢對果實品質的影響[J]. 浙江農業(yè)科學,2017,58(2):201-204.
[7]錢亞明,趙密珍,于紅梅,等. 5個獼猴桃品種在江蘇地區(qū)的引種表現(xiàn)[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7,45(22):143-145.
[8]劉軍利,張園維,高永明,等. 徐香獼猴桃在寶雞的表現(xiàn)及高效栽培技術[J]. 落葉果樹,2019,51(1):61-63.
[9]謝 鳴. 大果毛花獼猴桃新品種“華特”[J]. 農村百事通,2009,35(22):31.
[10]吳海鋒,蔣加勇,金再欣. 紅陽獼猴桃潰瘍病的發(fā)生及防治方法[J]. 中國南方果樹,2018,47(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