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雯 梅村中心幼兒園
烏申斯基認為:“大自然是教育人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這種手段,即使是最細心的教育,也是枯燥無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勝的?!弊匀坏沫h(huán)境是幼兒最好的發(fā)展資源之一,幼兒能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發(fā)生一系列美妙的事。
隨著季節(jié)的周而復始,暖和的春天到了。一天,石頭直直地站在自然角前發(fā)呆,我問他在想什么。他大膽地說:“老師,我看小金魚怪孤單的,如果把小金魚和小蝌蚪們放在一起,讓它們做伴,它們肯定高興?!庇谑牵艺髑笕嘈∨笥训囊庖?,得到孩子們的一致同意。就這樣,我拿了幾條小蝌蚪和小金魚生活在同一個魚缸里,成為了好朋友。 孩子們對它們的照顧更細心了,每天小心翼翼地喂食、換水。區(qū)域活動時,小金魚和小蝌蚪成了孩子們繪畫的對象,成為了班里小朋友最愛之一。
孩子們面對我一點兒也不陌生,跟我熱情地介紹著漂亮的自然角里有著什么……正直溫暖的春天,小蝌蚪來到了我班的自然角,孩子們非常喜歡它。敏感的石頭會發(fā)現(xiàn)小金魚非常孤單,邀請小金魚和小蝌蚪住在一起,真是個非??蓯鄣暮⒆影?!幼兒在大自然中感受和體驗它的千姿百態(tài),通過尋找、采集、觸摸、操作等方式發(fā)現(xiàn)了大自然的許多秘密。
自然的環(huán)境能為幼兒提供豐富、開放、有趣的場所,孩子們能在玩中和探索中,體驗各種前所未有。
就這樣,小蝌蚪和小金魚幸福的在水里游著。孩子們每天吃完點心都會去看看這對小伙伴。幾周過去了,小蝌蚪長出了前腿,長出了后腿,對于小蝌蚪的成長,孩子們都非常興奮。
一個雨過天晴的清晨,孩子們照往常一樣,來到幼兒園,石頭吃完點心,連忙去看小蝌蚪們,“啊!!!”只聽見一聲尖叫,我抬起頭,正想詢問是誰發(fā)出這么難聽的聲音時,看到石頭急匆匆地朝我跑過來,說:“老師,小蝌蚪怎么不見了?”小朋友們放下手里的點心,迫不及待地走過去,都要一探究竟。果然,矮矮的盆子里只剩一條小金魚了,小蝌蚪們都“離家出走”了。為此,石頭非常不開心,我立馬鼓勵小朋友,今天回家去問問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一起想想看,小蝌蚪怎么會不見了?過了一天,我班開展了《小蝌蚪變青蛙》的科學活動,讓小朋友知道,它們長了腿,都跳走啦,要去找跟多的動物朋友了……
小蝌蚪的失蹤,讓小朋友悶悶不樂了好幾天,沒有了小蝌蚪,自然角似乎就沒那么熱鬧,孩子們也不愛看小金魚了,一天,小金魚漂浮在水面上,安靜地死了……我請小朋友來看,小金魚死了,孩子們紛紛說著,“可能是小金魚太孤單了 可能是小金魚太餓了 可能是小金魚……”孩子們討論著,為這幾天對小金魚的“冷淡”非常內(nèi)疚。
孩子們都是愛新鮮的家伙,沒有了小蝌蚪的自然角,被他們遺忘在了角落里,小蝌蚪變成青蛙逃走了,聽著孩子們的議論,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在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也在努力認真地分析、思考及猜測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我沒有急于回答,而是鼓勵他們繼續(xù)觀察,并和爸爸媽媽、老師一起尋找小蝌蚪逃走的秘密。同時也讓孩子們知道,小金魚也是我們的朋友,小朋友不能沒有小蝌蚪就不愛小金魚,看到小金魚也死了,小朋友們非常內(nèi)疚。
著名美學家溫克爾曼說過:“美是自然界的一種偉大的秘密”。同樣,親近自然能讓我們的心更美。
因為大家的“不關心”,孩子們的心情格外沉重。我和孩子們商量:“小金魚死了,我們該怎么辦?”孩子們各抒己見,議論紛紛,中國式的葬禮小朋友也不是沒見過,最后一致同意把小金魚放在小盒子里,再給小金魚畫上一張漂亮的圖片,然后埋在我們的田橫頭,不僅能讓蔬菜寶寶陪著它,還可以經(jīng)常來看看小金魚。畫畫好的小朋友負責畫,力氣大的小朋友負責挖坑,不用老師提醒,他們井然有序地活動著。在我們班上,教室外的小動物還充當著另外一種角色:傾聽者。除了老師,孩子們也愿意把心中的苦惱或憤懣或心愿向它們傾訴,來尋找心靈的寄托和安慰。小朋友孤單時,能靜靜地走去看看小蝌蚪,小金魚,看到他們這么友好地在水里游來游去,心情也頓時好了許多。
幼兒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是教育的有效起點?;顒又?,我接納幼兒的想法,支持幼兒的行為,使幼兒在觀察飼養(yǎng)小動物、與同伴相互作用中,不斷調(diào)整原有認識并主動建構新經(jīng)驗,喚起了對小動物愛的情感,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自然角的科學創(chuàng)設和充分利用,讓孩子和動植物有更多接觸,這是鼓勵和支持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真正內(nèi)化的知識。不僅如此,孩子們還在親身經(jīng)歷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發(fā)展良好的思維的品質(zhì),讓孩子從小學會學習,在孩子們與動植物的接觸中,他們還用自己的雙手、雙眼和智慧發(fā)現(xiàn)了自然界的奧秘,目睹了自然界的奇妙,體驗了發(fā)現(xiàn)的樂趣。
現(xiàn)代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指出:“幼稚園需布置一個科學環(huán)境,盡可能地領導兒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園庭從事澆水、除草、收獲種子等工作,并飼養(yǎng)動物等……”而我園的田橫頭和自然角正是這樣一個淳樸的、科學的環(huán)境,是幼兒自我發(fā)展的一種重要而特殊的場所,能夠方便其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隨機的和長期的觀察活動。孩子們每天都能去田橫頭管理,隨時都有機會去自然角觀察,激發(fā)了孩子觀察欲與探索欲。在大自然中,有許多事物會撥動幼兒的心弦,并頻頻觸動他們的心靈深處,孩子正是在與大自然的朝夕相處中形成了良好的性格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