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珊/云南師范大學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行之有效的調(diào)控手段,貫穿教學的始終。課堂評價語言,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行為表現(xiàn)做出瞬間的、即興的、即時的、即地的評價時所使用的語言,它包括有聲語言口頭語和無聲語言體態(tài)語。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不僅能影響學生觀點的判斷,也能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反映出一個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教學機智,課堂駕馭能力,知識底蘊等。教師運用適當?shù)脑u價語言可以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與情感的體驗,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互動的教學氛圍,煥發(fā)課堂生命活力。本文以鄭桂華老師的口頭評價語言為研究對象,從其語言的概括性、針對性、啟發(fā)性三個特點出發(fā),了解鄭桂華老師“行云流水般家常味”的語文課堂。
鄭桂華老師課堂評價語言的概括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提煉學生回答的關鍵詞語,二是總結學生發(fā)言,概括主要觀點。王榮生教授說過:“聽鄭桂華老師的課,每每看到這樣的景象,不管什么樣的學生,在她的課堂都變得愿說、能說、會說……”鄭桂華老師的課堂上,當她拋出一個問題時,最開始回答的學生較少,之后變得越來越多。她總是認真仔細地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想法,帶著肯定、鼓勵、贊許的語氣先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關鍵詞語的概括,之后便寫在黑板上,并提醒學生記下來。她把學生的回答稱為智慧的火花,常常提醒同學們將這么好的思考記下來。板書和記筆記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權威的知識。鄭老師這樣做,一方面充分肯定每一位學生的發(fā)言,肯定他們的智慧和勇氣;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習得一些精彩的詞句,并且她的板書對學生而言就是最好的身教,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概括和記錄。此外,當某個學生的回答非常精彩的時候,鄭老師會請另一個學生來提煉他的觀點,嘗試著總結他答案中的要點,這樣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鄭老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回答先提出關鍵詞,在多數(shù)學生回答后或沒有新的回答后,進行整理、概括學生的主要觀點,并且給學生一個新的思考角度,引導學生繼續(xù)思考問題。例如在《變形記》教學中,鄭老師這樣說:“那我們不妨先作一個小小的整理。剛剛我們討論的話題是為什么格里高爾會變成一只甲蟲這樣一個形象,我們現(xiàn)在討論的是什么問題呢?是什么使他變成了甲蟲呢?一是家境,這一點大家都認同。還有一點就是老板,這是第二個思考點,請同學接著來講?!睂W生的回答出現(xiàn)在老師的評語中,學生會覺得受到了老師的尊重,學生們便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怕說錯。
在鄭老師的課堂上,有些學生的發(fā)言非常精彩,對于這樣的回答,鄭老師不是一味地說:“對!很好!非常好!”之類的詞語,她會在肯定學生回答后,進一步指出哪一方面的回答好。例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生:“用旋風比喻流蘇,驟雨比喻鼓點,亂蛙比喻腳步,都是氣勢磅礴的感覺?!睅煟骸霸趺催@些就顯示出來了呢?你的感覺很好!我發(fā)現(xiàn)你的思考很有特點。你從喻體入手,這是一種很好的思考角度。為什么這些比喻就能突出壯烈的氣勢?你能不能把它還原的更具體、明確一點呢?”鄭老師發(fā)現(xiàn)她從一個新的角度“喻體”入手,首先肯定、贊揚了她的想法,之后便針對“喻體”是如何突出氣勢引導學生具體、明確的回答。這樣的課堂評價語不僅能鼓勵學生多思考,而且能引導學生更好地表達。
在課堂上,鄭老師是一步一步慢慢讓學生發(fā)現(xiàn)更為具體、明確的表達。例如在教學《想北平》這一課時, 鄭老師問:“我們的北平和老舍的北平區(qū)別在哪里?”學生回答我們的北平是“生活化、參觀一樣”,再到“有中國特色的名勝古跡”,最后出現(xiàn)這樣一個片段。
師:她又用了一個詞“古都”。“古都”和“名勝古跡”這兩個詞,如果來形容北平的話,你愿意選哪一個呢?
生:古都。
師:為什么?我們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然在哪里?哦,你來說,你來調(diào)整一下,說說看。
生:名勝古跡和古都有著地位上的區(qū)別,古都對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比名勝古跡更加重要的地方。
師:這是從兩個詞語的比較來講的,古都比名勝古跡地位更高,是吧?它的歷史感更強,不是嗎?那么對于北京這樣一個歷史名城來講,用古都非常妥帖,是不是?。坑浵聛頉]有?
鄭老師先是贊揚了他把自己的感覺用一個較好的詞語傳達出來,之后引導學生對比兩個詞語,看哪一個更為貼切。鄭老師在訓練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讓學生能用更精準的語言表達心中所想。
我們經(jīng)??梢钥吹皆卩嵗蠋煹恼n堂上,學生能說出來的,教師會盡量不說,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讓“對話”承擔其多種功能,從而也收獲了很好的課堂效果。鄭老師的課堂氣氛非常好,學生回答問題很積極。學生有精彩答案時,鄭老師會切入答案的精彩之處,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思考問題。例如《安塞腰鼓》中的一個片段,她問學生能不能用新的詞語來形容自己觀看視頻和朗讀課文后的感受,一個學生回答的是這樣的:
生:劍拔弩張
師:這個詞你會寫嗎?來,寫到黑板上。(該學生上黑板寫,有同學鼓掌。)
師:同學給你掌聲了!語文課上我們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把我們的感覺用語言描述出來,把我們的思考描述用語言出來。
師:寫得對嗎?“劍拔弩張”是什么意思?后面拿個男孩子,你來講。
生:形容形勢緊張。
師:這里是形容形勢緊張嗎?用“劍拔弩張”來形容安塞腰鼓,你認可嗎?
生:也許是場面雄壯有力。
生:雄健。
師:這個詞好,它突出了一種充滿活力的狀態(tài)。(板書:雄健。)“劍拔弩張”在這里用了它的比喻義,這位同學用了一個聰明的表達。有時候我們直接來表達我們的感覺,比如“雄壯,轟轟烈烈”,這很好。有時候,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感覺轉化成一個比喻的說法,這樣的表達就很形象。
并且當鄭老師的觀點與學生不一致時,她不是急于說服學生來同意自己的觀點,而是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她鼓勵學生提出質疑,也尊重他們的觀點。例如在教學《敬畏自然》這一課時,她的觀點與學生的觀點有了分歧,她是這樣說的:“顧中杰和我的觀點在大家心中可能也有不同的看法,你們是同意顧中杰的還是同意我的,同意我的舉手。我認為要教的,是靠牛來教我,顧中杰認為是一個簡單、一個復雜的問題,是吧?同意我的人很少嗎,看來我沒有什么市場哦,我覺得是應該同意我的。請同學來幫助我一下,為什么你是同意我的?”之后仍有學生不同意老師的觀點,鄭桂華老師說:“這個問題我們再作展開、再作討論,因為我們可以往后走。”她是用平和、商量的語氣與學生對話,并且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討論,這樣學生會進行反復的思考。
鄭老師的課堂評價語中反復強調(diào)用詞、用語的準確性,引導學生會聽、善聽,理解有效信息,并逐步訓練學生愿說、會說,進而促進學生會寫、善寫。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同時,也在課堂評價語中傳達多方面的思路和視角,引導學生全方面的思考,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最重要的是,鄭桂華老師的語文課就是本真的、語文味的課,她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感受課文,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針對學生回答進行有意義的引導、評價,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王榮生教授曾說,鄭桂華的課堂給人一種行云流水般的感覺,看似沒什么特點,卻是處處透著智慧的光芒。這樣好的課堂值得我們?nèi)ネ诰颉W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