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慧/四川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
在目前高職院校中的語法教學仍沿用傳統(tǒng)模式,即教師講,學生聽、記和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語法規(guī)則,分析例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語法規(guī)則,教師指導學生完成課堂練習,教師評講總結,然后是課后練習。整個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單調(diào)枯燥。不利于高職學生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平鋪直敘和缺乏互動的教學方法也使得學生喪失學習語法的興趣。
高職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薄弱,詞匯量小,語法知識非常有限。剛進大學,還沒有建立起任何的英語能力。但又意識到語言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對于英語聽說有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但卻認識不到學習語法的重要性。
由于“教”和“學”兩方面的問題,造成目前高職院校英語語法教學的困境。對學生來說,由于語法知識有限,英語能力的提升也十分有限;對老師來說,語法教學沒有很好的教學效果,漸漸失去激情,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任務型教學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的興趣和教師“教”的激情。
什么是“任務”?學者們對任務的定義各不相同。在國內(nèi)的研究中,普遍受到人們認可的是Candlin 1987年在教學法基礎之上提出的。他明確的指出任務是一系列不同的、持續(xù)的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同伴合作或者在社交環(huán)境中以小組形式進行。(Candlin 1987:10) 什么是“任務型教學”? 自 1980 年起, 國內(nèi)外的學者們都對任務型教學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開展了很多理論和實證研究,對任務型教學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同的貢獻。其中廣受關注是Ellis所給出的對任務型教學的定義。Ellis指出任務型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基礎之上,老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需要,選擇適合學生的任務,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要求,規(guī)劃完成任務計劃,通過學生自己的邏輯思考,小組合作,來完成既定的任務。在此過程中, 不斷提高他們知識結構(Ellis2003:12)。
任務型教學法強調(diào)通過設計真實的生活任務,由實施和完成任務來習得知識和技能,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鍛煉,鍛煉中又能學到知識。任務型教學法用于英語教學,國內(nèi)外教師對此做了許多研究。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是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本科的大學英語教學或者是針對學生的閱讀或口語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探索的是對于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英語學習積極性不夠高的高職學生,在傳統(tǒng)上相對枯燥的語法教學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方式,能否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Willis把任務型語言教學分為:任務準備階段、任務實施階段、語言聚焦階段。(Willis, 1996:52)任務準備階段主要是主題介紹和任務的引入。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或音頻等相關資料等引入教學任務。同時,教師簡短介紹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任務準備階段還包括語言知識的準備,教師可在已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復習或頭腦風暴等活動,給學生更多的語言輸入。教師可以強調(diào)新的語言知識,以便幫助學生建立大概的語言知識結構,明白任務要求,為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作出準備。
第二個階段是任務實施階段。Willis把這一階段階段分成三個子步驟:任務、規(guī)劃和報告。在任務階段,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值得一提的是,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和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也很重要。如果學生完成任務過程遇到困難,作為觀察者的教師可適當提供幫助,老師也不用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在規(guī)劃階段,學生為課堂報告作準備。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給予幫助。在這一過程,應該重視語言的準確性。語言準確,表現(xiàn)出色的課堂報告,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對學習的興趣和知識的掌握。報告階段是對任務完成情況的最終展示。每個小組選取代表以書面或口頭形式來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都可以相互借鑒學習。
第三個階段語言聚焦階段。這一階段包括兩個部分,分析和練習。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任務中使用到的語言特點,培養(yǎng)學生在語法結構、單詞、短語等方面的敏銳性。根據(jù)各組的任務完成情況,老師做出總結。分析之后,教師在課堂主題基礎之上布置練習任務。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知識點,加強記憶語言形式 。
1、任務準備階段
課堂導入:導入環(huán)節(jié)要吸引學生注意,引起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墒褂貌煌虒W手段,如視頻,圖片,音頻等。在這次教學中,使用一段兩分鐘的采訪視頻。內(nèi)容是姚明和Thomas Wu回答China Daily外籍記者在兩會上關于中國體育發(fā)展前景的問題。老師提出問題:What did Yao Ming and Thomas say in the video clip?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出主題。
復習相關語言知識:在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教學中涉及到不同句型的需作出相應變化,所以復習句子的類型(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可以為后面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打下基礎。再次使用視頻,讓學生找到視頻中使用了哪些句型,并作出復習。從主題介紹到知識復習,視頻就起到了前后銜接,使講解環(huán)節(jié)自然過渡的作用。
布置任務:任務的目標要明確,難度適中,可操作性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時教師要說明完成任務的方法途徑,時限,任務結果的展示方式。在這次教學中,設計了“傳話筒”游戲,小組(四人)討論周末生活。一人提問,一人回答給另一名組員,這名組員再傳話給提問者。第四位觀察員作筆記。這樣學習小組成員都參與進來。由小組選取兩名同學作課堂報告,一名同學介紹自己的周末生活,另一名同學再使用間接引語介紹。
2、任務實施階段
任務實施階段是以學生活動為主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包括三個步驟:執(zhí)行任務,規(guī)劃匯報,課堂匯報。執(zhí)行任務:小組分工,全部組員參與“傳話筒”游戲。教師巡視教室,觀察任務執(zhí)行情況。游戲結束后,小組作出總結。規(guī)劃匯報:對于“周末生活”作出總結,形成出面或口頭的總結。選取兩名代表作課堂匯報。課堂匯報:由同學代表作出總結介紹,老師點評。
3、語言聚焦階段
在這一階段對學生剛才所使用到句型中作出總結衍生,從語言意義轉向語言形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則。這一階段包括分析和練習兩個步驟。在分析階段,通過上一階段同學們的課堂匯報,總結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的規(guī)則。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時態(tài),人稱等的變化,并找到其中規(guī)律。再從陳述句延伸到疑問和祈使句的變化。
練習階段包括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這一階段可以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增加語言的熟練度。可采用不同形式,如聽音頻,口頭轉述,或者是給出文本材料,完成書面練習。完成練習后,教師給予點評,總結和分析。課后練習仍然可采取不同形式,對本次的內(nèi)容復習和鞏固。在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教學中,課后練習是學生觀看一段采訪視頻,然后做好筆記,盡可能多的使用間接引語,以書面形式,還原視頻內(nèi)容。
通過采用任務型教學,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xiàn)。學生在做中學,做中練,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從課堂氛圍能夠感受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給予教師積極的反饋。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中,時態(tài)、人稱、時間等的變化能做到基本無誤。教學效果良好。
英語語法對于高職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學習英語語法時,如果教師只是對書本知識的簡單重復和解釋,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任務型教學體現(xiàn)了英語教學的目標。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要完成一系列任務,以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這一系列具有明確目標的任務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又能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法知識的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