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梅/成都師范學院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個行業(yè)面臨很大的改革,尤其是教育行業(yè)。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要內(nèi)容。加強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有助于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新課程改革也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點之重。隨著社會經(jīng)濟體制的變化,共享經(jīng)濟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對人們的道德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特別是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經(jīng)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及進行訪談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部分少年兒童還是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表現(xiàn)在逃學、說謊、偷竊、作弊、焦慮、抑郁等等心理行為上,顯示了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部分教師只重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課程內(nèi)容的講解,認為完成課程教學任務是教師的本職工作,嚴重忽略了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導致學生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行為、情緒情感、人際交往等等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學習熱情,被動的學習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悶,學生很少主動請教老師問題,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大多處于應付的狀態(tài)。家長因工作繁忙等等因素也難以及時監(jiān)督學生完成作業(yè),學生自主學習的自制力較差,很難獨立完成作業(yè),導致部分學生作業(yè)完成率不高。學習過程中學習效率不高,考試時處于過度緊張的狀態(tài),出現(xiàn)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加之不想辜負家長和老師對自己學習成績的期待,對考試結果處于過高的期望值,學生焦慮更加明顯。部分學生,長期處于學習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易激惹、發(fā)脾氣、動怒,情緒極其不穩(wěn)定。
學生產(chǎn)生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家長都有一定的責任,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過于注重考試分數(shù),忽略了學生興趣方面的培養(yǎng),增加學生學習壓力,導致教學工作進展困難,教學質量不高。有的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表達能力差,不會主動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也很少與其他同齡人進行交流。部分學生擁有自私、冷漠、孤僻的性格特征,缺乏對事物的感知能力,缺乏感恩的精神,不合群,難以享受這個年齡階段學生應有的快樂。部分學生不自信,認為自己沒有其他同學優(yōu)秀,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
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坐在下面聽老師講課,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輸,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學習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挖掘與提高,降低了學習的興趣。少年兒童性格活潑好動,對事物的求知欲強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造成學生厭學心理,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依靠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并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學習能力不足,不能夠充分的運用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疤铠喪健苯虒W模式,使得學生容易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學生探索事物的天性被壓制,學習的興趣不高,缺乏求知欲,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教育理念過于老舊,會限制學生的發(fā)展,時代的變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及時的做出調(diào)整,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質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滲透,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師與家長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意識較為薄弱,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存在錯誤的認知,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精神異常、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過于片面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近年來,教育改革要求轉變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使得部分教師及家長逐漸意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學校大力提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但是受一些片面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做表面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廣。教師花大量的時間用于課程理論知識的講解,家長只關注學生的課程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預防教育,他們甚至錯誤認為,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屬于浪費時間、浪費資源,極大地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有的學校,全校只有一位心理學專業(yè)的教師,學校專業(yè)師資隊伍嚴重不足,缺少懂心理學專業(yè)知識又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長忙于工作,也沒有全面系統(tǒng)的心理學理論實踐知識。受老舊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忽略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有的教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經(jīng)驗,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難以正常開展心理教育工作。非專業(yè)的老師容易將心理教育工作轉變?yōu)樗枷虢逃ぷ?,難以起到心理輔導的作用,說教式的心理輔導,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表現(xiàn)出極大地拒絕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學工作,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難正常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別,兩者的側重點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傾聽、共情為教育基礎,實現(xiàn)師生平等的交流對話,了解學生心理問題并及時進行疏導,由于缺乏教學經(jīng)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難以正常高效地進行開展。
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注重學生學業(yè)方面輔導的同時,加強學生心理方面的輔導,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助于緩解學生學習壓力,針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及時的引導,幫助學生緩解負面情緒。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加強彼此友誼的建設,有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實現(xiàn)平等的對話,學生能夠將近期的心理動態(tài)及時與教師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心理變化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及時地開導學生,消除負面情緒,將自卑、焦慮、抑郁等情緒,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化解。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平等、舒適的教學氛圍,主動幫助學生,關愛學生生活和學習方面,并及時總結教學經(jīng)驗,主動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提升教學質量。在平時的生活重,家長也要多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關心疏導,解除孩子心理煩惱,使孩子恢復到陽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學生自卑心理的產(chǎn)生與其家庭、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給予少年兒童適當?shù)墓膭?,能夠有效的提升自信心。家長、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細微地關注學生,學生一點點的進步如若能夠得到及時的肯定鼓勵,可以更加激勵學生,不斷地取得進步。少年兒童的特點是年齡小,自主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效的激勵制度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尋找學生的不足之處,幫助學生進步,同時對于學生的進步給予肯定、鼓勵以及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于積極配合教師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少年兒童提出表揚,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一個個小活動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家庭是孩子心靈的避風港,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家長要幫扶孩子克服挫折困難,表揚孩子的成績,提升孩子的自信心,避免自卑心理的產(chǎn)生。
教師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組織心理輔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的制定課后作業(yè),避免學生過度重復練習,增加學生學業(yè)負擔。學生的課程學習作業(yè)量過大,將占用學習其他興趣愛好的時間,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興趣愛好的發(fā)展。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定期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舒緩心理壓力。針對生活、學習以及其他方面展開輔導,疏導學生負面情緒,鍛煉提高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感受身邊美好的事物,能夠主動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有針對性的輔導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及時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保持學生學習熱情,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
根據(jù)少年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有針對性地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育工作者需要以活動為教學手段,通過組織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主動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解決心理煩惱,消除負面心理情緒。課程學習活動與心理教育活動相結合,組織開展教育活動的本質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定期開展主題系列活動,比如感恩活動,學生需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感動人心的瞬間,比如環(huán)衛(wèi)工人很早就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父母無條件的付出,主動幫助他人等等。讓學生感受到無聲的溫暖,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體驗到愛與被愛的快樂,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感恩活動進行表達,通過主題活動的滲透,能夠降低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抵觸情緒,使學生身臨其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理,進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家長也要帶領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各類志愿者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歷練心理素質!
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水平主要受家庭、學校以及學生自身因素影響。在教育改革要求下,全國各地區(qū)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但少數(shù)學生家長及教師對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意識較為薄弱,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之部分家長教師對于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經(jīng)驗不足,限制了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進行。所以,家長、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平等、舒適的生活學習氛圍;多多鼓勵學生的滴點進步,增強學生繼續(xù)向上的自信與激情;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及時緩解學生的內(nèi)心壓力,保障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