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汪曾祺的地域“滋味”與“知味”

      2019-11-14 17:05:31中國人民大學
      長江叢刊 2019年24期
      關鍵詞:故鄉(xiāng)人咸菜張家口

      ■肖 晗/中國人民大學

      地域色彩是文學作品中重要的表現(xiàn)元素,它與文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作家汪曾祺一生輾轉于高郵、昆明、張家口等地,他的小說在某種程度上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地域性”?!靶≌f就是回憶”,八十年代后,汪曾祺以回憶的形式完成了地域性小說的書寫,從兒時記憶里的高郵到四十年代的昆明再到六十年代的張家口,然而,無論地域怎樣轉換,情感如何變化,小說里的飲食書寫卻從未被銷蝕。

      一、故鄉(xiāng)的咸菜文化

      1947年,汪曾祺發(fā)表了第一篇以故鄉(xiāng)為題材的小說——《雞鴨名家》。在政治話語掌握主動權的社會背景下,該小說受到了評論家樓適夷的嚴厲批評。政治話語的禁忌使得汪曾祺以故鄉(xiāng)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中斷。直至八十年代初,汪曾祺開始重拾故鄉(xiāng)生活的美好,并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故鄉(xiāng)主題的小說。此時,汪曾祺對故鄉(xiāng)的重寫里增添了飲食活動的元素。而他的飲食書寫則進一步放大了故鄉(xiāng)人身上的俗氣和人情味兒,成為故鄉(xiāng)題材的顯著特色。

      故鄉(xiāng)系列的小說總少不了一樣吃食——咸菜。他筆下的故鄉(xiāng)有趣得緊,“這兒”“這里”“這個地方”到處離不開咸菜?!扒嗖诵◆~,臭豆腐、腌辣椒”(《大淖記事》)、“類似咸菜的蟛蜞,被鹽腌過的沒有什么肉的小螃蟹”(《黃開榜一家》)、自家腌的紅蘿卜(《榆樹》)……咸菜是故鄉(xiāng)人一年四季必備的下飯菜。

      故鄉(xiāng)人似乎繼承了中國固有的咸菜文化。傳統(tǒng)的咸菜文化最終指向的是食物本身的廉價性。也因此,故鄉(xiāng)人的主食通常是“脫粟的糙米”,是“一碗紫紅紫紅的米飯”(《大淖記事》);是一家上下都離不開的“紅糙米飯”(《黃開榜的一家》);是一碗碗“糙米”(《故鄉(xiāng)人》)……糙米,是除了外殼之外都保留的全谷粒,是只經(jīng)過一次處理的稻米,口感極其粗糙。但由于其處理流程簡單,通常是米店最便宜的米種。這完全符合汪曾祺對故鄉(xiāng)人的塑造,故鄉(xiāng)人依靠買賣和土地為生,生活缺乏明顯的安全保障,具有鮮明的脆弱性。貧困,是他們重要的生活主題。這也使得他們對于食物的選擇只能止步于生存,咸菜文化是他們日常必備的調劑。在咸菜文化的導引下,汪曾祺繼續(xù)帶領著讀者旁觀并感受故鄉(xiāng)人的“吃”。

      《大淖記事》里,汪曾祺記述了挑夫們對“吃”的原始體驗:

      只在嘴里打一個滾,咕咚一聲就咽下去了;吃得那樣香,你會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這個飯更好吃的飯了……

      這是一種對食物粗暴的接受,沒有品嘗“味”的過程,反而“咕咚一聲就咽下去了”,食物經(jīng)過喉嚨,到達胃,便完成了它的使命。故鄉(xiāng)人對食物的粗暴接受顯露了他們的飲食態(tài)度。故鄉(xiāng)人在簡單粗暴的吞咽中,將難以下咽的紅糙米飯和咸菜“吃得那樣香”,這暗示著他們不僅缺乏選擇食物的能力,還喪失了對“味”的體驗。吃,在故鄉(xiāng)人眼里不過是一種以填飽肚子為目的的行為活動。粗暴的吞咽與廉價的食物,都只是為了滿足活著的生理需求。小說里“吃”與“活著”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故鄉(xiāng)生活的主旋律。在這一生活主題之下,故鄉(xiāng)人不得不恪守著“窮吃”的飲食觀念。透過故鄉(xiāng)的滋味,汪曾祺不停地向讀者傳遞著小民百姓的苦楚與艱辛。

      二、昆明的街頭巷尾

      昆明,是汪曾祺離鄉(xiāng)后的第一個落腳地,也是其地域小說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談起昆明,汪曾祺便忍不住地大談聯(lián)大附近的小食攤。各色小食自然也是他濃墨重彩的一筆。

      汪曾祺總是以聯(lián)大人的身份寫昆明的吃食,寫聯(lián)大人眼中的食物。聯(lián)大,一個戰(zhàn)火中誕生的高校,像個奇跡似的保留著中國知識的火種,這兒的學生在抗戰(zhàn)后走向世界各地,成為各領域的才俊。然而,汪曾祺筆下的聯(lián)大人卻是這樣的:“聯(lián)大的學生都有點像是陰溝里的鵝——顧嘴不顧身?!保ā度找?guī)》);“大學生都是消化能力很強的人。”(《落魄》);“我們都是有毛的不吃撣子,有腿的不吃板凳的”(《老魯》)……

      同樣,聯(lián)大人眼里的“滋味”是這般的:校舍外的小食攤是“南北并陳,風味各別”,飲食活動是美好而有趣的。他們看桃花面的制作:他(貴州人)把餛飩餡一小疙瘩一小疙瘩撥到湯里下面。有人問他:“你這叫什么面?”這位貴州老鄉(xiāng)毫不猶豫地答到:“桃花面!”貴州人將餛飩餡“一小疙瘩一小疙瘩撥到湯里”,動作隨性而優(yōu)雅,而以桃花命名餛飩疙瘩的行為更使食物本身變得妙趣橫生。

      這樣的飲食活動似乎只有通過這些年輕知識分子口中道出,才會如此美好和有趣。摩登的姑娘們給油渣餅起名,青年的大學生即便“皮鞋底下有洞”,腳下“空前絕后”,也依然如陰溝里的鵝——顧嘴不顧身。在作家的眼里,這是一群有趣的人,在戰(zhàn)火日漸向南蔓延的歲月里,他們是這個時代的一抹亮色,無多少憂愁,總是為自己尋些歡喜,就像張愛玲在空襲后拉著好友滿大街找冰淇淋一樣。青春在任何一個年代里,都是活力的色彩。于是,汪曾祺不竭余力地為“好吃”找理由:食堂到處吃的“八寶飯”(夾雜了砂石、谷子、稗子、糠屑的紅色糙米)和“毛皮肉”(帶毛的豬皮),沒有油水的吃食難以滿足學生們“刀子似的胃”……

      透過街頭巷尾的飲食,汪曾祺發(fā)現(xiàn)了不一樣的聯(lián)大人。這群可愛的師生越過校園的圍墻,找尋日常飲食的樂趣,從簡單廉價的小吃中獲得精神的滿足。僅僅一方吃食,卻讓讀者感受到了壓抑背后的歡愉。

      三、張家口的漫山遍野

      1960年,汪曾祺作為摘帽右派被農研所派遣到沽源的馬鈴薯站畫圖譜。沽源縣位于陰山以北,屬于張家口的壩上草原,地廣人稀,畜牧業(yè)和農業(yè)都很發(fā)達。此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出現(xiàn)了全國范圍內的大饑荒。而農研所因其農業(yè)優(yōu)勢并沒有立即陷入窘困。被派遣到此處工作的汪曾祺自然也不為饑餓煩憂。不僅如此,汪曾祺偶爾還借職務之便為身處北京的妻子及三個年幼的孩子帶回充足的食物。汪曾祺的三個兒女回憶,父親曾多次從張家口帶回口蘑、土豆、甜菜和黃油等外界少有的食物。小說《黃油烙餅》中父親的形象,正是汪曾祺以自我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汪曾祺在張家口的工作極大地緩解了災荒給家庭帶來的沖擊。壩上充足的食物使汪曾祺一家免受饑餓的威脅。汪曾祺對此一直心懷感激。在這樣的情感基調下,張家口被他描繪成了一個“好地方”,食物也理所應當?shù)爻蔀閺埣铱诒幻阑脑颉?/p>

      小說《七里茶坊》中,充足的食物使壩上成為一個“美麗的天地”,也使外人對壩上的生活心馳神往。在老喬和老劉的對話里,壩上是一個“只要收一季莜麥,吃不完”“吃起肉來不是論斤,而是放開肚子吃飽”“滿山的雞蛋撿滿了算”的地方,壩上“漫山遍野”的食物讓他們羨慕不已。充足的食物不僅影響了外人對壩上的認知,同時還影響了身處其中的壩上人。《七里茶坊》中汪曾祺借老喬之口稱:“壩上人都豪爽,大方”。食物正是他們豪爽的資本:裝一車山里紅到壩上,下來時驢車換成了三套大馬車,車上滿滿地裝的是莜面……

      食物的富余沖淡了社會的丑陋。小說《七里茶坊》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壩上人頂著風雪為壩下屠宰場送牛。在這一情節(jié)的塑造中,食物的意象再次出現(xiàn)。土地與娘們兒,幾乎是傳統(tǒng)農民的全部生活。對農民而言,由土地所產(chǎn)生的食物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同樣,壩上人也看重食物。推己及人,他們認為“過年,怎么也得叫壩下人吃上一口肉”。于是,為了讓壩下的人們能過上一個好年,壩上人不惜頂著風雪趕路。這一情節(jié)之中,去屠宰場送牛已經(jīng)不僅僅是壩上人的工作,更是他們對壩下人的關懷。汪曾祺通過最簡單的食物補給,表現(xiàn)了壩上人的善良與真誠。因為食物,汪曾祺對壩上下放的生活充滿感激,也因為飲食,張家口的壩上被汪曾祺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在他筆下,“壩上是個好地方”、“是個奇妙的、美麗的天地”。小說里六十年代的壩上平靜而寧和。即便這份生活描繪得太過美好,也太不真實了。

      汪曾祺的小說恰到好處地運用飲食這一文化元素,以最基礎的滋味來描繪不同地域群體的生活,借由人間的煙火味兒,來表現(xiàn)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歡愉悲傷。這是汪曾祺的寫作特色,他沒有過多地渲染世俗生活這一主題,因為他“沒有那么多失落感、孤獨感、荒謬感、絕望感”,他希望他的作品能使人獲得生活的信心,真正做到有益于世道人心。于是,他借由飲食這一尋常不過的日常進入人的生活,讓讀者自己去細細品味背后的歡愉、悲傷與絕望。

      注釋:

      ①汪曾祺.《橋邊小說》,選自《晚翠文談》[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8:119.

      ②汪曾祺.《大淖記事》,選自《汪曾祺小說全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469.

      ③汪曾祺.《日規(guī)》,選自《汪曾祺全集2 小說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55.

      ④同上.

      ⑤汪曾祺.《雞毛》,選自《汪曾祺全集1 小說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454.

      ⑥汪曾祺.《七里茶坊》,選自《汪曾祺全集1 小說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445.

      ⑦趙園.地之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99.

      ⑧ 鐵凝.《溫暖孤獨的旅程》,選自《一千張?zhí)羌垺罚跰].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5:166

      ⑨ 汪曾祺.《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選自《汪曾祺散文 自得其樂》[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6:197.

      猜你喜歡
      故鄉(xiāng)人咸菜張家口
      梅州咸菜“腌”出大產(chǎn)業(yè)
      梅州咸菜 “腌”出大產(chǎn)業(yè)
      咸菜慈姑湯
      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張家口分行
      最美故鄉(xiāng)人
      文苑(2020年5期)2020-11-19 10:41:17
      論汪曾祺小說《故鄉(xiāng)人》中王淡人的人物形象
      懷月
      故鄉(xiāng)人
      小米游俠記:腌咸菜
      學與玩(2017年11期)2017-02-16 06:50:50
      加大張家口草原生態(tài)建設支持力度
      江口县| 泰兴市| 宁海县| 宜川县| 阜城县| 永登县| 启东市| 柏乡县| 浮山县| 平湖市| 铜梁县| 若羌县| 区。| 图木舒克市| 永春县| 江津市| 漯河市| 拉孜县| 綦江县| 扎兰屯市| 临夏市| 青岛市| 上杭县| 项城市| 孙吴县| 赣榆县| 开化县| 化隆| 长丰县| 宣汉县| 芮城县| 东乡| 本溪市| 平利县| 洪洞县| 泗阳县| 长葛市| 扶风县| 兴山县| 平和县|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