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璐珂 楊敏菁 高鈺涵 朱莉 河南大學 475000
瑞吉歐·艾米利亞是意大利東北部較為發(fā)達的瑞吉歐·洛馬格諾地區(qū)的一個小城鎮(zhèn),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洛利斯·馬拉古齊和當?shù)氐膶W前教育有識之士聚在一起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發(fā)展該地的學前教育的合理途徑。歷經(jīng)三十多年的演變,使意大利在舉世聞名的蒙臺梭利之后建立起一個別具一格、富有開創(chuàng)性的兒童教育體系,人們稱這個綜合體為瑞吉歐·艾米利亞教育體系?,F(xiàn)如今,瑞吉歐憑借其獨有的魅力和吸引力與國外的交流日益增多,更是被譽為歐洲教育改革的典范,在1991年美國《新聞周刊》稱其為“全世界最好的學前班”。近五十年來,高等學府包括哈佛大學,甚至世界領(lǐng)先企業(yè)——谷歌,都對瑞吉歐教育理念大肆推崇和贊揚。[1]毫無疑問,瑞吉歐教育模式將吸引并持續(xù)吸引各個國家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前去參觀、學習、借鑒。
縱使瑞吉歐教育理論有一些與我國國情相脫節(jié)的部分,但是瑞吉歐確實能給我們的幼兒教育注入一部分新鮮血液。我國幼兒教育發(fā)展迅速,需要吸取大量優(yōu)秀的教育理論,那么瑞吉歐對于教師和教育專家來說不失為一種選擇。通過學習和研究瑞吉歐教育理論可以給我國幼兒教育發(fā)展和改革帶來很大啟示。學習瑞吉歐重要的是學習瑞吉歐的精神,關(guān)注到其背后的教育本質(zhì),用中國人的眼光去看待瑞吉歐教育理論。
盧梭認為“兒童不是小大人”,兒童擁有許多不同于成人的特性:強大的好奇心、寬廣的胸懷、喜愛探索、極強的的可塑性、渴望成長。同時他們也渴望被傾聽,渴望和在他們看來“知識淵博”的我們交流。瑞吉歐兒童觀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走進兒童的內(nèi)心”我們應(yīng)該坐下來和他們平等對話,尊重他們的想法。在如今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獨生子或獨生女,因此他們從小就被寄予厚望,隨之而來的各種興趣班更是壓得他們喘不過氣。父母之間總會不自覺的炫耀自己家的孩子又會做了多少算術(shù)、會背了多少首古詩,很多幼兒過早的卷入成人的世界成為父母過度教育的“犧牲品”。幼兒渴望友誼,渴望與同伴和父母交流。即便是二胎政策放開后,很多父母也依舊沒有把關(guān)注的目光投向渴望被注意的幼兒,他們依舊壓制幼兒的思想、忽視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視其為教育第二個孩子的“實驗品”。在教育兒童的過程中要充分的以兒童為中心,讓兒童走出成人的包圍圈自由自在的成長。[2]
瑞吉歐的教育工作者定義環(huán)境為“一個可以支持社會互動、探索與學習的‘容器’”,[3]由此可見環(huán)境的重要性。幼兒在進入幼兒園時陌生的環(huán)境會給他們帶來極度的不安全感,他們想要逃離這個自己不熟悉的環(huán)境回到父母的身旁,他們不愿意去幼兒園因此出現(xiàn)了入園焦慮。現(xiàn)在很多幼兒園環(huán)境布置小學化傾向嚴重,他們認為在教室里放一些簡單的玩具就可以達到辦園要求,但在幼兒眼中這些冰冷的玩具并不能使他們感到溫暖和安全。應(yīng)當多學習瑞吉歐教育理念,將幼兒園的環(huán)境盡可能布置得像溫暖舒適的“家”,讓幼兒感受到進入幼兒園只不過是又進入了另一個“家”。另外在進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時也應(yīng)盡量的貼近自然、追求實用價值,而不是浪費大量的追求美觀,為幼兒營造家庭的舒適氛圍。
瑞吉歐教育理論中將幼兒和教師的合作過程比作是“打乒乓球”,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和教師必須相互配合:教師要能夠先接住幼兒扔過來的球,然后再扔給幼兒促使幼兒能夠繼續(xù)進行游戲[4]。幼兒教師無論在何時都應(yīng)該尊重兒童、理解兒童,真正的走到兒童中去與兒童交流協(xié)商、共同學習。這種研究式教學不但使兒童把教師當作自己的合作伙伴,更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幼兒團隊合作精神。在我實習的過程中所看到的班級里的教師并不能做到與幼兒充分的互動合作,她們總是在幼兒遇到問題時把自己當作權(quán)威者一次次的干涉幼兒的活動,不斷的對幼兒提出各種要求來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整個過程我看到的是教師的各種不耐煩以及對自己聰明的炫耀。教師或許能夠輕易的接到幼兒發(fā)出的“球”,但是能否以更合理的方式將“球”拋向幼兒還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
“家長和社會成員都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如果缺少了他們幼兒的成長必定是不完整的?!盵5]瑞吉歐教育理論能夠有如今的成就,少不了當?shù)卣完P(guān)注幼兒教育事業(yè)的家長的功勞。在很多幼兒家長看來,孩子既然送到了幼兒園就應(yīng)該由教師來管教。這在無形中加重了幼兒園教師的負擔,教師不僅需要面對有各種問題的幼兒,還需要想法設(shè)法說服家長配合教師的工作。雖然一直在提倡家園共育,但有些家長實在是因為工作繁忙而力不從心。毫無疑問,家長經(jīng)常參與幼兒園的活動利大于弊:對幼兒的教育達到家園一致、增加幼兒的安全感、更好的與教師和別的家長進行經(jīng)驗交流、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大為提升。除了家庭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社會也需要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社區(qū)、教育研究者、教育部門、政府齊心協(xié)力共同促進幼兒的各方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