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庸武俠小說詞義心理的智能化文本聚類分析

      2019-11-15 10:20畢重增
      心理技術(shù)與應用 2019年10期
      關(guān)鍵詞:情緒

      摘?要?詞匯是塑造小說心理空間的最基本要素。對小說文本詞匯的客觀化心理分析,有助于把握讀者宏觀的、眾數(shù)的心理體驗,也有助于刻畫作品風格的心理維度。本文旨在通過智能化文本分析,描述金庸武俠小說文本中詞匯水平所呈現(xiàn)的一般化語義心理。使用因素分析法提取詞匯中蘊含的四個心理維度:社會認知內(nèi)容的社群性和能動性,情緒內(nèi)容的憤怒、喜悅和焦慮三個因子,時間信息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三分框架,以及人稱代詞對應的個人和群體(集體)主義。這些心理維度之間呈現(xiàn)出一定的結(jié)構(gòu)化、模式化特征,表現(xiàn)為群體友好主義,負面時間觀和能力主義。以心理維度為依據(jù)的聚類分析也獲得了金庸武俠系列小說有意義的類別。

      關(guān)鍵詞?社會認知基本維度;情緒;時間取向;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金庸武俠小說

      分類號?TP391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9.10.001

      1?引言

      小說閱讀者主觀感受的一般化結(jié)構(gòu)根植于文本的潛在心理空間。以心理學角度在詞匯水平探討小說文本,可以擺脫故事情節(jié)的限制,展示作品遣詞用語中不經(jīng)意透露出來的心理要素,以及所形成的心理空間。而探討以彌散形式扎根于文本之中的心理維度,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讀者心理、小說中的人格形象,豐富有關(guān)心理學理論。這種基于文本詞匯的元水平分析,隨著智能化文本分析的出現(xiàn)而具有了可能。

      智能化文本分析揭示的是一種超個人、根植于文字語義本身的心理,正如吳育鋒、吳勝濤和朱廷劭等(2018)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分析法對小說人物人格特征進行提取,其內(nèi)容不但可以納入“大五”人格理論的解釋框架,并能得到相關(guān)研究文獻、劇情的支持。智能化文本分析基于足夠數(shù)量文本,通過數(shù)量化分析展示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并結(jié)合理論解讀其意義。本文嘗試對金庸武俠文本進行智能化分析,并結(jié)合文化與社會心理學概念,對小說文本作智能化解讀。這些概念是社會認知基本維度、情緒、時間取向,以及個人-集體主義。

      1.1?社會認知基本維度

      萍水相逢,江湖中人互道名號,這種客套和禮貌具有特定的心理社會功能:一是識別敵友,二是展示能力和地位。這兩類功能所對應的內(nèi)容便是社會認知基本維度所描述的對象。社會認知基本維度簡稱基本維度,是指社會認知內(nèi)容可以劃分為能動性(agency)和社群性(communion)兩大基本維度(畢重增, 2019a, 2019b)。社群性驅(qū)使個體融入到社會群體中去,包括利他主義、親和動機、情感表達等。武俠世界中,門派林立、武功多樣,個人命運的沉浮、門派之間的恩怨,充斥著對動機、意圖、能力、善惡的認識和判斷。小說中對敵友、仇家、偽君子的劃分也極其鮮明,甚至是臉譜化的,大俠濟困救危、門派之間合縱連橫都是社群性的展現(xiàn)?!短忑埌瞬俊分械亩巫u不愿意學武是由于他不愿意以武傷人,《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忠心仁厚、純樸質(zhì)直、厚道無偽,類似“佛俠”的慈悲、“儒俠”入世、為善,充滿了對他人的善意和關(guān)愛。以正義、公道自居的名門正派(如少林、武當)更是武林界的擔當。俠義中蘊含的正義、道德、正統(tǒng)等議題,都是以意圖為核心去認知自己、他人,以及群體。

      能動性則驅(qū)使個體個性化,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獲得成就,武俠小說中最能體現(xiàn)能動性的是武功。武功對俠客、門派的地位都至關(guān)重要,有時甚至是統(tǒng)治性的地位。武功可以用來保命,揚名立萬,更是懲惡揚善、快意恩仇的根本保障,離開了武功,就不會有江湖地位,也喪失了實現(xiàn)俠義的根本。為了展示能力的核心性、重要性,武俠小說總是賦予高成就者各種武學宗師封號,從多種角度去描寫打斗場景和過程,以及各種各樣厲害無比的神功(如六脈神劍、九陰真經(jīng)、降龍十八掌等)。能力的社會動機性來自俠客的互動,這種社會性感受表現(xiàn)為對有能力者的尊重、恐懼,對無能者的鄙視、恥笑,這些對比鮮明的感受驅(qū)使人們?nèi)プ非竽芰?。俠客的能力有無數(shù)的層次和類別,其至高境界是忘我無為,其達成往往需要有慧根或緣分,大眾化的途徑是勤學苦練以及師承。

      1.2?情緒維度

      恩怨情仇是武俠小說不可缺少的描寫角度,展示俠客的個性與際遇,是江湖的情緒維度。武俠小說往往具有顯著的情緒沖突,其中充滿了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生死存亡,其情緒或激烈或恬淡、或悠長或銷魂,英雄氣短、兒女情長,都時時刻刻充滿了情緒的吸引力和張力。各類武俠文本作者的情緒偏好不同,有研究者認為金庸小說的俠情以“喜”為主(盧敦基, 2017)。其實,在金庸武俠作品中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如喜悅、悲傷、郁悶、思慮、尷尬、恐懼、憤怒、仇恨、厭惡,憐憫、同情,等等。同一個作品中也匯聚了喜怒哀樂憂思恐,例如《笑傲江湖》中令狐沖經(jīng)歷的歡喜,林平之覺知被岳不群跟蹤后的恐懼,岳靈珊的無怨無悔,個中情緒就十分典型。小說中也不乏情緒的變換,從忠誠到背叛,從相思到相遇,從圓滿如意到生離死別,等等。

      1.3?時間維度

      時間是存在的方式,也是武俠小說敘事展開的重要框架。金庸十余部武俠小說所敘述的故事之間有大致的歷史順序,而在單本小說之中,可以看到與時間交織在一起的個體成長歷程、復仇歷程、任務(wù)歷程。郭靖、張無忌、韋小寶的個體成長歷程,均有清晰的時間線索。《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十二三歲進京城到二十出頭救下茅十八再到告老還鄉(xiāng),一切都按照自然時序依次敘寫,而《雪山飛狐》敘事時間交錯,同一情節(jié)一會兒現(xiàn)在、一會兒過去(魏儀, 2003)。當然,時間線索不明顯甚至混亂的個人、事件或場景也不鮮見,或不見故事發(fā)生的時代,或根本就沒有具體時間的交代。

      1.4?個人-集體主義維度

      是做獨行俠,還是做門派中人?對于傳統(tǒng)社會而言并不是一個突出的矛盾,中華文化具有悠久的集體主義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在武俠小說中也是顯著的。個體的、無門派的俠客往往是例外,如《俠客行》中的謝煙客、《神雕俠侶》中的獨孤求敗。即便人很少,人們也傾向于結(jié)成門派,例如《神雕俠侶》中的古墓派,人數(shù)少得可憐,即便是有人不認為自己有門派,他人也要強加一個。而貌似孤獨的掃地僧,也是活在少林寺這個大家庭中的。個體是俠義、俠行的最基本載體,但個體要發(fā)展,往往要依附于特定的幫派,獲得能力的成長和庇護,離開了師承門派,生存都成問題。與此對照,背叛幫派的懲罰十分嚴厲,不但被人恥笑,加以欺師滅祖的罪名,還會成為整個幫派的敵人,人人可得而誅之,例如《倚天屠龍記》中的宋青書背叛師門,即便有身為武當掌門的父親亦不得善終。退出江湖更是難被容忍,江湖中人往往視退出是舍棄武林“大我”的逃避行為,退出付出的代價極大,如《笑傲江湖》中的劉正風,金盆洗手之時也是絕命之時。當需要做“大事”時,如抵御異族入侵,幫派還會形成聯(lián)盟,如《天龍八部》中各路英豪聯(lián)合對抗契丹。幫派聯(lián)盟嵌入到族群關(guān)系中又構(gòu)建出了更復雜的社會存在??傮w來看,俠義雖然會突出個體的光輝形象,但整個江湖的生存形態(tài)還是基于集體主義的。

      本文旨在通過智能化文本分析,提取金庸武俠小說文本中詞匯水平所蘊含的上述心理維度(社會認知內(nèi)容、情緒、時間及個人-集體主義),展示這些心理維度之間的關(guān)系,并據(jù)此對金庸武俠系列小說進行分類。

      2?方法

      2.1?研究素材

      金庸撰寫的15部武俠小說修訂版,共計417章。在進行因素分析時,以章為基本單位,在進行相關(guān)分析和聚類分析時,以整本書為單位。

      2.2?工具與程序

      首先,根據(jù)引言對于概念的定義,采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開發(fā)的“文心”中文心理分析系統(tǒng)(Gao,Hao,Li,Gao, & Zhu, 2013),分別提取小說文本中的情緒詞、時間詞、人稱代詞、能動性詞、社群性詞匯(具體詞匯見結(jié)果分析部分);其次,采用統(tǒng)計軟件進行因素分析提取各個研究概念的因子構(gòu)成、采用相關(guān)分析描述各個變量之間的關(guān)系,并用聚類分析將所有的作品分類。

      3?結(jié)果

      3.1?四個概念的因子構(gòu)成

      首先,社會認知內(nèi)容基本維度詞匯的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兩個因子,解釋變異的56.5%。社群性因子主要包含社會歷程詞、家庭詞、金錢詞和朋友詞(無論是隸屬負荷還是交叉負荷,均以0.4為標準,下同),能動性因子包含成就詞、休閑詞、工作詞和身體詞(負值)。

      其次,進行情緒詞匯的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獲得3個因子,可以解釋58.0%的變異。第一個因子是憤怒,包括臟話、生氣詞和負向情緒詞,第二個因子是喜悅,包括休閑詞、正向情緒詞和悲傷詞(負值),第三個因子是焦慮,包括焦慮詞、死亡詞和否定詞。負向情緒詞在焦慮因子上有較高負荷、否定詞(負值)在喜悅因子上有較高的負荷。

      再次,進行時間維度的詞匯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獲得三個意義明確的因子,三個因子解釋69.6%的變異。未來因子包含未來和未來詞,現(xiàn)在因子包含現(xiàn)在和現(xiàn)在詞,過去因子主要是過去詞。現(xiàn)在詞在未來因子上有較高負荷,過去詞在現(xiàn)在因子上有較高負荷,現(xiàn)在(負值)在過去因子上有較高的因素負荷。

      最后,對人稱代詞進行分析,可提取兩個因子,解釋全部變異的65.8%。第一個因子由第一、二、三人稱復數(shù)代名詞組成,命名為群體(集體主義),第二個因子由對應的人稱單數(shù)代名詞組成,命名為個人(個人主義)。第三人稱在兩個因子上均具有較高的負荷。

      3.2?各個概念因子之間的基本關(guān)系

      以因素分析提取的因子權(quán)重賦分,得到每一個因子的得分,此分數(shù)為標準化分數(shù),平均數(shù)為0,標準差為1。相關(guān)分析表明,心理維度之間呈現(xiàn)出結(jié)構(gòu)化、模式化特征,表現(xiàn)如下。群體友好主義:復數(shù)使用伴隨能動性、喜悅情緒,單數(shù)使用則伴隨低能力和焦慮情緒;負面時間觀:時間線索所牽出的是消極的未來,冷酷的當下和令人心焦的過去;能力主義:能力與積極情緒正相關(guān)、與焦慮情緒負相關(guān),能力伴隨正面敘述。

      3.3?作品整書在各個概念維度上的類別化

      在整書水平依次對四個維度進行快速聚類,所得結(jié)果分述如下。

      以社會認知內(nèi)容聚類,得到四個有意義的類別(見圖1)。《越女劍》自成一類,其中最少社群、溫情的描寫,是孤獨型的世界?!侗萄獎Α贰缎Π两贰讹w狐外傳》《鴛鴦刀》《書劍恩仇錄》《鹿鼎記》六部作品形成第二類,偏向于成就兼溫情的雙正面描述,是世俗型。第三類包括《射雕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神雕俠侶》四部作品,其中對能力和社群性內(nèi)容多為雙負面的描述,對能力和道德這兩大主題雙重否定,可以命名為厭世型。第四類包括《白馬嘯西風》《連城訣》《雪山飛狐》和《俠客行》,這些作品偏向于社群性正面、能動性負面的對比描述,呈現(xiàn)出好人型風格。

      依據(jù)情緒特征聚類,也得到四大類(見圖2)。第一類是平淡型,典型作品是《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射雕英雄傳》和《雪山飛狐》,這些作品中較少負面、焦慮情緒,積極情緒也較低,總體上情緒呈現(xiàn)是略微負面。情緒平淡型的作品還有《天龍八部》、《笑傲江湖》、《俠客行》、《飛狐外傳》、《鴛鴦刀》、《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和《越女劍》,這些作品同屬于第一類,但與該類別四部典型作品有細小的差別。其余的三部作品,每一部自成一類,其中,《連城訣》具有最高水平的負面情緒、最低水平的正面情緒,臟話和死亡詞使用最多,是負面型;《鹿鼎記》是情緒最歡快的作品,著作中負面情緒不低,但突出使用正面情緒詞匯,情緒呈現(xiàn)出混合型風格;《白馬嘯西風》焦慮描寫最多,可命名為焦慮型。

      以時間維度聚類,也得到四類(見圖3)。《神雕俠侶》自成一類,最突出當下?!而x鴦刀》自成一類,其中透露的時間信息最少,尤其是關(guān)于過去和未來的信息,可命名為時間迷失型?!栋遵R嘯西風》和《越女劍》同屬一類,其時間信息多指向于過去。其余著作形成第四類,時間信息在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三個維度上都比較均衡,或某一維度略微突出,這是世俗生活最突出的一種類型,可命名為現(xiàn)實型。

      最后依據(jù)個人-群體聚類,得到三大類六個小類(見圖4)。第一大類是極化的群體主義,由《書劍恩仇錄》和《鴛鴦刀》兩部作品組成,書中突出了復數(shù)的使用,壓低了單數(shù)人稱的使用,用詞有突出群體、碾壓個體的特征,是在所有作品中討論或描寫群體的極端。第二類中的作品或偏向復數(shù)使用或偏向單數(shù)使用,形成非典型的集體主義和非典型的個人主義兩個小類,其第一小類包括《笑傲江湖》、《鹿鼎記》和《碧血劍》,突出復數(shù)詞的使用,但沒有壓制單數(shù)詞的使用,第二小類包括《白馬嘯西風》和《俠客行》,與第一小類相反,突出單數(shù)詞而不壓制復數(shù)詞的使用。第三大類與第一大類正好相反,是極化的個人主義,由《連城訣》和《天龍八部》兩部作品構(gòu)成,它們突出單數(shù)壓制復數(shù),是所有作品中討論或描寫個體的一極。第四大類是個人與集體迷失型,包括兩個小類,第一個小類別由《越女劍》和《飛狐外傳》兩部作品構(gòu)成,該類在所有的作品中人稱使用最少,無論單數(shù)還是復數(shù)詞匯的使用比例都是最低的,第二個小類包括《神雕俠侶》、《雪山飛狐》、《倚天屠龍記》和《射雕英雄傳》四部作品,該小類都是單復數(shù)使用比例居于中間的作品,復數(shù)使用偏少,單數(shù)使用居中而不突出。

      4?討論

      4.1?文學作品中的無意識心理維度

      本研究探討了金庸武俠小說詞匯水平體現(xiàn)的心理維度。四個分析維度對于解釋作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各個維度概念邊界的清晰度不同,因素分析結(jié)果所展示的個人-集體主義維度、時間維度非常清晰,可以看作是無意識心理的強維度;情緒維度各個因子內(nèi)容之間的交叉雜糅較多,社會認知內(nèi)容在歸屬上也存在模糊空間,可以看作是無意識心理的復雜維度。

      四個分析維度各自具有其理論淵源。社會認知基本維度有進化論、自我認知、群體刻板印象等系列研究為依托(畢重增, 2019)。人稱代詞的單數(shù)和復數(shù)是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指標,文化心理學將單數(shù)與個人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復數(shù)與集體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Oyserman, Coon, & Kemmelmeier, 2002)。時間分段綜合是主觀時間的最基本框架(黃希庭, 2014)。情緒聚類雖未得到消極與積極的簡化劃分,但在復雜江湖的愛恨情仇背景下,其意義也是可以理解的。聚類分析中情緒偏向負面的作品只有三部,符合金庸俠情以“喜”為主的特點(盧敦基, 2017)。

      因素分析雖然呈現(xiàn)了清晰結(jié)構(gòu),但也有一些詞匯在非命名因子上有較高負荷。就時間取向而言,現(xiàn)在與未來有一定連續(xù),過去則很強勢地插入到現(xiàn)在之中,也包含了未來因素。本文認為這可以理解為作者敘事風格的體現(xiàn)。一方面,作品不可能平鋪直敘,為了突出戲劇化效果,時間跳躍是個很好的選擇;另一方面,個人成長經(jīng)歷和門派之間的淵源及其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也難于聚焦于同一個時間點展開。詞匯在因素分析中的交叉負荷(成就詞和工作詞在社群性上有較高負荷),既是社會認知內(nèi)容維度內(nèi)容非獨立性的表現(xiàn),也是用詞匯表達、區(qū)分社會認知維度的局限。理論上,社會認知兩大內(nèi)容維度相對獨立,但能力和意圖本身并不矛盾,無論在生活或文學作品中,同一個詞匯往往具有多重含義。例如狡猾一詞,其形容的對象往往令人敬而遠之,但另一方面,狡猾還蘊含著能力色彩,是一種聰明能干的貶義表達。也就是說,在用社會認知內(nèi)容基本維度去描述個人或群體時,可能會呈現(xiàn)矛盾的刻板印象類別(Fiske,Cuddy,Glick, & Xu, 2002),反過來,依據(jù)現(xiàn)實的或想象的詞匯去描述內(nèi)容維度,就會出現(xiàn)同一內(nèi)容在維度歸屬上的模糊。

      4.2?金庸武俠小說的個性化特征

      聚類分析體現(xiàn)了每本書的“個性化”特征,也就是不同于其他書籍的地方。四個維度的聚類從不同角度展示了金庸武俠小說的區(qū)別化,也體現(xiàn)了蘊含在類似文詞中的多樣化。

      體現(xiàn)特異性是作品展示不同角色、人物命運和主題所需要的,這些類別的鮮明特征使得整個金庸武俠作品系列復雜磅礴。那些在聚類分析上相似、實際內(nèi)容和風格卻有鮮明差異的作品,則超出了詞匯水平智能化分析的區(qū)分力,換言之,聚為同一類但具有鮮明差異的作品,作者構(gòu)思和鋪陳的高明超出了智能化詞匯分析水平所能探測的差異。如《射雕英雄傳》和《倚天屠龍記》在四個維度的聚類分析中總是聚為一類,但兩部作品品讀起來差異巨大。這個特點也體現(xiàn)在特定類別上,以《射雕英雄傳》為例,其在社會認知內(nèi)容維度上屬于厭世型,即多用消極的能動性和社群性詞匯,但該作品雖然有各種各樣的負面描寫,卻又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富青春氣息的作品,是最質(zhì)樸、健康又極為明亮的(趙小琪,王寧寧, 2012)。

      4.3?局限和展望

      就方法而言,采用詞匯而不是語段或篇章水平的分析,無法體現(xiàn)文本高水平的意義;而基于詞匯統(tǒng)計的作品聚類分析,也會產(chǎn)生類似的局限。另外,本文只進行了單維度多因子聚類,也沒有納入其他的武俠小說作家作品或非武俠小說進行對比,因而分析框架是否具有時代意義或領(lǐng)域風格特征,尚不得而知。未來研究可以在領(lǐng)域或時代背景中,通過大量文本考察該方法的適應性。

      5?結(jié)論

      通過智能化文本分析,獲得了金庸小說潛在的心理維度,并在整書水平對金庸武俠作品進行了有意義的類別劃分。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表明智能化文本分析有助于從社會文化心理基質(zhì)去解讀文學作品。

      參考文獻

      畢重增 (2019). “社會認知內(nèi)容的基本維度”專題簡介. 心理技術(shù)與應用, 7(1), 1.

      畢重增 (2019). 德行與才智——幸福生活的社會認知基本維度.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黃希庭 (2014). 探究心理時間.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盧敦基 (2017). 俠情與武功: 金庸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新性集大成——《書劍恩仇錄》與《臥虎藏龍》的比較研究. 東岳論叢, 38(12), 12-19.

      魏儀 (2003). 金庸小說的敘事模式. 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4), 51-53.

      吳育鋒, 吳勝濤, 朱廷劭, 劉洪飛, 焦冬冬 (2018). 小說人物性格的文學智能分析: 以《平凡的世界》為例. 中文信息學報, 32(7), 128-136.

      趙小琪, 王寧寧 (2012). 臺港名家名作選讀. 北京: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Fiske, S. T., Cuddy, A. J., Glick, P., & Xu, J. (2002). A model of (often mixed) stereotype content: Competence and warmth respectively follow from perceived status and competi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6), 878-902.

      Gao, R., Hao, B., Li, H., Gao, Y., & Zhu, T. (2013). Developing simplified Chinese psychological linguistic analysis dictionary for microblog. In Brain and Health Informati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HI 2013, Maebashi, Japan, October 29-31, 2013. Proceedings (Vol. 8211, pp. 359-368). New York: Springer.

      Oyserman, D., Coon, H. M., & Kemmelmeier, M. (2002). Rethinking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Evaluation of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d meta-analys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8(1), 3-72.

      猜你喜歡
      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贵州省| 阿尔山市| 刚察县| 乌审旗| 冷水江市| 四川省| 太谷县| 高雄市| 德安县| 正安县| 乐平市| 三门峡市| 莱芜市| 顺义区| 盈江县| 宿迁市| 土默特左旗| 巴楚县| 浙江省| 张家港市| 浦东新区| 东阳市| 宝山区| 河间市| 葵青区| 扎囊县| 涪陵区| 平顶山市| 行唐县| 定边县| 雅江县| 平果县| 邓州市| 子洲县| 会宁县| 六盘水市| 深圳市| 峨眉山市| 安远县| 垫江县|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