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
摘 要:《接骨師的女兒》是美國華裔作家譚恩美的第四部小說,出版于2001年,并被她自己認為是最個人的一部作品。本文將從東方主義視角來解讀悲慘而沉默的寶姨人物形象,并通過文中指出的反東方主義要素,期待東西方文化能夠和諧共存。
關(guān)鍵詞:《接骨師的女兒》;寶姨;東方主義;悲慘;沉默
一、譚恩美和《接骨師的女兒》
隨著美國少數(shù)族裔文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評論家和讀者對華裔作家及其作品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作為當代最重要的華裔美國作家之一,譚恩美的作品廣受歡迎。1989年,譚恩美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說《喜福會》,這部小說立即引起了轟動,并蟬聯(lián)當年的紐約時報書評周刊暢銷書榜七八個月之久。在那之后,譚恩美出版了她的其他四部小說:《灶神之妻》(1991年)、《靈感女孩》(1995年)、《接骨師的女兒》(2001年)和《沉沒之魚》(2005年)。除了小說,譚恩美還為孩子們寫書,包括《月亮女神》(1992年)和《中國暹羅貓》(1994年)。
《接骨師的女兒》是譚恩美的第四部小說,出版于2001年。她在接受采訪時說,這是她最個人的作品。小說中的故事與譚恩美的現(xiàn)實生活有許多相似之處。在寫這部小說的過程中,譚恩美的母親黛西和她的編輯好朋友在幾個月內(nèi)相繼去世,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在那之后,譚恩美把已經(jīng)在出版商手上的《接骨師的女兒》稿子取回,并對原版進行了大量修改。故事以美籍華裔女兒路絲的故事開始,路絲在寫作生涯中遇到了困難,和她的同居男友亞特以及母親路玲都有很多矛盾。然而,在路絲讀了母親在中國生活時的回憶錄后,她渴望找到新的自己,并下定決心寫關(guān)于自己家庭的故事,與男友和母親的關(guān)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
二、美籍華人和東方主義
在《接骨師的女兒》一書中,譚恩美仍然使用她擅長的講故事方式開展敘述。路絲負責美國當代故事的敘述,而路玲則講述舊中國的故事。這兩位敘述者將“古老”“落后”“野蠻”的中國和“現(xiàn)代”“先進”“高度文明”的美國并置,使讀者產(chǎn)生鮮明對比?!斑@部小說以美國作家鐘愛的敘述方式,將中國描繪成地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是天堂,使的美國主流讀者對其津津樂道?!保ㄚw文書 112)
長期以來,美籍華人不僅在文學作品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處于邊緣地位。19世紀中葉,由于加利福尼亞州的淘金熱,第一批中國移民來到美國,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和節(jié)儉的行為來實現(xiàn)美國夢。此后,中國工人在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建設(shè)(1866-1869)中肩負起了主力軍的重任,這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此外,在1867年的太平洋鐵路修建中,中國工人所占比例高達90%。然而,他們的辛勤工作和巨大的貢獻從未被美國社會所承認,由于害怕中國移民會奪去他們的工作機會,美國人稱他們?yōu)椤包S禍”。最糟糕的是1882年美國政府通過了《排華法案》,該法案在法律上禁止所有中國人入境,并禁止中國人成為美國公民。該法案直到1943年中美兩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成了盟友后才被廢除。此后隨著美國移民政策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中國移民來到美國,從“旅居者”變?yōu)椤坝谰镁用瘛?。然而,中國移民,無論是第一代還是最近一代,從未被美國白人社會接受和認可。美國主流文化認為,中國文化代表著“迷信”“落后”及“野蠻”,中國人包括華裔美國人的形象是刻板不變的,就像19世紀早期移民一樣,他們被認為是“愚蠢”和“下等”的。即便到了今天,當談到美籍華人時,白種人也習慣于把他們歸入“異類”。無論在各自的領(lǐng)域有多出色,美籍華人精英們總是被貼上“中國人”的標簽。
1978年,美籍巴勒斯坦文學理論家愛德華·賽義德出版了《東方學》,后來該書成為了后殖民主義批評的經(jīng)典。《東方學》在開始就提出,“東方幾乎是歐洲的發(fā)明,自古以來就代表著羅曼司、異國情調(diào)、美麗的風景、難忘的回憶及非凡的經(jīng)歷”?!岸獙αⅰ笔菛|方主義的基礎(chǔ)。在西方人看來,世界分為絕對的兩部分,先進的西方和落后的東方,“我們”和“他者”。東方是“他者”,與“我們”不同,次于“我們”。在《接骨師的女兒》一書中,譚恩美對寶姨的描述,充分展現(xiàn)了她深受東方主義影響的事實。
三、悲慘的寶姨形象
寶姨生活在舊中國,結(jié)婚前,她是一個接骨師的女兒,和父親一起過著快樂的生活。然而,當棺材商張氏想要納她為妾并被她拒絕后,寶姨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于報復,在寶姨和制墨家劉氏小兒子婚禮當天,棺材商張氏扮成土匪,將其父親和丈夫殺害。寶姨因一天內(nèi)失去兩個最親愛的人而悲痛不已,她吞下沸騰的墨汁想要自殺,結(jié)果卻毀容并徹底變成了啞巴。在那之后,她生下一個女兒,并以保姆的身份在劉氏家生活。當小嬰兒路玲長大后,她不知道家族的世仇和自己的真實身份,接受了殺父仇人棺材商張氏兒子的求婚。寶姨對路玲的決定很生氣,為了阻止他們的婚姻,她在女兒結(jié)婚前選擇了自殺。
值得注意的是,為什么棺材商張氏要殺害寶姨的父親和丈夫。在舊父權(quán)制下的中國,順從是女人最好的美德,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幾乎所有女人都被訓練成為順從的人,在家從父、出家從夫、夫死從子。然而,寶姨卻是一位思想開放、有自己獨立思考的女性,她從小便學會了讀書和寫字,甚至還學會了治療骨折。但正是這些給她帶來了災(zāi)難,摧毀了她的幸福。當寶姨父親告訴她,棺材商張氏前來求婚時,她說張氏是個畜生,永遠不會嫁給他。寶姨的拒絕,極大程度上羞辱了張氏??梢韵胂?,當幾個月后,寶姨決定嫁給制墨家的劉氏小兒子時,張氏會有多憤怒。如果寶姨像她周圍的其他女人一樣,沒有任何獨立的想法,或許又是另外一種結(jié)局。
四、沉默的寶姨形象
寶姨另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是沉默。在父親和丈夫去世前,寶姨一直是一個快樂的女孩,但因兩個最愛的人在一天內(nèi)死亡而悲痛欲絕,吞墨自殺卻讓她失去了語言的能力,造成了身體上的沉默。然而,寶姨的沉默不單單是身體上的,父權(quán)制、她自己和她的女兒路玲進一步加深了她的沉默。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沉默往往等同于溫柔和安靜。中國有句俗話,“沉默是女人最好的裝飾品”,在舊中國的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的父權(quán)文化要求女性保持沉默,并阻止她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盁o名”的寶姨正是舊中國父權(quán)制下的典型代表人物。在《接骨師的女兒》中,直到讀完小說的結(jié)尾,我們才知道寶姨的真實姓名。同時,婦女被認為是沒有價值的,甚至她們看到和發(fā)現(xiàn)的東西也會被認為毫無價值。文中曾描述關(guān)于撿骨頭的細節(jié)“在山口,每個窮人都有機會收集龍骨,女人也一樣,但如果她們找到了,她們不得不說是男人找到的,否則骨頭就沒那么值錢了”。
在外部世界強化沉默的同時,小說主人公寶姨自己也加劇了沉默。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婚前情事被認為是可恥和不道德的,這樣的觀念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在《接骨師的女兒》一書中,因為路玲是寶姨和制墨家劉氏小兒子婚前懷孕的孩子,雖然是路玲的親生母親,寶姨被剝奪了以母親身份和自己女兒相處的權(quán)利。同時,她也羞于告訴路玲自己的真實身份。雖然她有勇氣為自己選擇丈夫,但當她在結(jié)婚那天喪偶后,她必須服從命運的安排,犧牲自己的母親身份,否則劉氏家族和她自己家族的威望將被摧毀。
寶姨也因自己的女兒變成了永久性的沉默。隨著路玲漸漸長大,她有了自己的想法。當她告訴寶姨,她想要嫁給棺材商張氏的兒子時,寶姨是非常反對的。然而,在長大后的路玲看來,寶姨只是她們家的保姆,她不想聽取寶姨的任何建議。寶姨沉默了很多天,并最終將自己親手寫的手稿交給路玲,手稿里寫明了路玲的身世,也就是自己是路玲親生母親的事實。然而路玲拒絕翻看手稿,對自己和寶姨的真實關(guān)系渾然不知,并說出哪怕張氏家族是強盜和兇手,她依然要加嫁進去的狠話。這讓寶姨陷入了無限的悲痛,并最終選擇自殺,帶來了永久性的沉默。
五、結(jié)語
誠然,寶姨悲慘而沉默的形象已深入人心。然而,通過仔細閱讀這部小說,我們會發(fā)現(xiàn)譚恩美夸大了事實。在小說的第一頁,中英文的“真”字同時出現(xiàn);在一次著名的采訪中,譚恩美也曾說《接骨師的女兒》是她最個人的作品,這將誘導讀者認為整個故事都是真實的。華裔著名文學批評家黃秀玲對譚恩美小說中的中國文化元素進行了分析和觀察,將譚恩美作品的成功歸因于母女關(guān)系的探索以及其中迎合白人讀者的東方主義要素。作為一名美籍華裔作家,譚恩美既有想要得到美國主流市場認可的渴望,又深受自己中國文化背景影響。在她的小說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為中國和中國人民辯護的反東方主義要素。盡管寶姨的人生是悲慘而沉默的,但她也是堅強的,她充滿智慧的話語、對真愛的追求以及反叛的精神都值得贊美,并不亞于任何一位當代勇敢女性。
在《東方學》一書中,賽義德明確表明“東方與西方的對立既是一種誤導又是極不可取的”。可以說,不管譚恩美如何從東方主義的角度刻畫人物,她確實在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反東方主義要素。這一方面幫助她贏得了西方世界的廣大讀者,另一方面又解構(gòu)了東方主義的二元對立,而東西方文化的和諧共存正是我們對未來世界的美好期許。
參考文獻:
[1]Huntley, E.D. Amy Tan: A Critical Companion[M].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98.
[2]Said, Edward W. Orientalism[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9.
[3]Tan, Amy.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M]. New York: Random House,2001.
[4]陸微.走向文化研究的華裔美國文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7.
[5]趙文書.Position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in Contested Terrains[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