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麗
放學鈴響了,在我講完最后一道題,布置了晚上的家庭作業(yè)后,孩子們陸續(xù)離開教室。
剛走出教室,學校值班領導來告訴我,我們班上的清潔區(qū)沒有打掃干凈。我返回教室,發(fā)現(xiàn)值日生已經離開了。于是,我站在教室門口,叫住了班上幾個還沒走的學生,指派他們去完成這件誰都不愿意接的差事。大家雖然心里都不樂意,但師命不敢違,還是怏怏地去了。可是,當我走到學校門口,卻發(fā)現(xiàn)小文背著書包正準備回家。剛剛不是讓他留下來打掃清潔區(qū)嗎?我有點惱火,沖他大聲喊道:“小文,你怎么沒去幫忙打掃清潔區(qū)?”
“今天不該我值日?!彼裾裼性~。
“不是你值日也必須去!”我用不容置疑的口氣命令。
“我不去,今天又不是我值日!”小文一臉不服氣地抗辯。
我提高了音量,大聲呵斥:“其他同學都去了,你為什么不去?”
他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眼眶噙著淚:“本來就不該我掃,為什么讓我去?”
我近乎歇斯底里地喊道:“不去你就站在這兒,不許回家!”
小文聽到我的呵斥,忍不住哭了起來,引來無數(shù)圍觀者,幾位老師過來勸也沒作用。后來家長來了,他仍然沒有止住哭聲。我讓他先回家,他又不走。我束手無策,既傷心又氣憤:這個熊孩子,教了他幾年,這點小事都不聽老師的,真讓人失望。
這件事過后很長一段時間,小文都不愿和我說話,以前愛發(fā)言的他,從那以后也變得沉默寡言了。這件事一直梗在我的心里,幾乎成了我的心病。我知道是自己的處理方式過于激烈和強硬,也沒有認真了解小文不愿打掃清潔區(qū)的原因,最終使師生間產生了隔閡。
幾年后,在我?guī)缀跬诉@件事時,我們班再次出現(xiàn)了同樣的問題。想到上次的尷尬和無奈,我決定換一種方式處理這件事。
我走到教室,看到幾個還未回家的學生,先是一番自責:“唉,瞧我這記性,只忙著改試卷,都忘了提醒值日同學到清潔區(qū)做衛(wèi)生了?!闭f完,我拿起掃帚和簸箕,用商量的語氣詢問:“有同學能幫幫我嗎?”
“羅老師,我去!”
“我去!”
“我也去!”
孩子們跑過來搶著拿掃帚和簸箕,紛紛說:“羅老師,你去忙吧,我們去打掃!”“老師,你不是還要改試卷嗎?我們去,保證打掃干凈?!?/p>
看到孩子們歡呼雀躍地去勞動,我多么后悔當初的強硬和高高在上啊!原來,老師適當?shù)厥救醪⒎钦嫒?。示弱,不是要老師放下師道尊嚴,而是與學生共享平等話語權。在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可以說:“這個老師也做不好,你能幫幫我嗎?”學生瞬間獲得被尊重的感覺,價值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蹲下身子,孩子們會給你異樣的驚喜。班主任適當示弱,是尊重學生、以生為本的體現(xiàn),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好方法。
(作者單位:湖北省谷城縣粉陽路小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