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勇 張明
[摘要] 目的 探究全麻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變化的程度分析。方法 選取全麻下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患者72例,在該院于2018年1—12月進行治療,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觀察組,非糖尿病患者為對照組。對比兩組血糖值變化程度,并觀察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兩組ECG、SPO2、HR、BP變化均處于正常范圍,麻醉經(jīng)過平穩(wěn),手術時間及體重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手術中兩組血糖水平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血糖變化水平更優(yōu),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26例(72.22%),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34例(94.44%),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治療,因手術及麻醉的應激,顯著提升了患者血糖波動程度,且在極大程度上,糖代謝障礙帶來的并發(fā)癥就加重患者手術及麻醉的風險,所以需保證患者安全度過圍麻醉期,加強術中血糖監(jiān)測,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血糖變化;程度;全麻;2型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61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a)-0195-02
在麻醉及手術過程中,2 型糖尿病患者因機體應激反應增強,會提升對肝糖原等的分解作用,促進兒茶酚胺的分泌,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并顯著提升患者血糖濃度[1]。該次研究2018年1—12月通過探究分析全麻后3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變化的程度,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全麻下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患者72例,在該院進行治療,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觀察組,非糖尿病患者為對照組。對比兩組血糖值變化程度,并觀察不良反應情況。選擇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Ⅰ~Ⅱ級,患者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病程5年以下輕型,術前實施正規(guī)胰島素治療。患者符合WHO診斷標準:餐后2 hGlu≥11.1 mmol/L,空腹Glu≥7.0 mmol/L?;颊呔淮嬖谄渌麅?nèi)分泌疾病。其中觀察組年齡為20~65歲之間,平均(32.2±4.1)歲,男20例,女16例;對照組年齡為21~64歲之間,平均(31.8±3.3)歲,男19例,女17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德國產(chǎn)Drager Fabius 2000型麻醉機進行監(jiān)測治療,術前患者常規(guī)禁飲8 h、禁食12 h。在進入到手術室后,常規(guī)監(jiān)測患者的心率(HR)、心電圖(ECG)、血壓(BP)、血氧飽和度(APO2)。術前復方氯化鈉靜點,8~10 mg/kg,開放液路[2]。東蓑若堿(批號:20060406)0.3 mg小壺滴入,氣管插管后10 min、切皮厚15 min、麻醉誘導前3 min、誘導后3 min、氣管拔管后10 min、血糖數(shù)據(jù)、手術開始后1 h[3]。
1.2.1 麻醉誘導 ?兩組均快速推注萬可松0.15mg/kg,緩慢推注芬太尼3 μg/kg(5 μg/s),以及丙泊酚(批號:CX418)2.0 mg/kg(4 mg/s)。取面罩正壓通氣3 min,在藥物推注完畢之后進行氣管插管[4]。
1.2.2 麻醉維持 ?取鹽酸瑞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30197)5~15 μg/(kg·h),以及丙泊酚6~10 mg/(kg·h)進行持續(xù)輸注。兩組調(diào)整麻醉深度,需按照手術要求輸入速度進行。另外還需依據(jù)手術需求給予患者以肌松藥治療。在實施氣管插管術后,潮氣量依據(jù)頻率12次/min,8~10 mL/kg,氧流量2 L/min,呼吸比12次/min。手術結束之后,待患者咳嗽、吞咽反射、呼吸、意識后拔除氣管插管[5]。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血糖值變化程度,并觀察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選擇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經(jīng) Epidata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一般情況
兩組ECG、SPO2、HR、BP變化均處于正常范圍,麻醉經(jīng)過平穩(wěn),手術時間及體重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誘導前后血糖變化情況
在手術中兩組血糖水平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血糖變化水平更優(yōu),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相較于對照組26例(72.22%),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34例(94.44%),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全球糖尿病中,90%為2型糖尿病,通?;颊邥喜⒛I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腦血管疾病等。針對具備2型糖尿病患者,輕微應激便可引起血糖顯著升高;對于正常個體來說,應激過程為正常維持自身平衡生理反應,僅僅是暫時性升高[6]?;颊咴诼樽砑笆中g時處于應激狀態(tài),顯著增加了其體內(nèi)兒茶酚胺的分泌,加重胰島素抵抗,所以麻醉及手術中不選擇有效措施,會造成酮癥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通?;颊叩难且矔眲∩?。一般情況下,大型手術能夠造成血糖上升2.05~4.48 mmol/L,小、中型手術能夠造成患者血糖上升1.12 mmol/L左右,麻醉劑能夠造成血糖升高0.55~2.75 mmol/L。另外,實現(xiàn)對患者術中血糖的控制,關系術后預后,以及術中安全,因此對麻醉中血糖管理要求較高。此次研究中,兩組ECG、SPO2、HR、BP變化均處于正常范圍,麻醉經(jīng)過平穩(wěn),手術時間及體重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手術中兩組血糖水平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血糖變化水平更優(yōu),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26例(72.22%),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34例(94.44%),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該次研究結果正式,定期在術中測量患者的血糖,可合理調(diào)整葡萄糖及胰島素的用量,便于麻醉醫(yī)師及時準確掌握患者血糖數(shù)值,減少圍術期各并發(fā)癥發(fā)生,維持患者血糖為相對穩(wěn)定的水平上。
綜上所述,針對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治療,因手術及麻醉的應激,顯著提升了患者血糖波動程度,且在極大程度上,糖代謝障礙帶來的并發(fā)癥會加重患者手術及麻醉的風險,所以需保證患者安全度過圍麻醉期,加強術中血糖監(jiān)測,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袁建偉.全麻聯(lián)合硬膜外麻醉對Ⅱ型糖尿病患者行開胸手術應激反應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5(6):145.
[2] ?閻雁宏,薛紀秀,馬艷輝,等.糖尿病患者順式阿曲庫銨肌松效應的探討[J].北京醫(yī)學,2015(2):131-133.
[3] ?楊瑞,秦秦,張昕,等.糖尿病患者全麻下行上腹部手術中血糖和糖代謝激素的變化[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24(4):292-294.
[4] ?沈瑩,朱小柔,張幸,等.應用階段變化模型分析社區(qū)糖尿病病人不同行為及對血糖控制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1):102-107.
[5] ?翁菲菲,馮文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間無癥狀低血糖時心電圖變化特點的臨床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8, 26(12):979-982.
[6] ?徐建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變化與不良妊娠結局的關系[J].臨床研究,2019,27(1):32-33.
(收稿日期:201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