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玉勝
“去年以來,浙江全省共下調了1082名省市縣管干部,其中省管干部35名?!痹谇安痪脟罗k新聞發(fā)布會上,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過去,人只要不犯錯就可以一直坐在這個位置上,不能動他,但是現(xiàn)在不行,你不干事、不作為、不敢作為、不擔當,是庸者就要下。”
盡管在制度層面對不作為、不擔當的干部有相關問責規(guī)定,但在現(xiàn)實中卻往往難脫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執(zhí)行缺位,導致干部變動深陷“不到年齡下不來、不犯錯誤下不來、自己不辭下不來”的困局。放任這種不干事、不作為、不擔當的“庸官”當道、“庸人”占位,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發(fā)展、對干部隊伍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浙江全省下調千余名省市縣管干部,其教育與警示效應值得關注。與提拔使用干部的“栽花”相比,拿下不稱職干部這項工作確屬不易,尤其是要讓看似“沒明顯毛病”的不作為“庸者”讓賢,其難度更大。
讓“庸者下”成為常態(tài),首先要破除“進榮退辱”的功利思維?!坝拐呦隆钡膶嵸|就是以無為即無位的干部管理機制,通過思想教育和制度細化,使“能者上庸者下”成為干部主流價值思維和正常出入狀態(tài),進而促成各盡所能、公平競爭、優(yōu)進劣退和有進有出的良性政治生態(tài)。其次,要確?!坝拐呦隆钡木珳逝c合規(guī)。讓“庸者”騰位讓賢,既是過錯責罰,也是制度倒逼。這就要求實施者既要旗幟鮮明、敢于亮劍,又要認定有據、嚴肅審慎。要明確“下”的標準、遵循“下”的程序、嚴守“下”的紀律,使“庸者下”有章可循、服氣服眾。其三,需有相關的配套舉措跟進。“庸者下”不能簡單歸屬于“問題官員”,尤其是對那些因能力、性格等原因而下調的干部,要常關心、多幫助、給出路,充分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制度善意,對遭受誤解或不實舉報的干部更要及時澄清和保護。